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關東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漢室宗親劉表爲什麼不參與?

關東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漢室宗親劉表爲什麼不參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身爲漢室宗親劉表爲什麼不參與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如果只看《三國演義》,是很難理解劉表爲什麼不參與討伐董卓的戰爭。但是如果看過了史書《三國志》,這個疑惑就會迎刃而解。

關東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劉表還不是荊州的行政長官。他此時還在京城洛陽擔任北軍中候。

關東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漢室宗親劉表爲什麼不參與?

原來荊州的最高長官,也就是荊州刺史是一個叫做王叡的人(二十四孝“臥冰求鯉”主人公王祥的伯父)王叡做荊州刺史時和下屬武陵太守曹寅有些不和,同時又有些看上長沙太守孫堅(孫堅是“十常侍”派到長沙做太守,目的是平定長沙的區星叛亂,後來因平叛有功還被封爲烏程候)。

當時討伐董卓的檄文到達荊州後,荊州刺史王叡本來是打算參加會盟的,因王叡和曹寅不和,擔心後方不穩,就放出話要殺了曹寅再去會盟。上司放了狠話,曹寅自然非常害怕,他知道王叡和孫堅關係也不太好,就假冒光祿大夫溫毅給孫堅發了個檄文,讓他去殺王叡。

關東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漢室宗親劉表爲什麼不參與? 第2張

孫堅也沒辨別真假,其實更大的可能就是故意的,想公報私仇,取而代之,畢竟窩在長沙,又得不到上司的欣賞,是很難有所作爲的。於是孫堅拿到檄文就帶兵混入襄陽的宜城逼死了自己頂頭上司王叡。殺了王叡,孫堅立馬就揮師北上,參與討伐董卓的會盟。

由於是遠征,再加上他是孤軍,沒有後方補給,於是就直撲南陽,讓南陽的太守張諮提供糧草,張諮對這個殺死上官的武夫孫堅並未理會。這下惹惱了孫堅。看不起自己的王叡已經死了,你個張諮又算什麼呢?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孫堅又將張諮誘殺。

關東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漢室宗親劉表爲什麼不參與? 第3張

荊州地界一下子死了兩個朝廷大員,一時之間弄得荊州各地人人自危。江南地區本來就經常發生叛亂,這次荊州一亂,叛亂又有萌發的苗頭。

朝廷接到消息後,必須對荊州做出妥善安排,在用人方面,董卓聽從李儒的建議向來喜歡用名人,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只不過董卓軍閥作風太明顯,很多人並不買他的帳。

比如說蔡邕,董卓三次徵招他都不願意去,最後還是董卓放了狠話才強拉來的,比如說董卓提拔的冀州牧韓馥,後來也在猶猶豫豫中加入了搗董的行列。

這次在選擇荊州刺史人選上,依舊走的是選名人的路線。而劉表的口碑很好,在當時的風評中有個“八駿”之稱,在加上他本人的能力也很出衆,又是漢室宗親。董卓就讓劉表做了荊州刺史。

此時關東諸侯已經形成會盟之勢,代表朝廷的董卓不可能給劉表派兵。於是劉表單槍匹馬的就去了荊州。

劉表這個人不是徒有虛名,本身是非常有才能的,他祕密潛入襄陽的宜城,拜會了當地的大士族蒯氏兄弟,請他們出山幫忙。

這蒯氏兄弟一個叫做蒯良和一個叫做蒯越,兩個人在《三國演義》中也出有現過。

兩個人幫助劉表得到荊州士族的支持,其中包括襄陽人蔡瑁,這也是爲什麼這幾個士族大家在荊州有權有勢,因爲支持過劉表嘛!

劉表問計蒯氏兄弟,這二人建議劉表以德治理荊州,先安撫民心,然後誘殺叛亂的罪魁禍首,寬赦叛亂者的手下,逐漸平定了荊州的禍亂,穩定了荊州的局勢。不過呢劉表這種依靠當地大士族平定荊州的方式依賴性太強,這也爲以後長子劉琦被排擠埋下了隱患。

荊州安定以後,劉表在襄陽整頓軍隊,準備也派遣了一支部隊北上會盟,參加討伐董卓的壯舉。但是很遺憾的是,關東諸侯並非鐵板一塊,在董卓遷到長安之後,聯軍內部也出現了種種矛盾,最後不得不宣告解散。

也就是說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關鍵時刻,正是劉表忙於穩定荊州的時候,當時根本騰不出手來參與會盟。等荊州安定的時候,會盟已經不歡而散。

所以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劉表沒參與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