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尊爲“天可汗”。

597 隋朝隋文帝楊堅開皇十七年

出生於武功縣

岐州武功縣(今陝西武功縣)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十二月戊午(598年1月28日),李世民出生於岐州武功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北)。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嫡次子。李世民4歲的時候,一位自稱會相面的書生對其父李淵說:“您是貴人,而且您有貴子。”在見到李世民時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李淵便採“濟世安民”之義爲兒子取名爲“世民”。童年時代的李世民聰明果斷,不拘小節,接受儒家教育,學習武術,擅長騎射。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613 隋朝隋煬帝大業九年

迎娶長孫氏,感情甚篤

太原(今太原市)

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李世民母親在涿郡(治今北京市西南)病逝,高士廉看中了李世民,把外甥女長孫氏(李世民登基後稱長孫皇后)許配給李世民爲妻。長孫皇后,長安人,祖先爲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長孫皇后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嫁給李世民爲妻時年十三歲。長孫皇后喜圖傳,即便是梳妝打扮時也手不釋卷。此外,她善借古喻今,經常與李世民一起地共執書卷,談古論今,與唐太宗感情極好。後來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也沒有再立後。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第2張

 615 隋朝隋煬帝大業十一年

參與營救隋煬帝

雁門關(今忻州市)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年),當時突厥臣服隋朝,隋煬帝採納大臣裴矩建議,分化突厥勢力,拉攏始畢可汗之弟叱吉設,設計殺害始畢可汗寵臣史蜀胡悉,始畢可汗因此怨恨隋煬帝,並與隋朝斷交。突厥的始畢可汗自恃兵強馬壯,趁隋煬帝北巡之機,親率數十萬大軍在雁門郡包圍隋煬帝。雲定興被授以左屯衛大將軍,奉命援救在雁門關被突厥始畢可汗所率大軍圍困的隋煬帝。雲定興向各地招募願意出征的軍士,李世民應募從軍,被劃歸雲定興的帳下,並建議使用疑兵之計攻突厥,雲定興採納了李世民的大膽建議,突厥軍遂撤退,李世民這一年才16歲。

 617 隋朝隋煬帝大業十三年

勸諫李淵晉陽起兵

晉陽(今太原市)

大業十二年(616年),父親李淵出任晉陽縣(今太原市)留守,李世民跟隨到太原並隨父多次出征,平服發生在今山西省內的各種叛亂和抗擊東突厥人的入侵。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李淵又遷任太原郡留守。同年7月,殺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李世民也跟隨到太原勸諫父親起兵反隋,接着打着“勤王定亂,迎回隋天子”的旗號,正式開始於晉陽縣起兵,並且得到李氏宗族、姻親的響應,是爲晉陽起兵。李淵以李世民爲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十一月,李淵攻克大興,以代王楊侑爲皇帝,尊隋煬帝楊廣爲太上皇,李淵自爲大丞相、唐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晉陽起兵以後,李世民正式開始了他的征戰生涯。

 618 隋朝隋煬帝大業十四年

唐朝建立,晉爲秦王

長安(今西安市)

隋煬帝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武德元年(618年)農曆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定都大興,易名長安,建立唐朝,是爲唐高祖。封李世民爲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李世民廣結豪傑之士,網羅各種人才。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皆爲李世民的密友,也是李淵父子晉陽起兵的主要謀士。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爲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爲太子(此爲《唐書》所載)。但很多歷史學家懷疑高祖欲傳位李世民等傳聞可能是李世民掌權後製造出來的,爲的是使自己的政變和即位合法化。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第3張

 618 唐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

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

淺水原(今陝西長武縣東北)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舉率大軍侵入安定郡(今甘肅涇川一帶),主力軍向高墌(今陝西長武北)方向前進,而在東北、西南兩翼,則派機動騎兵襲擾北地、扶風二郡。七月四日,李世民來到高墌,不料忽然得了瘧疾病倒,只得命行軍長史劉文靜、司馬殷開山代替指揮,結果唐軍大敗。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舉去世,太子薛仁杲繼位,李淵一方面向盤據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修好,並再度任命李世民爲元帥抗擊薛仁杲。十一月,李世民率軍駐守高墌,薛仁杲派大將宗羅睺抵禦,宗羅睺多次挑戰,李世民堅守不出。雙方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的軍隊糧食吃完了,將領粱胡郎等人率領各自的隊伍前來投降。李世民估計對方已經疲勞後,讓右武侯大將軍龐玉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縣東北)列陣。李世民率領幾十名驍騎率先衝入敵陣,唐軍內外奮力搏鬥,呼聲動地,宗羅睺的部隊大敗,唐軍殺了幾千人,此戰稱“淺水原之戰”。此戰使得唐朝平定隴西,消除西顧之憂,保障了關中安全。

