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八旗制度是什麼樣子的?清朝八旗制度介紹

清朝八旗制度是什麼樣子的?清朝八旗制度介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清朝的八旗制度是由努爾哈赤在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創立的。那麼清朝八旗制度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滿洲軍事、社會組織形式,後來成爲後金政權基礎。八旗制度起源於牛錄製。出兵或打獵,按族黨屯寨進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爲一牛錄,其中有一首領,叫“牛錄額真”。

萬曆二十九年(1601)努爾哈赤在牛錄製的基礎上建立了黃、紅、白、藍四旗,分別打黃旗、紅旗、白旗、藍旗。四十三年擴大爲八旗。原四旗名稱冠以“正”,另四旗名稱以黃、紅、白、藍冠以“鑲”,即爲: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新增四旗的旗子,鑲黃旗的旗子在黃色旗上鑲黃邊,鑲白旗的旗子在白色旗上鑲紅邊,鑲紅旗的旗子在紅色旗上鑲白邊,鑲藍旗的旗子則在藍色旗上鑲白邊。

每旗有7500人,含25個牛錄。這時每牛錄有300人。牛錄的長官叫牛錄額真,漢名佐領。5牛錄爲1甲喇,首領家甲喇額真,5甲喇爲1固山,首領叫固山額真(都統)。每固山左右設兩梅勒額真(副都統)。1固山即爲1旗。八旗的最高統帥叫“汗”,先是努爾哈赤,後是皇太極。固山額真由其子侄擔任。努爾哈赤與各旗旗主都有精銳衛隊,叫“巴牙喇”。

八旗制度是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牛錄額真,既是生產的組織者又是戰鬥的指揮者。每個成員既要生產又要打仗。作爲兵,有前鋒、驍旗和護軍之分,前鋒披堅甲,持武器衝鋒在前,驍旗披輕甲,從後衝擊,護軍是精兵,相機行事。

清朝八旗制度是什麼樣子的?清朝八旗制度介紹

八旗制度還是經濟制度和行政制度。說是經濟制度,是指各種行政經費是按牛錄爲單位分攤。每個牛錄派男丁10人,牛10頭在空地種糧,收穫歸公;說是行政制度,是指各級大小官員除是生產的組織者、戰鬥指揮員外,還是行政官員,八旗充當了國家機構。

努爾哈赤創建了滿洲八旗,皇太極又發展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一共有24旗。入關後,八旗成爲軍事組織,並分爲京師八旗與駐防八旗,分給土地,發給兵餉。其待遇,無論是政治的還是物質上的都比綠營優越。

入關前,皇帝統管兩黃旗,代善,清太祖次子,統管正紅旗;濟爾哈朗,莊親王舒爾哈齊子,統管鑲藍旗;多爾袞,清太祖十四子與阿濟格,清太祖十三子,統領鑲白旗;多鐸,清太祖十五子,統領正白旗;樂託,代善長子,統領鑲紅旗;莽古爾泰,太祖五子,掌管正藍旗。入關後,八旗有上三旗與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鑲黃、正白、正黃,其他是下五旗。上三旗爲皇帝自領。發展到後來旗主權利被削弱,八旗全歸皇帝統領。

清代中期,八旗軍事職能逐漸削弱,成爲管理旗務的行政機構。八旗官兵平時不勞動,全靠薪俸和領地內的租稅過活,成爲腐朽的寄生集團。

清朝滅亡,八旗制度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