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皇帝的兒子那麼多 皇帝怎麼立太子才能避免手足相殘

古代皇帝的兒子那麼多 皇帝怎麼立太子才能避免手足相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皇帝和太子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有多子,如何選立太子,而不至於兄弟爲奪權而自相殘殺?

立儲與皇子爭儲是一個永遠無法調和的矛盾。在那個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講究多子多福的時代,大多數皇帝子嗣衆多是必然的,不少皇帝的嫡子往往也不止一個。但是,皇位卻只有一個,這就註定了絕大多數皇子都是要“出局”的。一但“出局”,不僅意味着與無上權力徹底告別,而且還淪爲了“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境地,一切生死富貴都憑皇帝兄弟的心情。觸怒了皇帝兄弟,歷朝歷代不得好死的皇子不在少數。爲了避免兄弟鬩牆、骨肉相殘,歷朝歷代的皇帝們也一直在尋求一種最大限度“減少傷亡”的方式。只可惜,皇位的誘惑力太大,加之其唯一性和排他性,順得哥情則必失嫂意,很難做到“十全十美”,直到清朝滅亡,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除非像明孝宗朱祐樘那樣,只有一個兒子活着,別無選擇、也沒有任何競爭者,否則諸子爭儲的情況很難絕對避免。

古代皇帝的兒子那麼多 皇帝怎麼立太子才能避免手足相殘

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大多數王朝的首選,這一制度最大的優點就是“以出身論成敗”。唯一的準則就是出身和齒序,即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長子生來就註定了皇位繼承人的身份,正所謂名分早定,除了少量野心勃勃的皇子,大多數皇子也只能選擇“望而卻步”……這一制度最大的優點就是早早將儲位落了實錘,讓大多數皇子不得不放棄,從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禍起蕭牆、骨肉相殘。但這一制度也同樣有缺陷,首先皇太子並不是萬古不變的,只要皇帝願意,廢嫡立庶、廢長立幼依然是可以的。這就使得這一制度無法完全杜絕諸子爭儲,最著名的莫過於清康熙年間的所謂“九子奪嫡”了。

皇太子胤礽樹大招風,在位期間就已經被一衆兄弟所環伺、甚至攻擊。胤礽被廢之後,清聖祖庶出的兒子們更是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不僅沒能避免休息爭儲,最後反而愈演愈烈,成了反面典型。與此同時,因爲是“以出身論成敗”,必然地造成了皇太子資質的無從選擇。最著名的莫過於“何不食肉糜”的那位了,就因爲是事實嫡長子,司馬衷智商不高居然也成了皇太子。當然,這畢竟是特例,大多數人的智商還是差不多了,只要不是司馬衷那樣的皇太子,還是可以通過教育後天彌補缺陷的。可問題是,名分早定、皇太子“老子天下第二”,誰敢管他?久而久之,皇太子們不僅容易養成“天下除了我爹我最大”的性格,而且還容易形成“熬死老爹就是勝利”的想法,使得庸君乃至昏君頻出。

古代皇帝的兒子那麼多 皇帝怎麼立太子才能避免手足相殘 第2張

爲纔是舉既然嫡長子繼承製有那麼多弊端,那麼爲纔是舉就是嘍,選擇最有才能的皇子繼承皇位。乍一看這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細想想,根本行不通。何爲有才?無法進行具體量化,是羣臣說有才纔算有才,還是皇帝老爹說有才纔算有才?無法具體量化、操作。加之皇權的排他性,最後只能說皇帝老爹認爲誰有才,誰就有才。皇帝也是人,也有好惡和“兩樣心”。更何況,有才、有德是可以裝出來的。隋文帝楊堅因爲對皇太子楊勇不滿,選擇了看似能力更強、德才兼備的隋煬帝楊廣,可結局又如何呢?能力、才幹倒真是不差,可好大喜功、濫用民力,隋煬帝最終還是葬送了隋王朝。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所謂唯纔是舉從根子上跳出了出身的限制,使得大量庶出的皇子擁有了與嫡出皇子同樣的競爭機會。如此一來,非但沒能避免禍起蕭牆、骨肉相殘,反而使得諸子爭儲進一步擴大化、激烈化,得不償失。清康熙年間的所謂“九子奪嫡”爲何如此白熱化?不正是因爲庶出的兒子都擁有了競爭機會嗎?因此,所謂唯纔是舉看似有理,卻缺乏可行性,而且後患無窮。祕密立儲在經歷了康熙年間的所謂“九子奪嫡”之後,清世宗終於想出了一套新的方案,說白了就是將嫡長子繼承製和唯纔是舉進行了中和。既立皇太子卻不公開,而且不拘泥於出身,儘量做到唯纔是舉。

如此一來,即便被密立爲了皇太子,自己也不知道。不僅避免了“老子天下第二”“熬死老爹就是勝利”的魔咒,而且也使得皇太子不再是衆矢之的,因爲誰也不知道到底誰纔是皇太子。如此一來,皇帝可以有充足時間考察、選擇一位相對德才兼備的儲君。可問題又來了,這同樣是皇帝的意願,皇帝認爲有才的兒子就一定有才嗎?恐怕未必。換言之,這一制度同樣是有缺陷的,如果所有皇子都不行麼?充其量也只能是矮子裏選高個兒。此外,雖說是祕密立儲,但皇帝對兒子的態度、好惡多少還是能夠反映出一些苗頭的,所謂祕密立儲其實也沒有那麼祕密。其實,祕密並不是賣點,這套制度最大的賣點是皇帝可以隨時更換儲君人選,又不會因爲易儲引發政治風波。

如此一來,某位即便被密立爲了儲君,也可能隨時被更換掉。皇子之間想要相互攻擊,無從下手,說不定你費盡心機搞掉了哪位兄弟,到頭來卻是爲他人做了嫁衣。因此,皇子們只能是使盡渾身解數、博取皇帝老爹的青睞而不是相互攻擊、骨肉相殘。如此一來,最大程度避免了禍起蕭牆、骨肉相殘的人倫慘劇發生,這恐怕纔是祕密立儲最大的功能。對於選擇賢能的儲君、帝王,這套制度並沒有太多先進之處,甚至更加“落後”。因爲它完全成爲了皇帝一人的決定,他人連參與、參謀的機會都沒有。綜上所述,無論以上哪種制度,都無法絕對避免諸子爭儲、骨肉相殘,也無法選出真正才德兼備的儲君,有一利則必有一弊。

清朝中期開始實行的祕密立儲制度也只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諸子爭儲、骨肉相殘,同樣未能做到杜絕,更無法做到真正唯纔是舉。晚清接連三代皇帝絕嗣、清文宗也只有一個兒子活了下來,自道光之後,祕密立儲制度也徹底淪爲了擺設……隨着清朝的滅亡,皇帝退出了歷史舞臺,立儲之事也正式壽終正寢。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大一統皇帝”袁世凱連正式立儲還沒來得及就因爲尿毒症一命嗚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