619 - 620 .4 唐唐高祖李淵武德二年到武德三年

柏壁之戰,收復並、汾失地

柏壁(今山西新絳縣西南)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劉武周接受宋金剛“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的建議,率兵2萬南侵併州,四月,聯合突厥,駐紮黃蛇嶺(今山西榆次北),兵鋒甚盛。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世民乘冰凍堅硬,帶兵從龍門渡過黃河,駐紮在柏壁(今山西新絳縣西南),與宋金剛對峙,並同固守絳州的唐軍形成犄角之勢,進逼宋金剛軍。唐軍佔據有利地形後,用以飽待飢之策,堅壁不出,養精蓄銳。宋金剛軍遠道而來,補給困難,日見飢困。次年4月,宋金剛軍中糧食吃盡,只好逃走。李世民引兵追擊,大敗宋金剛軍,俘殺數萬人,此戰是爲“柏壁之戰”。劉武周聽說宋金剛失敗,大爲驚恐,放棄幷州逃入突厥。宋金剛打算跑回起兵初佔的上谷,被突厥追上捉回,突厥腰斬了宋金剛。不久後,劉武周也被突厥人所殺。柏壁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典型戰例。李世民大敗宋金剛與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消滅北方地方軍閥。

 621 .3 - 621 .5 唐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

消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

虎牢(今河南汜水鎮一帶)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淵下詔令秦王李世民徵王世充,李世民徵慈澗(今河南新安縣東三十里),王世充退守洛陽,唐軍蠶食洛陽附近的城鎮,切斷鄭軍的糧線,駐軍於洛陽北邙,進逼洛陽。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挑選一千多精銳騎兵,全部着黑衣黑甲,分爲左右隊,分別由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統領。每次作戰,李世民都親自披上黑甲率領他們作爲先鋒,乘機進擊,所向披靡,令敵人畏懼。三月,唐軍包圍洛陽,李世民令李元吉、屈突通等將圍攻洛陽,自己則率步騎三千五百人至虎牢,按兵不動,兩軍相持月餘。五月,在虎牢之戰(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一帶)唐軍獲勝,平定竇建德,洛陽王世充歸降 。此戰李世民在該戰役中一舉平定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兩大割據勢力,奠定唐朝基本版圖。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受到長安軍民的隆重歡迎。

 626 唐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

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太子李建成

長安(今西安市)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李世民被封爲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闢弘文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一個小內閣。李世民戰功與威信顯赫,太子李建成聯合四弟齊王李元吉,共同排擠李世民。同時,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邊境,李建成向高祖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太子府率更丞王晊告訴了秦王: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李世民,於是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的北門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第4張

 627 唐唐太宗貞觀元年

掌握軍政大權,登基爲帝

長安(今西安市)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高祖李淵讓出軍政大權,李世民被立爲皇太子。任命政變功臣宇文士及爲太子詹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爲左庶子,高士廉與房玄齡爲右庶子,尉遲恭爲左衛率,程知節爲右衛率,秦王府舊臣虞世南爲中舍人,褚亮爲舍人,姚思廉爲太子洗馬,論及政變的功勞,以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爲第一,分別賜絹一萬匹。武德九年(626年)9月3日,高祖頒佈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爲太上皇,仍居於大內皇宮正殿太極殿。次日,李世民登基爲帝,次年改元貞觀,是爲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下達詔書,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爲息王,諡號爲隱,是爲息隱王;皇弟齊王李元吉爲海陵郡王,諡號爲剌,是爲海陵剌王,以皇家喪禮重新安葬。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第5張

