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尉遲敬德在宴席上大腦。唐太宗做了什麼?

尉遲敬德在宴席上大腦。唐太宗做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尉遲敬德,本名尉遲恭,字敬德,唐朝開國名將,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名。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資治通鑑·唐紀十》記載:貞觀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海內晏安,四夷賓服,大唐初顯盛世景象,唐太宗在自己的出生地慶善宮,宴請百官。席間,君臣興致頗高,又是宴樂,又是賦詩,又是一同欣賞《秦王破陣舞》、《九功之舞》。

但隨後發生的一場衝突徹底敗壞了這場宴會的氛圍

尉遲敬德在宴席上大腦。唐太宗做了什麼?

引發這場衝突的是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頭功的尉遲敬德。因爲居功自傲,尉遲敬德的脾氣很壞,宴會上,見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幾杯酒下肚,他勃然大怒衝過去吼叫起來:“你有什麼功勞,膽敢位居我上?”

想來坐在上席的這位也不是隨便捏的軟柿子,見尉遲敬德如此張狂,他沒有硬頂回去,卻也沒有就此給尉遲敬德讓位。

這其實是一種僵持,言下之意,你尉遲敬德固然有狂的資本,但我也有坐在這上席的理由。

看到這一幕,坐在鄰座的任城王李道宗害怕事態失控,連忙湊過去勸諭和解。哪裏知道,尉遲敬德竟揮起硬拳,當場把任城王打的血流如注,一隻眼差一點報廢。

好傢伙!此時的尉遲敬德張狂簡直如虎狼,顧全大局、好意勸和他不買賬,李姓同宗王他居然也不買賬。

那他還能買什麼賬?

尉遲敬德在宴席上大腦。唐太宗做了什麼? 第2張

將這一切看在眼裏後,唐太宗的反應很有意味,雖然龍顏大怒,但他沒有當場訓斥尉遲敬德,而是拂袖而去,罷宴了。

試想一下,如果唐太宗當場發了飆,而尉遲敬德的張狂又沒有及時收住繼續發酒瘋的話,唐太宗很可能因爲盛怒要了他的命。

拂袖而去這個動作,說明唐太宗很有威嚴,但威嚴的同時心裏還是愛護尉遲敬德的。

熄滅一個人的張狂,冷處理有時候比硬打壓更具威懾效果。見唐太宗拂袖而去,尉遲敬德心頭一怔,跟着就被瓢潑冷水澆醒了。

這時候,唐太宗重新出現在了尉遲敬德的面前,並且說了一段極敞亮,而且叫人不寒而慄的話——朕見漢高祖誅殺功臣,內心很是痛恨這種做法,因此想與卿等共保富貴,使子孫綿延不絕。然而卿等身居高位卻數次犯法,於是知道韓信、彭越被誅殺,並非漢高祖的罪過。國家綱紀,在於賞與罰,即使是非分的恩遇也不可以數次得到,希望你好自爲之,修身約束,不要留下後悔!

遇到一個好君王,是一個臣子的福分!劉邦雖然並非嗜殺之君,但對功臣也沒有做到推心置腹、治病救人。反觀唐太宗,這段話很顯聖明君王的風範,前車之鑑很敞亮地擺在你面前,叫你不寒而慄是肯定的,但他同時也誠摯地給你開出了藥方,只要你按照藥方來,榮華富貴肯定可保,如果你還是不能幡然醒悟,脫胎換骨,那就休怪了。

聊這段歷史,多數的視角都在講尉遲敬德隨後的陡變——由一個居高自傲的功臣變成了一個懼而束己的智臣,其實這裏不僅有尉遲敬德的悟性,也有唐太宗的德性。

尉遲敬德在宴席上大腦。唐太宗做了什麼? 第3張

但即便君王再有德性,臣子再有悟性,君臣博弈也不是一席話就能徹底落地了,一針見血之後,君王肯定還要不停地敲打,而臣子也必須一直如履薄冰下去。

唐太宗和尉遲敬德之間就是這樣。

其中有兩件事在歷史上很有名。

一次,唐太宗要把自己的公主嫁給五十五歲的尉遲敬德。

唐太宗這一手同樣很高明,一方面是示恩,另一方面卻也是看尉遲敬德是否謙恭。

如果尉遲敬德接納了,那就說明他腳底下踩的不再是薄冰了。

還好,尉遲敬德的醒悟是徹底的,聽到唐太宗這麼說,尉遲敬德立刻跪地叩首,先謝恩,再拒絕——臣妻室雖然出身卑微,但與臣共貧賤、同患難已幾十載。再者,臣雖不學無術,但也知道古人“富不易妻”的道理,所以迎娶公主一事,實在非臣所願。

唐太宗聽了,微笑頷首,不再提嫁公主事。

另一次,唐太宗無中生有地對尉遲敬德說,有人說卿要謀反,這是爲什麼?

尉遲敬德沒有辯解,而是一口承認,臣謀反是實!

說完,尉遲敬德就脫下衣服放在地上,一邊叫唐太宗看他身上的傷疤,一邊說,臣跟從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如今身上存有的都是刀箭傷痕。如今天下已經安定,難道還要懷疑臣謀反嗎?

這一席話說得唐太宗流淚了。

有這樣的敲打,君臣關係漸入佳境,唐太宗終於放心了,尉遲敬德更加束己了。

《資治通鑑·唐紀十六》記載:顯慶三年(公元658年)開府儀同三司、鄂忠武公尉遲敬德去世,善終。

司馬光評價說:“敬德晚年閒居,學延年術,修飾池臺,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交通賓客,凡十六年。年七十四,以病終,朝廷恩禮甚厚。”

十六年基本不跟人交往,在家自個玩自個的,這是活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