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弱國無外交:一塊門板折射出的滿清外交困境

弱國無外交:一塊門板折射出的滿清外交困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0年代初,安徽省宿松縣發生了一起盜竊案:一天晚上,宿松縣的一座基督教堂進了小偷,不但盜走了一部分財物,而且連教堂的門板也給拆走了。這座基督教堂是由美國牧師主政的,牧師仗着美利堅合縱國的強大背景,從來就沒把宿松縣的當地官員放在眼裏,一直對當地官員態度驕橫、頤指氣使,這回教堂遭了盜賊,他更是大發雷霆,把宿松縣知事叫來發了一通火,命知事立即抓捕盜賊、追繳贓物。知事像三孫子一樣連連賠罪,表示一定全力抓捕竊賊、追繳髒物。再說那個小偷,把所盜的用品賣掉之後,那塊門板卻犯難了,因爲這是基督教堂的門板,誰敢要啊!這個小偷腦子也非常聰明,他想:雖然中國人怕洋人不敢要這塊門板,但洋人敢要啊!原來,在宿松縣還有一個天主教堂,雖然也是外國人辦的,但和基督教堂是兩碼事;主持這個天主堂的神父一樣都是惹不起的主。所以,這個小偷靈機一動,就找到了天主教堂的神父,把這塊門板賣給了天主教堂。沒過多久,這個小偷被抓住了,知事在審問他時,問他把那塊門板弄哪去了,小偷說:讓我賣給天主教堂了。如果小偷說他把這塊門板賣給哪個中國老百姓了,縣知事就會立即派人將門板取回,同時還會以“共同銷贓”罪將買門板的百姓抓來問罪;可是,一聽說小偷把門板賣給了天主教堂,知事就傻眼了,因爲這個天主教堂也是外國人開的,他同樣惹不起。萬般無奈之下,知事只好回報基督教堂的牧師,說天主教堂卑職惹不起……牧師把知事嘲笑了一番,說:好吧,那我自己去要。於是,牧師便親自出馬來到天主教堂,對神父說:我們的一塊門板被小偷偷了,賣到了你們這裏,你把它還給我們吧。哪知神父也挺硬氣,說:小偷偷了你的門板你找他要去,這門板是我們花錢買來的,憑什麼給你?於是兩人便吵起架來。吵跟着一同去的縣知事哪一邊也得罪不起,只好勸勸這邊、勸勸那邊,說盡了好話。到後來,牧師和神父意見總算達成了一致:由牧師出同樣的錢將這塊門板贖回。

牧師本來不同意,但沒有門板就沒法傳教啊,所以只好忍氣吞聲地同意了。哪知,等牧師回去取了錢來贖這塊木板時,神父又反悔了,他認爲奇貨可居、又提高要價,讓牧師花天價將這塊木板贖回。這下牧師不幹了,認爲神父這是在勒索,就堅決不肯出這筆錢;於是二人再次暴發了激烈的爭吵……可憐的還是縣知事,兩個外國人吵架吵到氣頭上,就都拿他出氣,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但他連扁屁都不敢放一個,只好兩頭作揖、磕頭,求兩位洋大爺各自讓一步……事情吵到後來,也沒有解決,牧師一氣之下,具狀告向安徽巡撫,要求安徽地方政府爲他主持公道;但安徽巡撫也不敢管這事兒,別看他對國內百姓吹鬍子瞪眼的,但對洋人的一塊門板,他卻一點辦法都沒有;據說,此事後來上報到了朝廷,但莊王、端王、包括慈禧太后都不敢碰這塊門板……於是,牧師又寫了份萬言書遞交美國駐華總領事,讓主子給自己主持公道;總領事又將此事上報華府國務院……

弱國無外交:一塊門板折射出的滿清外交困境

這是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在書中披露的一段史料,這塊門板最後到底歸了誰?德剛先生沒有交待,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重要的是這塊門板折射出了清國當時的外交困境:外國牧師、神父到中國來傳教,應該討好中國政府官員纔是,因爲你是“在人矮檐下”啊,可實事上,本文中的牧師和神父比中國官員硬氣多了,簡直拿中國官員當三孫子看待;一塊被竊賊盜走的門板,值不了幾個錢,既然此案發生在中國境內,完全應該依照中國法律命天主教堂交出門板、還給基督教堂,可是,天才教堂根本不買中國法律這個賬,根本無視中國的法律和政府官員的尊嚴,拒不交出這塊門板;而且,就連安徽省府及清朝政府都不敢碰這塊門板,要多窩囊有多窩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一個國家貧弱到連一塊門板都不敢管的時候,離亡國滅種之時也就不遠了!管得了一塊門板,才能管得了國土、江山,否則的話,只好淪落到任人宰割、瓜分的份兒了,誠如德剛先生所說的那樣:“……但還是嚕嚕囌囌說了一大堆者,也是因爲見微知著,讓中外讀者們看看,我們那時做次殖民地的遭遇是多麼辛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