628 唐唐太宗貞觀二年

消滅樑師都,統一全國

朔方(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

樑師都在隋末時聯兵突厥始畢可汗共同對抗隋朝,後稱帝,國號爲“樑”。武德五年(623年),樑師都部將賀遂、索周獻地降唐,段德操伺機大舉進攻樑師都領地,樑師都處境危險,所幸突厥頡利可汗同意發兵來援才避過覆滅之災。同時稽胡大帥劉屳成來依附樑國,樑師都卻反而相害盡並其部,使手下將領人心惶惶不再信任樑師都。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見突厥內亂無法援助樑師都,寫信勸降,但樑師都堅持不允,便下令夏州都督長史劉旻、司馬劉蘭成伺機出擊。同時也施行反間計收買勸降樑國文武,樑師都大將李正寶便一度打算擒抓樑師都投唐,但爲樑師都發覺事情,遂出走降唐,此事之後樑國上下舉國不安。同年,唐太宗認爲時機成熟,命柴紹與殿中少監薛萬均率軍大舉進攻樑師都,同時又遣劉旻進逼朔方東城。樑師都出兵迎戰卻爲唐將劉蘭成所敗,突厥援軍也被柴紹擊破,4月26日,樑師都被堂弟樑洛仁所殺,獻朔方城投降。四月,樑師都被堂弟樑洛仁所殺,樑洛仁歸降唐朝,唐朝統一全國。

630 唐唐太宗貞觀四年

消滅東突厥,獲尊”天可汗“

長安(今西安市)

貞觀三年(629年),唐朝社會生產得到了恢復,唐太宗的統治也已初步鞏固。那時突厥地區連年遭到霜旱天災,牲畜大量死亡。東突厥頡利可汗加重對各部的勒索,各部紛紛叛離。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爲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爲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幷州都督李勣、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爲各道總管,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貞觀四年(630年),太宗令李靖出塞北,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在李靖勝利進軍的同時,李勣也率軍從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與突厥軍在白道(今內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軍奮力衝殺,把突厥軍打得潰不成軍。頡利可汗一敗再敗,損失慘重,遂退守鐵山,收集殘兵敗將,只剩下幾萬人馬。頡利可汗處於山窮水盡的境地,他派執失思力入朝請罪,請求舉國歸附唐朝,並表示願意入朝。至此,東突厥滅亡。貞觀四年(630年)三月,西域、北荒諸蕃君長來到長安,尊唐太宗爲“天可汗”,意爲“天下總皇帝”,唐朝降外的皇帝詔書均署“皇帝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第6張

 637 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

頒行《貞觀律》,減輕刑罰

長安(今西安市)

唐太宗剛一即位,便命令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在《武德律》的基礎上修訂新的法典,經前後10年的時間,於貞觀十一年(637年)完成,頒行天下,稱爲《貞觀律》,全篇共十二篇,500條。《貞觀律》中廢除斬趾酷刑,增設加役流,大大減少了舊律中重刑條款的數量,縮小了族刑、連坐的範圍等等,減輕了刑罰。貞觀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唐太宗准許他們回家辦理後事,第二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那時的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少之又少,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以身作則,帶頭守法, 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覆思考,慎之又慎,他認爲“執法務必寬大簡約。”由於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法制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史書記載,貞觀三年(629年),全國判死刑的才二十九人。

 640 唐唐太宗貞觀十四年

消滅高昌,設置安西都護府

長安(今西安市)

貞觀四年(630年),高昌王麴文泰偕妻宇文氏朝唐,太宗賜其妻李姓,預宗親,封常樂公主。貞觀十三年(639年),乙毗咄陸可汗統一西突厥,遣吐屯阿史那矩領高昌冠軍大將軍,監督其國,麴文泰於是不再朝貢唐朝。後又與西突厥聯兵犯伊吾,掠焉耆,壅絕西域商道。太宗下書責之,並索中原逃亡其地之人,徵高昌大臣阿史那矩入朝,皆不應。乃遣侯君集爲交河道大總管率軍出討。貞觀十四年(640年),唐軍臨磧口,西突厥援軍不至,麴文泰驚懼無計,病發死。其子麴智盛繼位,後投降唐朝。太宗於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

