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全面推行紙幣制度對元朝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全面推行紙幣制度對元朝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元朝貨幣集宋代交子、會子、關子及金交鈔之大成,首次在中國全面推行紙幣制度,對元朝及中國歷史都有着深刻的影響。

一:元代的貨幣

元朝承襲了宋金的貨幣制度,實現了紙幣在全國範圍內的流通,使紙幣成爲唯一的法幣。

全面推行紙幣制度對元朝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從元世祖中統元年到元朝滅亡,元代紙幣的發行與流通大體經歷了中統鈔法、至元鈔法、至大銀鈔、至正鈔法等演進階段。

(一)中統鈔的發行與流通

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蒙古政權已經開始使用紙幣。太祖二十二年(1227),便宜行元帥府事何實以絲爲本位,在博州(今山東聊城)發行了名爲“會子”的紙幣。

忽必烈登基後,爲適應統一形勢需要,決定進行幣制改革。

中統元年(1260年)七月,詔令印造“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爲本位,以兩爲單位,規定絲鈔二十兩爲銀一兩。

同年十月,又令印造“中統元寶鈔”,以銀爲本位,以錢若干文爲單位,面值分爲十等。

中統鈔是可以與金銀相易的可兌換信用貨幣,爲商貿交易提供了便利。

中統鈔的流通經歷了由穩定到貶值的過程。

發行初期,政府嚴格控制發行量,據統計,從中統元年到至元十二年(1260年至1275年)的近16年時間裏,共發行中統鈔1697273錠。

平均每年發行約106079錠,年人均發行佔有額爲2884.9文,幣值穩定,流通狀況良好。

從至元十三年開始,由於戰事頻繁,元政府爲填補財政虧空,中統鈔發行額大增。

至元十三年到至元二十三年的這近11年時間裏,元政府共發行中統鈔12618278錠,平均每年發行約1147116錠,年人均發行佔有額約爲5290.9文。

在11年的時間裏,元政府所發中統鈔是此前16年所發總額的7倍多。

至元十九年(1282年),王惲在論及鈔法時指出,中統鈔一貫只相當於舊時的一百,即物價已經上漲了10倍。

(二)至元鈔的發行與流通

由於中統鈔法被嚴重破壞,難以支撐財政需求,元政府於至元二十四年(1287)三月下詔頒行由尚書左丞葉李擬定的《至元寶鈔通行條畫》,印造“至元寶鈔”。

至元寶鈔面值從五文至二貫,分爲十一等,爲不兌現紙幣。

至元鈔發行後元政府財政狀況並未好轉,反而由於軍費等公務性開支浩大,更加拮据。

爲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大行印發鈔幣。

根據統計,從至元二十五年到至大二年(1288至1309)的22年時間裏,元政府共發鈔幣閤中統鈔84628230錠。

全面推行紙幣制度對元朝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2張

以此而計,這22年所發至元鈔爲此前27年內所發中統鈔總額的近6倍。

至元鈔的鉅額發行,加劇了通貨膨脹,物價持續上漲。

大德、皇慶年間,時人鄭介夫說:“金物價目貴,鈔價日賤,往年物值中統一錢者,今值中統一貫。”

(三)至大鈔的行廢

武宗至大元年(1308)二月,中書省以國家幣藏空竭,奏請動用鈔庫中的銀本以救急。

爲應對財政危機,至大二年九月,元政府再次進行幣制改革,發行“至大銀鈔”。至大銀鈔面額從一釐到二兩,分爲十三等。

至大三年,發行至大鈔145萬錠,閤中統鈔36259200錠,是中統元年到至元二十三年27年所發紙幣總額的2.5倍,創元代發行紙幣額最高紀錄。

可想而知,這樣一種紙幣註定難以持久。

因此在至大四年四月,元政府便以其“倍數太多,輕重失宜”爲由下令將其廢止。

之後,元政府下令恢復中統鈔和至元鈔的發行和流通。

據統計,從至大四年到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的25年時間裏,共發行中統鈔和至元鈔129096040錠,年人均發行佔有額約爲60436文。

紙幣流通量的劇增,使通貨迅速貶值,不僅沒有解決財政困難,物價反而進一步上漲,人民生活更加艱難。

(四)至正鈔的發行與流通

元順帝即位之後,鈔法問題已十分嚴峻。鑑於“鈔法篇虛,物價騰涌,奸僞日萌,民用匱乏”的形勢,朝廷決定幣制改革。

隨後,元順帝正式頒佈幣改詔令,發行“至正交鈔”,與至元鈔一併通行,至正鈔一貫值至元鈔兩貫。

至正鈔發行不久,農民起義便成燎原之勢,元政府軍費開支隨之大增。

爲救急,元政府大量印發紙幣,紙幣的濫印必然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揚。

至元年間,馬價每匹在中統鈔50-90貫,到了至正十四年每匹漲至中統鈔5000貫。

二:元代的通貨膨脹

元朝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紙幣管理制度,在中國貨幣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影響,但元代通膨脹非常嚴重,究其原因,除了濫發紙幣之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生產萎縮,商品供給不足

在貨幣流通速度不變條件下,要保持幣值穩定,貨幣發行量應與社會商品總價格成正比。

全面推行紙幣制度對元朝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3張

可是,在元代中後期,一方面政府大幅增加紙幣發行量,另一方面社會商品生產卻陷入萎縮,兩者背道而馳。

據不完全統計,元代曾發生天災513次之多,土地高度集中,租稅異常沉重,元后期的稅額比元初增加了二十倍以上。

這使得民不聊生,勢必造成整個社會商品供給的不足,出現“物重鈔輕”的局面,引起物價上漲。

(二)財政開支龐大

元代年年用兵,大肆征伐,軍費龐大,財政壓力巨大。

至元二十四年(1287)大舉南征,僅自元旦至二月中旬已支付軍費五十萬錠,即兩千五百萬貫,等於唐天寶年間全國稅收的十倍。

財政虧空嚴重,朝廷卻以濫發紙幣來填補,結果必然引起通貨膨脹。

(三)動用紙幣發行準備金

紙幣本身沒有價值,關鍵在於具有與紙幣發行量等同的準備金。沒有準備金或不能以兌現的方式調節流通中的紙幣數量,則紙幣幾乎廢紙。

元政府在前期曾建置準備金,但自至正十三年(1276)以後,存貯於各處的金銀逐漸被挪作他用,發鈔無所依憑,鈔所以日輕。

元朝首次在中國全面推行紙幣制度,在中國及世界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元朝所推行的貨幣制度建立在宋金貨幣制度基礎之上,並使之在範圍上更加廣大,在結構上更加完備,在元前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進步。

但隨着帝國版圖日益擴大,中後期戰爭頻繁,財政匱乏,元政府爲彌補財政虧空,濫發寶鈔,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最終導致元貨幣體制的破產,加速了元帝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