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末大起義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了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史稱鉅鹿之戰,此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鉅鹿之戰,相信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這場戰爭,簡單來說,就是項羽靠着個人勇猛,以及麾下軍隊的拼死一戰,破釜沉舟,最終大勝秦軍,打掉了秦朝的最後一點希望。

但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鉅鹿之戰,其實是一場非常複雜的戰爭。所謂的破釜沉舟,確實是其中的關鍵節點,但並不代表項羽隨便把鍋一砸,把船鑿沉之後,楚軍就能以一當十,大敗秦軍了。這一戰真正的關鍵,其實並不單單是在戰場之上決定的,更多的還是戰場之外的事情。

想要說清楚鉅鹿之戰的來龍去脈,我們還得從當初陳勝吳廣剛剛起義的時候開始說起。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公元前209年,在那一年的秋天,隨着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兵,六國的舊貴族紛紛開始起兵響應。一時之間,起義軍聲勢浩大,彷彿隨時可以輕易滅掉秦朝。

隨着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以陳勝爲首的大澤鄉農民軍,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而其他六國的舊貴族,也紛紛恢復了往日的政權。再之後,陳勝指揮起義大軍,開始向咸陽方向進攻,準備一口氣滅了秦朝。

在陳勝的指揮下,吳廣率領起義軍主力,向滎陽方向進攻。打算先取滎陽,然後再攻破函谷關,最後直取咸陽。而其他幾位起義軍將領,則分別率領少部分軍隊,分頭出擊,打算幫助戰國時期的幾個諸侯國復國。

陳勝的這個計劃,在戰略上來說,確實是可行的。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當時的秦朝,還非常強大,軍隊的戰鬥力也比較頑強,根本不是這麼容易就會被輕易打垮的。所以,在這之後不久,當秦朝不斷派軍隊,增援滎陽地區的時候,滎陽地區的抵抗力越來越強,直接導致吳廣久攻不下。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2張

吳廣當時率領的這支軍隊,已經是起義軍中的主力了。隨着主力被牽制在滎陽,農民軍的形勢瞬間急轉直下。在這之後,陳勝不得不派大將周文,率領剩餘的農民軍繞過滎陽,避免和秦軍主力交戰,直接進攻函谷關,先趁着秦軍主力被牽制住,攻下咸陽再說。

陳勝的這套操作,可以說是經典的‘圍魏救趙’的打法,原本是解圍的一條好計策。但這條計策想要成功的前提,是敵人本身的全部主力,都已經被牽制住才行。

此時的秦朝,大部分可以調動的主力,確實被牽制在滎陽這邊。但陳勝卻忘了,在驪山還有幾十萬驪山囚徒。這些囚徒當中,很多人都是昔日被俘虜的六國士兵。只要給他們武器,他們馬上就能形成戰鬥力。

所以,就在周文即將打到咸陽城下的時候,秦二世採納了秦朝將領章邯的建議,赦免了這幾十萬囚徒,迅速把他們武裝了起來。再之後,章邯帶着這支囚徒軍隊,很快就擊敗了周文率領的起義軍主力,咸陽之危瞬間就被解除了。

再之後,章邯便直接率領這支囚徒大軍,前往滎陽地區增援。原本正處於膠着狀態的滎陽戰場,瞬間出現了變化。原本吳廣率領的起義軍在戰場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優勢。但是,隨着章邯率領這支大軍加入,吳廣這邊瞬間就被反推了。

再加上起義軍內部的矛盾,最終,吳廣被殺,他率領的起義軍主力,也基本被全部殲滅。而隨着吳廣這邊崩盤,整個秦末的起義軍勢力,都面臨着徹底被撲滅的風險。原本轟轟烈烈的秦末起義,也就此進入了一個低谷。

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因爲陳勝吳廣率領的主力,被近乎全部殲滅了。所以,原本作爲起義軍內部分支力量的項家軍,開始逐漸凸顯了出來,逐漸成爲了起義軍的中堅力量。