641 唐唐太宗貞觀十五年

擊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

鬆州(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貞觀八年(634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他派出使者赴長安與唐朝通聘問好。松贊干布請求迎娶唐室公主,唐太宗拒絕了這一請求。貞觀十二年(638年)秋,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攻擊唐朝的鬆州(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太宗遣吏部尚書侯君集爲當彌道行營大總管,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爲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爲闊水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將軍劉蘭爲洮河道行軍總管,率步騎五萬以擊之。唐軍主力侯君集部還沒出手,唐軍先鋒牛進達部已經打敗了吐蕃軍。牛進達率領少量唐軍襲擊吐蕃軍營,仍然斬獲一千多吐蕃首級,松贊干布大懼,率部退出吐谷渾、白蘭羌、党項等地,遣使入唐謝罪,唐與吐蕃此戰被稱爲“鬆州之戰”。松贊干布派遣其宰相祿東贊致禮,進獻黃金五千兩、以及其他珍寶數百並請求和親。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宗室女)嫁給松贊干布。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的兒子 第7張

644 - 649 唐唐太宗貞觀十八年至貞觀二十三年

征討高句麗

安市(今鞍山市)

貞觀十六年(642年),高句麗東部大人淵蓋蘇文殺死榮留王后立高藏爲王並自封爲“大莫離支”攝政。爲征討淵蓋蘇文和保護唐朝的盟友新羅,唐太宗認爲有必要對高句麗開戰。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率領李世勣、李道宗、張亮和長孫無忌統軍10萬親征高句麗。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衝破高句麗的防線準備攻打高句麗國都平壤,不料在安市(今遼寧鞍山)受阻,再也無法前行。在這之後,唐太宗對高句麗的進攻僅維持在一些小規模的突襲。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令牛進達率兵從海上、李世勣率兵從陸路攻打遼東半島。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再派薛萬徹率軍從海上攻打鴨綠江口。唐太宗徵高句麗雖未能滅亡高句麗,但重創高句麗,收復了今天遼寧一帶很多南北朝時期被高句麗奪取的土地,爲今後唐朝徹底消滅高句麗打下了基礎。

 646 唐唐太宗貞觀二十年

消滅薛延陀,設六府七州

長安(今西安市)

貞觀十九年(645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貞觀二十年(646年),唐軍反擊並打敗薛延陀可汗拔灼後,薛延陀的附庸回紇、鐵勒等部落出兵,將他殺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軍投降,薛延陀滅亡。同年,太宗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又於鐵勒故地設六府七州:瀚海府(回紇)、金微府(僕骨)、燕然府(多濫葛)、盧山府(思結)、龜林府(同羅)、幽陵府(拔野古)。七州:皋蘭州(渾)、高闕州(斛薛)、雞鹿州(奚結)、雞田州(阿跌)、榆溪州(契苾)、蹛林州(思結別部)、窴顏州(白霫)。六府七州由燕然都護府管理,治所在陰山之麓(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轄境東到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貝加爾湖的整個蒙古高原。

648 唐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

設立安西四鎮

長安(今西安市)

唐太宗滅東突厥後,開始對西域(即現代新疆和中亞地區)的西突厥以及一些鬆散結盟綠洲國家的施加軍事實力,其主要針對西突厥,以恢復兩漢以來對西域的統治。在經過一系列征戰後,西域諸國稱臣。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派遣阿史那社爾、郭孝恪率軍討伐依附西突厥的焉耆和龜茲,征服兩國。然後疏勒和于闐歸附唐朝,將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撫寧西域,統龜茲(今新疆庫車)、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國,史稱安西四鎮。

 649 .7.10 唐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

去世於含風殿,葬於昭陵

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今西安市)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醫治無效(一說是服用天竺長生藥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位於今中國陝西省禮泉縣東北50多裏山峯上)。在朝廷作官的和來朝貢的少數民族首領幾百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悲慟地放聲大哭,有的甚至剪去頭髮,用刀劃破面孔,鮮血流了滿地。松贊干布上書效忠致哀:“先皇晏駕,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將率兵赴難。”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和鐵勒部的哥論易勿施莫賀可汗的孫子契苾何力聞訊趕來,請求殺身殉葬。李世民在位期間,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