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隋煬帝因爲失了面子而發動戰爭,卻亡了國

隋煬帝因爲失了面子而發動戰爭,卻亡了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啓唐朝的大統一朝代,結束了南北朝近170年的國家分裂狀態,享國三十七年。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隋朝建國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興建了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甚至隋朝出現“萬國來朝”的局面。

正當隋朝國力蒸蒸日上,國內一片繁榮時,一個小國引起了隋朝注意。這個國家就是高句麗。因隋滅陳後,引起高句麗恐慌,於是加強戰備、緊修城防、積極備軍,並且廣積糧草。防備隋朝來攻。朝鮮半島的第一個王朝是由中國人建立的。

隋煬帝因爲失了面子而發動戰爭,卻亡了國

607年,隋煬帝北巡,各民族望旗而拜,紛紛覲見。唯獨沒有高句麗的人。楊廣在東突厥啓民可汗大營中卻見到了高麗派到突厥的使者,隋煬帝對其援引箕子及漢代四郡的事,講了一番高麗自古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命令其回國轉告高麗王自己將於再次北巡,命高麗王親自來此朝見,並威脅要率大軍巡遊高麗。

611年,年後隋煬帝再次北巡,高句麗王害怕,不敢來,於是隋煬帝丟了面子,以此爲藉口於次年攻打高句麗。

612年,第一次攻打高句麗,御駕親征,起兵113萬,分三路進軍。三月底,隋朝大軍抵達了遼河。此時遼東寒冷,春季雨多,不利久戰。

隋煬帝在遼水會師的時候,隋煬帝說現在是"弔民伐罪,非爲功名",爲了防止將領輕兵掩襲孤軍獨鬥去爭取功勞名聲以邀勳賞,所以命令他們分爲三道,但凡有攻擊軍事行動,必須要三道之間相互通報,不許輕軍獨進,而且軍事進止都要先奏聞隋煬帝,等回覆命令。 遼東城的高句麗軍數次出擊不利,於是嬰城固守。隋煬帝下命令攻城,又命令諸將,如果高句麗要投降,就應該安撫接納,不要再縱兵進攻。遼東城將要被攻陷的時候,城中的高句麗軍隊就聲稱請降,隋朝諸將奉隋煬帝的旨而不敢繼續進攻,而是先上奏隋煬帝,等回覆命令到達,城裏的高句麗軍已經準備好了防禦,再次開始抵抗。這樣的情況重複了好多次,隋煬帝仍然不醒悟。隋軍仍然沒有攻下遼東城。即使之後煬帝親自到前線指揮,但士氣已經衰落的隋軍在遼東守軍的頑抗下又僵持了一個月也沒能拿下這個城池。高句麗的其他城市也堅守,隋軍沒有攻下。

隋煬帝因爲失了面子而發動戰爭,卻亡了國 第2張

隋軍長期頓兵堅城之下,人困馬乏,士氣和戰鬥力大減。這時主將宇文述,輕裝繞過遼東,圍困平壤高句麗故伎重施,宇文述無法破城,後勤無繼。遂退兵,到達薩水,隋軍渡河渡到一半時,高句麗四面攻擊,大敗。

宇文述渡過遼河時,有30萬人,等到返回遼東城時,只有3000人,物資儲備兵器軍械巨以萬計,也丟失殆盡。

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之戰遂以失敗而告終。

613年,第二次攻打高句麗,隋煬帝又御駕親征高句麗。 四月,煬帝渡過遼水,派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與上大將軍楊義臣率軍趨平壤。 隋煬帝命令諸將攻打遼東城,允許諸將"便宜從事"。隋軍架設飛樓、撞車、雲梯於遼東城下,並挖掘地道配合,晝夜不停地連續攻城20餘日卻沒有攻下遼東城,隋朝與高句麗都傷亡甚重。

這時國內禮部尚書楊玄感的反叛,隋煬帝撤兵平叛,此次又是無功而返。

隋煬帝因爲失了面子而發動戰爭,卻亡了國 第3張

614年,隋煬帝,下詔再次徵發天下兵,攻打高句麗。第三次攻打高句麗。隋煬帝車駕到達懷遠鎮。這時隋朝國內已經大亂,所徵之兵多數未能按期到達,高句麗也困弊,隋朝來護兒趁機要向平壤進軍,高句麗王高元害怕,於是遣使請降。隋煬帝非常高興,遣使召來護兒率軍返回。高句麗的請降,並非真正歸附,只不過是詐退隋軍的一種緩兵之計。而"自負才學",好面子的楊廣,對此卻未能識破,竟下令班師還朝。 來護兒認爲此時正是攻破高句麗的好機會,想繼續進攻,不肯奉詔,但是諸將聽從隋煬帝的命令,都請返回,來護兒才奉詔退軍返回。

隋煬帝對高句麗發動戰爭,連年征戰使數百萬人喪生,"九軍並陷,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 ,引起國內人民對隋煬帝的強烈不滿。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時,就開始爆發隋末農民起義。至隋煬帝第三次徵高句麗,各地大量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隋對高句麗的連年征戰不僅嚴重削弱了隋國力,導致民不聊生,也使隋煬帝喪失民心,隋末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在隋煬帝第三次征討時,高句麗表面上表示臣服,但是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還俘獲大批隋人不放還。

隋煬帝只是因爲失了面子,不顧國內矛盾重重,悍然發動對外戰爭。又因擺出大國風範,造成貽誤戰機,錯失打敗敵人的機會。在第一次打敗後倉促發動第二次,第三次戰爭,嚴重的消耗了國力和青壯人員,致使國內農名起義頻發,規模越來越大,閥門士家也紛紛反叛,最終推翻隋朝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