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王平爲什麼棄魏投蜀?他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

王平爲什麼棄魏投蜀?他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王平爲何降蜀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平投蜀,主要是因爲他面臨了生存的危機。

王平做了徐晃的副將,作爲副將他勸說徐晃不要背水結營這本來沒有錯。但是徐晃輕敵冒進,非但不聽,還有些看不起他。

晃曰:“汝可引步軍拒敵,看我引馬軍破之。”

事實證明並不是誰都能學成韓信,徐晃的背水結營很不合戰法,他屢攻不下準備撤退的時候,被黃忠和趙雲趁機沖垮了隊伍,魏軍紛紛落入漢水,徐晃本人也差點丟掉性命。王平爲了確保營寨不丟失,選擇據守不出,這讓徐晃非常惱火。

王平爲什麼棄魏投蜀?他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

晃死戰得脫,回營責王平曰:“汝見吾軍勢將危,如何不救?”平曰:“我若來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諫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敗。”晃大怒,欲殺王平。

正是因爲這場風波,王平當夜就領着本部軍馬離開了徐晃,投奔了劉備。要說王平爲什麼棄魏投蜀,主要原因是王平面臨着生存的危機。

別看王平不識字,但是他的政治覺悟是非常高的,他不會把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比如說後來鎮守街亭,他知道馬謖上山紮營不妥,勸說無果仍然堅持,如果他和馬謖一同上山,他的罪責也不小,正是他的一再堅持,終於讓馬謖給他分了5000兵馬,互爲犄角。爲後來把這支隊伍帶回去創造了條件。事後做出處理的時候,馬謖被殺,王平逃過了一劫。

漢水的這場兵敗,曹操肯定是要追究責任的。按理說徐晃的錯誤,肯定是徐晃擔責,但是王平和徐晃相比,重要性肯定不如徐晃,這時候王平很可能就會被當做替罪羊。就像北伐,諸葛亮下令約束諸軍不要輕敵冒進。魏延和陳式不聽,主動出擊中了埋伏,本來是魏延主要責任,但是因爲魏延還有大用,結果負次要責任的陳式頂了缸被殺了頭。王平、徐晃正是和陳式、魏延這種情況相同。即使王平不會被曹操殺頭,他在魏軍也將沒有出頭之日,這一仗他可是把徐晃得罪死了。

王平爲什麼棄魏投蜀?他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 第2張

在這種情況下,他當機立斷,立馬帥軍投靠了劉備。憑藉他的一技之長(識地理)迅速在蜀軍站穩腳跟。並在後來的平定南中和北伐中屢立戰功。

至於說王平的結局,在演義中,諸葛亮病逝之後,蔣琬保舉他和張嶷鎮守永安抵禦吳軍,之後書中就再也沒有提過。

演義在諸葛亮死後,故事跳躍性非常強,跨度非常大,很多武將都沒有在提過。

歷史總的王平是在公元248纔去世。他在諸葛亮死後,在蜀國還活躍了14年。在這十四年他的主要任務是鎮守漢中。

公元234年,也就是諸葛亮去世這一年,他出任典軍、安漢將軍,輔佐吳懿鎮守漢中。

公元237年,吳懿去世,王平代替吳懿鎮守漢中。

公元238年,王平被召回大司馬府,被蔣琬任命爲前護軍。

公元243年,蔣琬病重,爲了防備魏國入侵,王平升任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重回漢中鎮守,並在第二年幹了一件大事。

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帥軍攻打漢中。王平以三萬的兵力擊退曹爽。保證了蜀國的安全。

他也因此仗和鎮守南中的馬忠、鎮守永安的鄧芝並稱爲“平安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