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功最小,爲何貢獻卻是最大的?

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功最小,爲何貢獻卻是最大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東吳的四大都督中,對東吳的建立發展貢獻最大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東吳有四大都督,他們是孫權的依靠。他們按照執掌東吳軍權的時間來說,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孫權本人的軍事能力不足,他依靠着這四大都督,保證了東吳的安全,開創了東吳的基業。可以說,這四大都督對吳國的創建發展居功甚偉。

在這四人中,首先是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接下來魯肅努力維持孫劉聯盟,爲保證東吳實力而努力。呂蒙則是順應孫權的意志,發動偷襲荊州的作戰。他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奪取荊州,擒殺關羽,創造了襲擊戰的奇蹟。最後是陸遜,文武全才,他先是協助呂蒙襲取荊州,後來自己領兵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在北抗曹魏的戰爭中,他又取得了石亭之戰的勝利。從此三國的局勢基本穩固下來,陸遜也擔任了吳國的丞相。

這四位都督都對東吳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但是,究竟哪個人的智慧在這羣人中最高呢?我認爲當屬魯肅爲最高。這是因爲,魯肅的戰略眼光是在這四人中是最高的,他在孫權建立東吳的過程中,起了其他人無可替代的作用。

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功最小,爲何貢獻卻是最大的?

首先,魯肅制訂了東吳的建國方略。魯肅在和孫權剛見面,就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問對》。在這個問對裏,我們可以看到魯肅的高超的智慧。在當時很多人還抱着復興漢室的理想時,魯肅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猝除”。但只這個認識,魯肅就已經超越了當時絕大多數的謀士了。

然後魯肅爲孫權制訂了爭奪天下的方略,那就是:“鼎足江東,然後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帝號以圖天下”。我們可以看到,魯肅的這個方略是十分切合實際的,比起《隆中對》要好得多。這也得到了孫權的採納,成爲東吳的建國方略。

其次,在東吳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魯肅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用。在孫權實施《榻上問對》的方略時,在剛剛實施了第一步,剿除了黃祖後,就遇到了形勢的變化。北方的曹操密切關注着荊州的形勢,他先是出兵淮南,逼孫權停止進攻。然後揮師南下,進取荊州。

在一片兵荒馬亂之際,魯肅抓住時機,提出聯絡劉備,共同抗曹的建議。後在曹操寫信恫嚇東吳投降的時候,魯肅力排衆議,提出了著名的唯孫權不可投降的論斷。這使得孫權下定聯合劉備抗擊曹軍的決心。魯肅有建議召集諸葛亮、周瑜商議破曹的事宜,終於在赤壁之戰中打敗了曹軍。

第三、維護孫劉聯盟,保證北伐的成功。當時,曹操一家獨大,孫權和劉備兩家弱小。要想爭奪天下,就要先尋求自保。所以,孫劉聯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

而劉備和孫權的建國方略有着根本的矛盾,矛盾的焦點就在荊州的歸屬上。孫權要實現全據長江的目標,而劉備要實現跨有荊益的目標。這樣,雙方的摩擦不斷。

魯肅作爲孫劉聯盟的維護者,他想方設法地維繫着雙方的關係,甚至遭受主君孫權的誤解也在所不惜。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了荊州的江南四郡,他苦於沒有發展的突破口。而整個長江防線被東吳佔有,猛一看似乎東吳佔據了長江,達到了目的。可是,實際上,是東吳自己獨自抵抗曹操,劉備躲在東吳的背後發展勢力。

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功最小,爲何貢獻卻是最大的? 第2張

魯肅趁着劉備想要借南郡的機會,把南郡借給了劉備,這樣,就把西線防務交給了劉備,東吳得以收縮防線,將兵力集中起來。這樣,東吳纔有了戰略預備兵力,進能攻,退可守。

但是,這件事卻受到了孫權的誤解。孫權一直對借南郡這件事耿耿於懷。直到魯肅死後,他還認爲借荊州是魯肅的一個短處。實際上,如果沒有魯肅借荊州,東吳的戰略形勢會十分危險。正是魯肅借荊州給劉備,才緩解了東吳的壓力。

而且魯肅對於荊州是做了兩手準備的。他雖然是一貫想保持和劉備的友好。可是,如果雙方發生衝突的時候,他也有武力解決的手段。這從他重用呂蒙就能夠看出來。呂蒙是主張武力奪回荊州的,他和魯肅的觀點不同,但是魯肅沒有打擊壓制呂蒙,還讓他擔任自己的繼承人。就是爲了將來實在無法和平收回荊州做準備。而收回荊州的兵力,也正是魯肅在借荊州之後積攢的機動兵力。

而其餘的三位都督,也各有所長。在這些都督裏,能力最強的是周瑜。他的軍事才能,讓曹操和劉備心生畏懼。在周瑜活着的時候,曹操不敢南下攻打東吳。而劉備畏手畏腳,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周瑜卻一心北伐西征,想要囊括荊州,佔有四川,收編劉備。幸虧他生病早死,要不然真不知道三國走向究竟如何。

呂蒙則是和孫權定下武力奪回荊州的人。他的襲擊荊州的一戰,成爲中國古代奇襲作戰的經典戰例。他也因爲達成了孫權多年的心願而備受孫權誇讚。

陸遜則是東吳非常優秀的將領,他也是《三國志》中爲數不多的單獨立傳的人物。他文武雙全,既能夠率領千軍萬馬,在戰場衝鋒陷陣,又能夠立於朝堂,擔任丞相的重擔。他的夷陵之戰,也是中國的經典戰例。

但是,這三個人的功業都是和魯肅分不開的。先不說魯肅制訂了東吳的戰略方針,他們都是按照魯肅的方針行事。就說魯肅的孫權聯盟政策,對他們產生的影響。周瑜得益於魯肅建立的孫劉聯盟,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能夠在各個戰線大顯身手。

東吳四大都督中魯肅的戰功最小,爲何貢獻卻是最大的? 第3張

而呂蒙則是破壞了孫權聯盟,取得了荊州之戰的勝利。而這個勝利也是建立在魯肅的孫權聯盟之上的。正是由於魯肅的孫權聯盟,使得關羽沒有防備遭受了奇襲。

至於陸遜,則十分可悲。由於呂蒙的過失,使得呂蒙不但沒有孫劉聯盟的幫助,自己還成了救火隊長,東西救應。雖然在夷陵之戰打敗了劉備,在石亭之戰打敗了曹休。可是,這些勝利都是防禦戰的勝利。

面對整條長江防線,面對強大的曹魏,陸遜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徒喚奈何。陸遜也成爲四大都督中沒有能夠開拓領土的都督。

結語:

東吳的四大都督對東吳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四人中,魯肅的戰功最小,可是他的貢獻卻是最大的。這是因爲,他的智慧是四人中最高的。他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能力,爲東吳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他的《榻上問對》爲東吳指明瞭發展方向,他堅持的孫劉聯盟爲東吳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他的努力下,孫劉聯盟一直比較穩固。這讓曹操無隙可乘,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他借荊州給劉備,當時正在寫信的曹操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竟然手中的筆落地也不知道。可見,魯肅這一步讓曹操何等震撼。

可惜,魯肅所做的一切,並不能被孫權理解。他一心想拿回荊州,實現自己安全的考慮。雖然,呂蒙利用魯肅多年的聯盟紅利,奇襲奪回了荊州,可是也使得魯肅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即便是東吳有陸遜這樣優秀的人才,也無法挽回局勢,蜀漢和東吳雙雙退出了爭奪天下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