所謂的項家軍,就是指項羽和他叔父項梁率領的這支軍隊。項家叔侄也是楚國貴族後裔,當年那位統領楚國大軍,和王翦正面抗衡的名將項燕,就是項羽的爺爺。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3張

早在陳勝吳廣尚未起義之前,項家在會稽郡這邊,就已經很有名了。畢竟是昔日的貴族之後,而且作爲叔叔的項梁,更是結交甚廣。所以,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項梁很快就殺了當地的郡守,聯絡那些昔日和自己交好的當地豪強,迅速起兵了。

最開始的時候,項家叔侄率領的這支軍隊,在起義軍中其實並不起眼,只能算是一個較小的分支而已。當時起義軍的主力,都掌握在陳勝和吳廣的手裏,總兵力更是達到了幾十萬之多。相比之下,項家叔侄率領的這支軍隊,當時只有幾千人而已,實在算不了什麼。

但是,隨着陳勝吳廣被先後鎮壓,此時殘存的起義軍當中,規模還能達到數千人級別的,就寥寥無幾了。在這其中,規模最大的有兩支。一支就是項家叔侄率領的這支軍隊,而另外一支,便是後來的那位漢高祖劉邦率領的沛縣軍團。

因爲陳勝吳廣戰死,所以項羽和劉邦,才被推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央。

當然,想要單憑几千人,戰勝秦朝的數十萬大軍,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接下來,項家叔侄自然是要徵兵,擴大軍隊的規模。但如此一來,項家叔侄就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問題:既然是徵兵,到底要以什麼名義徵兵呢?

以項家的名義?那肯定不行。項家雖然是楚國貴族,但是影響力也就僅限於會稽郡這一帶而已。至於說會稽郡以外的人,根本就不買項家的賬。所以,想要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更多人的響應,召集更多的軍隊,就必須打出一杆讓所有人都能信服的大旗。

既然項家是楚國的貴族,那自然擁立楚王的後代,是最好的選擇了。

所以,在這之後,項梁從民間找了一位楚懷王的後人,將其重新擁立。據說這個叫熊心的楚王后人,在被項梁擁立之前,正在鄉下放羊。所以,熊心被擁立之後,大權自然都掌握在項梁的手裏。

就這樣,在熊心被擁立之後,項梁打着楚王的名義,去各地徵召軍隊。在原本戰國時期的楚國國境內,大家未必會買項家的賬,但一定會買楚國王室的賬。所以,在擁立熊心的同時,項梁迅速兼併了楚地內部其他幾支軍隊,並且大肆徵召士兵。在極短時間內,項梁便坐擁數萬兵馬。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4張

再之後,項梁又率領自己麾下這幾萬軍隊,向陳縣方向進攻,擊潰了原屬陳勝麾下的最後一部分軍隊,並且將其徹底吞併。從這時開始,項梁率領的這支軍隊,就徹底成了起義軍當中的主心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同時,隨着項梁這邊逐漸壯大,秦朝也開始逐漸注意到了他。到了這個時候,項梁率領的這支軍隊,和秦朝主力的交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說到這裏,很多人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在項梁逐漸擴張的這段時間裏,秦軍在忙什麼呢?之前秦軍已經打垮了陳勝吳廣率領的農民軍主力,爲什麼不趁着這個機會,把其他殘餘農民軍統統滅掉,反倒要給項梁猥瑣發育的時間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歷史上真實的秦軍,其實正是這樣做的。在擊潰了陳勝吳廣率領的主力之後,接下來,秦朝幾乎調集了所有能調動的力量,瘋狂鎮壓殘存的起義軍。而在當時的秦朝官方看來,在陳勝吳廣之後,最需要剿滅的,並不是項梁,而是其他諸侯王后裔統領的復國勢力。

