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曹沫與“曹劌論戰”中的曹劌是什麼關係?他們是同一個人嗎?

曹沫與“曹劌論戰”中的曹劌是什麼關係?他們是同一個人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劌(guì),一作曹翽,即曹沫(有爭議)。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菏澤)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之後,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沫劫齊桓公

《刺客列傳》是司馬遷《史記》中的一篇列傳,其中記錄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這五位傑出的刺客事蹟。

曹沫是魯國人,被魯莊公重用,領軍與齊國交戰,卻三戰連敗,魯莊公終於被打怕了,就獻城給齊國求和,但是並沒有怪罪曹沫。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爲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爲將。——《史記·刺客列傳》

魯莊公十三年,齊桓公與魯莊公會盟,正在齊桓公享受勝利的果實的時候,站在魯莊公身後的曹沫突然拿着一把匕首去挾持了毫無戒備的齊桓公。

曹沫與“曹劌論戰”中的曹劌是什麼關係?他們是同一個人嗎?

齊桓公在生命威脅下,最終答應了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國土,然後曹沫丟下匕首,若無其事地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會盟結束之後,齊桓公就準備反悔,但是管仲卻勸道:“不能這樣,如果爲了貪圖小利來使自己痛快,就會在諸侯之間失去信義,最終失去別人的援助,還不如將土地給魯國。”

桓公與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史記·刺客列傳》

曹沫與齊桓公的做法,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好似有點兒戲,這樣的大事竟然如此戲劇性結束了,後來齊桓公不僅沒有反悔,也沒有追究弱國(魯國)的責任。

其實,在春秋時期,身爲諸侯,對信譽還是看得比較重的,畢竟天下都是這些諸侯的,很少有滅國的事情發生,不滅國大家都是同等地位,有時候面子比領土更重要。

曹沫與“曹劌論戰”中的曹劌是什麼關係?他們是同一個人嗎? 第2張

這也是時代背景下,生產力不夠發達,諸侯直接能控制的領地有限的原因,諸侯雖然經常互相攻伐,但這個時期很少會發動滅國之戰,畢竟打下來了也是封賞給他人,吃力不討好,還不如是不是秀下肌肉,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厲害。

曹沫憑藉“劫齊桓公”被後人稱爲“刺客之祖”,因爲他當時的行爲就是行刺客之事,那麼他與“曹劌論戰”中的曹劌又是什麼關係呢?

曹劌論戰

魯莊公十年,也就是曹沫劫齊桓公的三年前,齊桓公發兵攻打魯國,兩軍交戰於長勺。

面對強大的齊國,魯國君主魯莊公大驚失色,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曹劌求見,向他獻上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軍事思想,最終成功擊潰齊國軍隊。

這就是有名的《曹劌論戰》,“一鼓作氣”的典故讓曹劌名傳青史,成爲著名的軍事思想家。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左傳》

可能有人會覺得,曹劌的戰略思想並不複雜,至少比起孫子兵法來說大大不如,太過於簡單。

其實,這個上面的曹沫劫齊桓公一樣,時代背景不同,我們不能用穿越時代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戰爭。

曹沫與“曹劌論戰”中的曹劌是什麼關係?他們是同一個人嗎? 第3張

在春秋時期,兩國交戰還並沒有什麼兵法戰略,一般都是兩軍擺好陣型,然後正面交鋒,講究的是君子之戰。

而曹劌的戰法相比起來,顯得有些工於心計,與當時的諸侯思想其實是不同的,也算是“兵不厭詐”的雛形。

曹劌與曹沫是不是同一人?

1.沫,在以前讀音爲(huì),而劌,讀音爲(guì)

在春秋時期,二者讀音相似,缺少文字記錄的情況下,混淆這兩個字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2.曹劌論戰是在魯莊公十年,曹沫劫盟是在魯莊公十三年

先說曹劌,爲魯莊公獻計之後,因爲他本身是周文王兒子曹叔振鐸的後人,理所當然地被魯莊公重用。

在魯莊公二十三年,魯莊公要去齊國觀看祭祀社神,曹劌還曾勸阻。

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觀社,非禮也。曹劌諫曰:「不可。……」——《左傳》

說明從魯莊公十年開始,曹劌就已經受到魯莊公重用,一直留在朝中。

而曹沫第一次出現就是與齊桓公的三次戰爭中,這個戰爭是因爲在魯莊公十年的那次戰爭失利之後,齊桓公不服氣,這才發動了戰爭。

曹沫三次領兵作戰都遭到慘敗,試想一下,如果曹劌不是曹沫,有曹劌論戰在前,一敗再敗之後,魯莊公難道想不起來要啓用軍事家曹劌嗎?

曹沫與“曹劌論戰”中的曹劌是什麼關係?他們是同一個人嗎? 第4張

3.曹劌與曹沫的思想與當時的戰鬥思想格格不入

換一句話說,曹劌與曹沫有一個相同點,“爲了最後的勝利不擇手段”。

曹劌論戰,是給堂堂正正的君子之戰開啓了不一樣的戰法;而曹沫更是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絲毫沒有當時社會的君子之風。

兩人的做法手段表面上不一樣,但是透露出他們的心態其實是一樣的,不循規蹈矩。

總結:曹劌與曹沫,讀音相似,又同姓曹,二人有相似的手段風格,同出一個時期,是同一個人的可能性極大。因此,曹劌的結局可想而知,在魯國當了將軍,可惜之後的戰爭勝少負多,所以曹劌被稱爲“軍事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