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饅頭是怎麼來的?與諸葛亮平定南蠻有關

饅頭是怎麼來的?與諸葛亮平定南蠻有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饅頭,古稱“蠻頭”,別稱“饃”“饃饃”“蒸饃”,爲“包子”的本稱,中國傳統麪食之一,是一種用發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饅頭以小麥麪粉爲主要原料,是中國人日常主食之一。饅頭其貌不揚可它卻大有來頭,大家知道饅頭的由來嗎?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饅頭是怎麼來的?與諸葛亮平定南蠻有關

咱不賣關子,直接告訴您答案,饅頭也是三國頭號發明家——諸葛亮的發明產品。您可能不信?說孔明先生髮明諸葛連弩是專業對口,弩畢竟是武器,常年行軍打仗的他肯定對武器有一定的瞭解,從而發明了這款“小規模殺傷性武器”提升蜀軍戰鬥力; 說孔明先生髮明“木牛流馬”也情有可原,因爲打仗不僅打得是人員和武器裝備,打仗打得也是後勤保障即糧草供應,有感於當時落後的“人推肩扛”,孔明發明瞭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木牛流馬”來運輸糧草輜重;但是作爲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的孔明先生爲何干起了麪點師?難道是嫌棄蜀國廚子做的大餅太硬,上了年紀牙齒退化的他咬不動嚼不爛,纔想起了發明一種更軟的麪食?答案不是這樣,這和諸葛亮領兵平定南蠻有關。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屢出奇兵,七擒七縱收服了南蠻王孟獲後,凱旋迴朝。大軍行到瀘水時,忽然間天空陰雲密佈,瀘水上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根本沒辦法渡河。諸葛亮雖說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也是迷惑不解,一時沒了辦法。幸好已經臣服蜀漢的南蠻王孟獲是這裏的“土著”,他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瞭解,孟獲來到諸葛亮面前說:“幾年來這裏一直飽受戰火的洗禮,很多士兵戰死在這瀘水邊,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攪得軍隊不能渡過,凡是要在這裏渡水的,必須要拿49顆人頭祭供。”諸葛亮聽說要用人頭祭品,而且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便覺得這代價也太大了,他肯定不會同意這種濫殺無辜的辦法。

饅頭是怎麼來的?與諸葛亮平定南蠻有關 第2張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上墳燒報紙——糊弄鬼”的絕妙辦法,你們不是想要人頭嗎,那我就給你們人頭。他先是命令手下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剁成肉醬,拌成肉餡,然後再在外面包上面粉,並找軍中能工巧匠捏成人頭模樣,最後把“人頭”放入籠屜蒸熟。這種新發明的祭品被稱作“蠻首”也就是蠻人的腦袋。諸葛亮將這肉與麪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果然“很給面子”,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蜀國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做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蠻”、“饅”同音,後來就把“蠻首”稱作“饅頭”。打那以後,這種麪食就流傳下來,只不過傳着傳着“饅頭”裏面的牛羊肉餡“傳丟了”而變成了今天這種無餡的饅頭了,現在,我國北方人也經常用饅頭作爲上供的祭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