相比之下,項梁只是一個楚國大將的後代,不管是號召力還是影響力,都相對有限。而那些諸侯王后裔則不一樣,他們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都非常恐怖。而且,此時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也就僅僅只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而已。在六國故土,百姓們對這些昔日的王族,還是非常懷念的。只要他們振臂一呼,就可以輕易徵召起大量的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誰指揮,恐怕都會先派軍隊,去解決這些昔日的王族,然後再去收拾威脅程度相對較小的項梁。至於說項梁後來的發展速度太快,這則是一個超乎所有人預料的意外,事先誰都沒能想到。

所以,在陳勝吳廣率領的主力戰敗之後,那位統領秦國大軍的章邯,直接就帶着大軍轉移了戰場,向北方進軍。與此同時,當時的秦朝高層,更是火速下令,命令駐守在北方的長城軍團,南下參與鎮壓農民軍的戰爭。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5張

順便說一下,當時秦朝能夠調動的精銳力量,主要分爲三個部分。一是駐守在北方的長城兵團,常年防備北方的匈奴。這支長城兵團,原本由秦朝大將蒙恬統領,由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監軍。但後來秦二世上位的時候,矯旨賜死了扶蘇和蒙恬。而這支長城兵團的指揮權,就落到了王翦之孫王離的手裏。

第二個部分,便是章邯統領的中原兵團。這部分軍隊,主要是秦朝設置在國內的軍隊,以及之前徵召的那部分驪山囚徒。至於第三部分,則是之前秦始皇派往南方的嶺南兵團。但這個嶺南兵團,因爲走得實在太遠,此時想回來參戰,都來不及了。

也就是說,當時的秦朝,其實已經是發動了傾國之力,來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尤其是調動王離統領的長城兵團,意義更是十分重大。因爲王離南下之後,北方的長城一帶,就開始變得空虛起來,很有可能造成匈奴大軍趁勢南下,攻入中原。所以這一戰,等於是壓上了秦朝的國運。打贏了秦朝還能存在,打輸了秦朝就註定要滅亡了。

好在,章邯和王離,都是最頂尖的將領。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秦軍先後滅掉了幹掉了復國的魏王和齊王。北方的復國舊貴族勢力,已經被壓制了下去。但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傳來消息,南方那個不起眼的項梁,竟然趁着他們在北方征戰的這段時間,迅速做大了。

相比北方的這些復國舊貴族,此時的項梁,纔是最強的一股力量。所以接下來,秦朝自然要調轉矛頭,轉回頭先去鎮壓項梁。而項梁這邊,也不願孤軍奮戰,主動率領主力,前去北方進行支援。

於是,不久之後,雙方的戰爭,正式打響了。

秦軍這邊,王離統領的長城兵團,繼續留在北方,準備進攻復國的趙國。而章邯則是率領麾下軍隊,前去迎擊項梁。經過一番大戰之後,最終項梁戰死於定陶,麾下精銳也被章邯徹底打散。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6張

項梁的戰死,對於剛剛復國的楚國,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但同時,也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在此之前,楚國這邊所有的軍權,幾乎都掌握在項梁的手裏。包括劉邦率領的沛縣軍團,其實也歸項梁統領。至於那位被擁立的楚王熊心,則是完全被徹底架空了,根本沒什麼實權。

而隨着項梁戰死,身爲楚王的熊心,敏銳地意識到,這或許是自己掌權的絕好機會。項家這邊,唯一能作爲領頭人的項羽,也僅僅只有24歲而已。不管是軍功還是聲望,都無法支持他完全繼承項梁的兵權。

此時在楚軍內部,之前最開始追隨項家起兵的會稽軍團,基本上可以完全聽命於項羽。畢竟這支軍隊的高層,都是項家的老熟人。但之後逐漸吸納歸附的那些軍隊,都是衝着楚王熊心的旗號來的。人家或許會聽從項梁的指揮,但絕不會聽從項羽的指揮。

所以,在這之後,熊心直接任命宋義爲上將軍,全權負責統領楚軍。至於項羽,則只能在宋義之下。可能很多人會好奇,連項家的唯一繼承人項羽,都不夠資格統領軍隊。那這個宋義,難道就有這個資格了嗎?

