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揭祕:中國歷史上最早專門收監女囚犯的監獄

揭祕:中國歷史上最早專門收監女囚犯的監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追根溯源,中國的監獄起源於夏代的叢棘,亦稱“棘叢”。棘,植物名,亦稱“酸棗樹”,多生於山中和野外,開綠色小花,葉呈橢圓形,莖上多尖刺,秋後枝幹老化,尖刺更加堅硬銳利。爲了懲罰戰俘和奴隸,奴隸主就到山上砍來山棗樹,編成圍牆,將囚犯困人絲棘之中,“系用徽墨,(置)於叢棘。”到了商代監獄逐漸發展爲“牢”。《說文解字》譯爲“牢,閒養牛馬圈也”,也就是爲了防止奴隸脫身,奴隸主將奴隸用繩索捆綁起來,圈於“牢”內,不使脫逃,後又發展爲“畫地爲牢”。意爲畫地爲圈,坐圈爲牢。傳說周文王會推算八卦,犯人不能越圈。這隻適用普通罪犯,對重要人物,則另行關押。周文王就是被囚禁於河南湯陰姜裏城的,現已成爲旅遊區。周代的監獄多稱作“圜土”,“築土表牆,其形圜也”。也作囹圄,意爲令囚犯閉門思過,改惡爲善。春秋戰國時代將監獄稱之爲“狴犴”。“狴”、“犴”是兩種傳說中的獸名,因在牢門上常畫它們的形狀,故將監獄稱之爲“狴犴”。其實,“狴犴”是牢獄一種,且多爲石室。越王勾踐就是被囚於吳國的狴犴--石室。秦代的監獄逐步分爲中央獄和地方獄,李斯和趙高均囚於成陽獄。

經過風雨的洗滌,歲月的錘鍊,歷史的演義,監獄到了漢代逐步煉成,也就是說將囚禁罪犯的場所逐漸稱之爲“獄”,是從漢代開始的;把囚犯細化、分類是從漢代開始的;把監獄的設置、管理,以及對囚犯的懲罰和勞作提到議事日程是從漢代開始的。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郡縣普遍設獄,且名目繁多,全國約有兩千所監獄,僅京城直屬監獄就達26座,主要囚禁將相大臣、郡縣主官、宮中嬪妃、無賴、兇犯、強盜等。除了監獄規格、體制、管理在漢代得到了發展之外,漢代的治獄策略也逐步成形,如“優禮長吏”,即獄卒不得辱罵、毆打有罪官員;“頌繫”,意寬容,即對老年犯和孕婦犯不得上刑;“呼囚錄囚”,即囚犯感覺冤枉可以上述;還有“病給醫藥”、“聽妻入獄”、“縱囚歸家”、“孕婦緩刑”等,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監獄的基礎。

揭祕:中國歷史上最早專門收監女囚犯的監獄

“廷,平也,治獄貴幹,古以爲號。”,“尉”,是武官的名稱,因武官與獄官共制,故稱刑獄之官爲“尉”。廷尉詔獄,是廷尉按皇帝旨意管理的監獄,主要囚禁將相大臣、皇親國戚。

漢代名將周勃曾率兵擊敗項羽,屢立戰功,又與陳平合謀誅殺諸呂,立劉恆爲帝。但在他歸隱後有人告他謀反,文帝將其逮捕,關押於京城廷尉詔獄。周勃一生,爲人誠實,缺少文化,面對冷牆鐵壁,一籌莫展。後在獄卒的點撥下,纔敢傳書薄太后,並讓自己的兒媳、文帝的公主作證,才倖免一死,官復原職。老周雖逃過了牢獄之災,但小周亞夫卻未能倖免,終因“謀反之罪”,重蹈覆轍,被關押於廷尉詔獄,後絕食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