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魏明帝曹叡託孤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魏明帝曹叡一生精明,爲何在託孤的問題上搖擺不定?

東漢末年戰亂頻繁,在此期間有三家勢力壯大,逐漸成爲了日後的三國鼎力局面。在之後創立三國勢力的一代英雄均已落幕,繼承他們基業的兒子更是千差萬別,到了第3代時,曹魏一家依舊壯大。

魏國開國皇帝曹丕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了曹叡,這位魏朝江山的第2代接班人前期確實不負曹丕的厚望,他勵精圖治,擁有絕佳的軍事才能,在他的率領下,魏國勢力逐漸龐大,已經出現隱隱蓋過吳蜀的徵兆。

就是這樣一個連名臣評價他都是僅次於秦皇漢武的一個人,卻在在位後期把自己之前打下的好名聲盡數毀盡。他獨斷專行,貪圖美色,更是在託孤問題上搖擺不定,導致曹魏成果被他人竊取,最終走向滅亡。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一、病逝五丈原

魏明帝一生的轉折點,或許就是從蜀相諸葛亮病逝以後開始的。在此之前楚漢王朝一直侵犯魏曹邊境。魏明帝在此之前也是勇猛非凡,然後自從諸葛亮死以後,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1.諸葛亮之死

諸葛亮準備北伐的時候,魏國聽到了消息,議事廳內大臣皆惶恐不堪。但是唯有曹叡鎮定自若,親自準備上戰場坐鎮。曹叡畢竟是有軍事才能在身上的,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街亭極爲重要,便讓人打了下來。

御駕親征的曹叡自然是鼓勵了那些士兵勇猛向前,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決定與孫吳聯手準備與他平分天下。曹叡卻採取了東攻西守的政策,親自御駕東征攻打孫權。

孫權看見魏國的皇帝御駕親征,心中十分惶恐,畏懼不敢往前進。戰爭中最忌諱的就是還未開戰便丟了信心,這也就導致了東吳最終被魏國打敗,丟盔卸甲的狼狽逃跑。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第2張

在西邊則由司馬懿坐鎮,就算諸葛亮兵臨渭水,司馬懿也是死守大門不肯迎戰,曹叡知道司馬懿在戰術上是比不過絕世天才諸葛亮的,他也不打算讓人與諸葛亮迎戰,拖到東吳撤兵諸葛亮死掉就好。

於是司馬懿哪怕接到了諸葛亮的女裝羞辱,他都按兵不動,也是一個十分能隱忍的人。曹叡算計的果然沒錯,在之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這一段浩浩蕩蕩的北伐之旅,便戛然而止。

也就是從諸葛亮病逝開始,曹叡便如同變了一個人一般,不再想着如何建設國家而是大興土木工程,開始變得驕奢淫迷,縱情酒色之中。

2.無忌憚人才

諸葛亮的死於魏明帝而言,可謂是一個天大的喜事。畢竟在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國就再也沒有忌憚的人才了,諸葛亮於蜀漢而言十分重要,對於其他兩國而言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如今這個威脅消失。

雖然東吳有陸遜,然而他與諸葛亮的絕世才華相比還是略輸一籌,曹魏政權從此高枕無憂,再也無需擔心有人能夠設計陷害他們。外患的威脅結束了,內患也被曹叡平定,魏皇帝便開始貪圖享樂起來。

《三國志》裏形容得十分貼切,魏明帝從這個時候開始大興土木,全然不顧戰爭所消耗的國力,他開始注重享樂而非軍事,也不再聽從大臣的勸諫。與之相反的蜀漢,雖然失去諸葛亮,卻重振國力。

在賢臣的治理下,蜀漢經濟開始蒸蒸日上。若不是魏國的綜合國力在吳蜀之上。蜀漢又沒有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不然魏國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如果蜀漢再次北伐,或許魏國不一定能夠勝利。

二、魏帝託孤疑

曹叡一生英明神武,但是唯獨晚年在託孤事宜上一直十分拖沓。這不僅僅因爲他膝下無子,更是因爲想要分他一杯羹的大臣實在太多。他不得不挑出逐一審覈,再慢慢繪製名單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第3張

1.縱情美色

曹叡開始縱情美色,主要原因不是他真的沉迷於美色之中,而是因爲他膝下並無子嗣。爲了儘快能夠培養出繼承人,他只能開始從各類美女中撒網想要得到子嗣,畢竟他自己身體不好,也不知何時就會去世。

不過即使是夜夜風流,曹叡最終也就得到了三個子嗣。然而這三個孩子終究是福深緣淺英年早逝,並沒有活到能夠繼承魏國皇位的那一天。大臣們也着急,畢竟指不定這個皇帝哪天就突然病逝。