其實還真有!

因爲宋義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楚國的令尹!所謂令尹,可以理解成是楚國的丞相,基本上在楚王之下,地位最高的就是他了。早在當年楚國還沒滅亡的時候,宋義就已經是楚國的丞相了。當年宋義的地位,大概和項羽他爺爺差不多。

後來,隨着項羽他爺爺戰敗,楚國全面崩盤,而後被滅,宋義也沒有投降秦朝。所以,在楚國這邊,老丞相宋義的威望,那是相當高的,至少不是項羽這個毛頭小子能比的。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7張

隨着項梁戰死,楚國這邊的精銳軍隊,幾乎被消滅得七七八八。就連章邯也認爲,南方的叛亂已經算是平定了,無需再留守太多軍隊。所以項梁戰死之後,章邯便再次率軍返回,去和王離一起圍攻趙國。而楚國這邊,以熊心和宋義爲首的楚國舊貴族高層,則是開始逐漸掌握了實權,項羽也開始被逐漸架空,成了宋義手下一個普通的將領。

不得不說,老令尹宋義還是有點本事的。在章邯撤退之後,硬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和聲望,重新收攏殘兵,再次組織起一支軍隊,並且逐漸擊敗了章邯留在南方的一些將軍。此後,熊心和宋義等高層商量之後,覺得還是得繼續去支援趙國。

如果趙國被滅了,那下一步楚國自己也會被滅,這就是脣亡齒寒的道理。所以當時的局面是,不光楚國這邊出兵,救援被圍困的趙國。就連其他幾個復國的諸侯國,也儘可能地派遣大軍,去支援趙國,大家都不希望趙國被滅。

就這樣,在這之後,熊心任命宋義爲上將軍,全權統領楚軍北上,前去給趙國解圍。至於項羽,則是隻能在宋義之下,做一個次將。

就是在這樣複雜的歷史背景下,最終,宋義帶着麾下的楚軍,來到了鉅鹿地區。其他復國諸侯國的援軍,基本上也都來到了鉅鹿,和章邯王離統領的秦軍,展開了對峙。至於趙國軍隊,基本上就已經被王離徹底圍困在城裏了。

以上這些,基本上就是鉅鹿之戰以前,所有的歷史背景。也正是因爲歷史背景過於複雜,所以在鉅鹿之戰當中,纔會發生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

當宋義帶着楚國軍隊,抵達鉅鹿地區以後,忽然發現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此時在聯軍當中,好像就數楚國軍隊最強了。這其實也不奇怪,畢竟在之前的幾個月裏,章邯和王離已經橫掃北方,滅掉了剛剛復國的魏國和齊國。

韓國在戰國末年的時候,就比較弱,此時也是一樣,能夠復國,還是因爲之前項梁借了他們一些軍隊。所以此時前來支援,基本上就是湊數的。魏國基本全滅,齊國只剩下少量軍隊,趙國主力被圍,燕國也沒多少人。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8張

這樣算下來,其他幾個復國諸侯國的援軍,加起來也沒多少人。想要給趙國解圍,還是得看楚國的。但問題是,此時宋義如果帶着楚軍,一頭撞上去,拼死拼活替趙國解了圍,這對楚國有什麼好處嗎?

答案很顯然,半點好處都沒有。

對於楚國來說,最好的結果,是等到秦軍和其他幾個諸侯國的軍隊,徹底兩敗俱傷之後,再進行反攻,如此便可坐收漁翁之利。最差的結果,也是要等城裏的趙國軍隊,堅守到最後一刻,儘可能給秦軍造成的消耗更大一些,這樣對楚軍纔是最有利的。

所以,當楚軍到了安陽之後,就再也不往前走了,反倒是就地駐紮了起來。接下來的整整四十六天裏,楚軍一步未動,一直在等待機會。

順便說一句,在這段時間內,其實還發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聯軍這邊,宋義雖然沒有派兵去進攻楚軍,但私下的活動一直都沒停。比如說,宋義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國的認可,被公推爲盟主,可以名義上統領其他諸侯國的軍隊。再比如,宋義還私底下和齊國做了一些交易,最終把自己的兒子送去了齊國做宰相。