他們紛紛上書請求立太子,曹叡就算一直盡力耕耘,但是終究也就只有三個英年早逝的兒子。他開始心灰意冷,不再尋求美女作伴。畢竟自己身體那麼差,又沒有子嗣,還被大臣一直催促。

心灰意冷的曹叡最終決定了讓並不是自己親生的曹芳爲齊王,曹詢爲秦王。然而他卻在託孤之事上開始犯難,一方面這天下終歸不是自己兒子所繼承,他也無所謂,另一方面又不想辜負老祖宗。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第4張

2.託孤事宜

明帝迷離之際拽着司馬懿的袖子說: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後世普遍性認爲,正是因爲明帝託孤給了司馬懿,才導致後來司馬家族掌管大權,間接導致了曹魏政權的崩塌。

所以說,曹叡就是將自己的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他人的罪魁禍首。然而一生勵精圖治的魏明帝真的就這麼糊塗嗎?其實事情並不是這樣,魏明帝所安排的兩個齒輪,一個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是曹爽。

可惜這兩個齒輪並沒有按照他們應該去做的事情來運作,徹徹底底打亂了魏明帝的計劃,這才導致了魏明帝在之後,頗受後世詬病的原因。其實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真相往往就在眼前。

在原來魏明帝的計劃之中,司馬懿不過是一個有名無實的人,雖然他有着不輸於諸葛亮的軍事才華,然而他的實權已經基本被魏明帝薅得一乾二淨,將司馬懿徹底禁錮在了京城輔佐新帝。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第5張

與此同時爲了制衡司馬懿,魏明帝提拔了曹爽,讓其成爲了大將軍,掌握實權。曹爽纔是整個託孤事宜中最大的受益者,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名頭,卻成爲了曹魏大軍最後的操盤手。

曹爽作爲魏明帝兒時的玩伴幸運程度自然是在司馬懿之上的,說到底魏明帝其實就是不信任司馬懿。而這兩個齒輪也就產生了偏差,曹爽這個人並沒有像魏明帝遺言中那樣,“忌憚爲主,拉攏爲輔”。

曹爽反而憑藉自己的實力,開始在朝堂之上拉幫結派,大有藐視君主之威。曹爽這個核心部件開始出現偏差,那麼作爲另一個齒輪的司馬懿自然也不甘落後,他憑藉着小皇帝和太后的支持開始清君側。

結果也就是因爲曹爽掉了鏈子,讓司馬懿找到了機會趁機打壓他,司馬懿重新奪回大權,自然也就開始對魏國產生了不忠的想法。你若不仁,休怪我無義,最後司馬懿成功上位。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第6張

3.無奈之舉

其實在託孤這件事上,或許也有更好的辦法。但是奈何曹叡的身體並不允許他過多思考這件事情。曹叡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然後爲什麼在脫鉤事宜上一直搖擺不定呢?其中定有它的緣由。

要知道,當時的魏明帝其實是死在自己36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還處於青壯年階段,自然是不滿於現狀的。然而他的身體並不支持他的宏圖偉業,在病榻纏綿之際,他甚至無法聽清他人說話。

若是在此刻有人來向他提意見,他都是一律答應的。也可以從此能知道,曹叡病痛纏身思考也不是很清晰,在這個時候動腦對於他來說無疑是困難的,所以在託孤事上十分猶豫。

除此之外,對於託孤這件事,魏明帝想必是並未有人選。然而他知道自己即將死去,在生命即將到達盡頭之際還是要選擇人。他就把最新來的大臣推了出來,想要他們互相制衡,以期盼他們治理魏國江山。

曹叡在託孤的時候爲何搖擺不定 曹叡到底在抉擇什麼 第7張

選擇曹爽和司馬懿,只能說是明帝的無奈之舉,並非他有意爲之,導致曹魏相山最終拱手讓於他人。倒不如說在那個時候他無法思考更多的問題,也就沒有注意到二者無法相互制約。

總結

就託孤的事情來看,曹叡哪怕是在病榻之際,也是隱約窺見了未來之難,並且爲此做了一定的準備。然後他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值得託付的人曹爽,居然只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只會拉幫結派。

曹叡的決定最終沒有實現,其實並不是他不行,也不是他晚年昏庸。不過是因爲他晚年無法打壓世族,讓這些人逐步壯大,而自己終將無力迴天,最後導致勝利果實被司馬家族竊取。

所以說託孤一事實乃大事,不論是到了哪個殺伐果斷的君王面前,都是值得思考和猶豫的。畢竟這關乎着日後的江山社稷和繁榮昌盛,自己都無法阻止的事情,那就只能儘量降低威脅,讓子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