顯然,宋義也沒安什麼好心。此時的宋義,估計也是想着在這場亂戰當中,爲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如果順利的話,這場大戰之後,楚國軍隊全歸宋義統領,齊國那邊宰相又是他的兒子。在這個亂世當中,宋家說不定就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除了聯軍這邊之外,在楚國後方,也發生了一些事情。

在前線準備交戰的同時,熊心也意識到,楚國或許還可以做得更多。之前陳勝和秦軍交戰期間,曾經趁着雙方在滎陽對峙期間,派遣大軍去偷襲秦國腹地,差點就直接拿下了咸陽。多虧了章邯及時徵召了幾十萬驪山囚徒,這才避免了咸陽被攻破。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9張

然而此時,秦朝的主力軍隊,基本上都被牽制在鉅鹿戰場上。而咸陽那邊,也再難找出幾十萬驪山囚徒了,可以說是無比的空虛。既然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抽調一些軍隊,前去偷襲咸陽呢?只要咸陽被打下來,鉅鹿那邊的危機,自然就解除了。

所以,在此期間,熊心提出號召,提倡大家一起去進攻咸陽。而在這些響應的軍隊當中,規模最大的,就要數劉邦統領的沛縣軍團了。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劉邦才率先攻入咸陽,成了秦朝的終結者。

劉邦那邊,我們暫且不提,繼續來說鉅鹿戰場這邊。

隨着宋義在安陽地區,駐紮的時間越來越長,戰場的局勢越來越惡化。首先,已經被圍困許久的趙國,已經堅持到了極致,再難堅持下去了。秦軍這邊,章邯加上王離統領的軍隊,總數已經超過四十萬,在兵力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至於聯軍這邊,宋義當時直轄的楚軍,大概有六萬多人。而其他幾個諸侯國的援軍,數量也不會很多。所以就算加起來的話,總兵力仍是遠遜色於秦軍。之前有趙國軍隊,依託城池牽制秦軍,雙方還有的打。可一旦趙國被打敗,秦軍可以抽調所有兵力,對付這些前來救援的聯軍,聯軍這邊幾乎就是必敗無疑了。

所以,在之前的四十六天裏,聯軍內部也逐漸產生了矛盾。大家希望秦軍被趙國削弱,但卻不希望趙國就此倒下,更不希望自家因此而戰敗。所以,反對宋義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強了。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項羽纔有機會襲殺宋義。

在僵持了一個多月之後,某天清晨,項羽忽然進入了宋義的帥帳,直接刺殺了宋義。而隨着宋義被殺,楚軍內部對宋義的反對聲音,也已經越發高漲。再加上楚國的復國軍,本就是項家牽頭組建的。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10張

所以,宋義被殺之後,項羽很快就接管了楚軍的領導權,幾乎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

但是,成功取得楚軍領導權的項羽,其實才真正到了最危險的境地

首先,宋義並不是單純的楚軍將領,更是聯軍的統帥。而聯軍統帥的這個地位,項羽暫時是無法繼承的。其次,以下屬的身份,刺殺軍事主官,這也是很不得人心的。如果項羽接下來不能率領楚軍,擊敗秦軍的話,那項羽幾乎鐵定要被清算。

所以,這一戰,不光是楚軍的背水一戰,更是項羽本人的背水一戰。

從項羽的角度來說,奪回叔父項梁的領導權,這是他的本分。因爲在項羽看來,如果沒有項梁之前的努力,楚國的復國根本就是空話。但問題是,如何才能打贏這場戰爭呢?要知道,此時的秦軍,兵力比聯軍更多。而項羽能真正指揮的,也就只有楚軍而已。

對於接下來的戰爭過程,史學界其實一直存在爭議。

根據正史記載,接下來項羽其實打得很簡單。首先,項羽率領所有楚軍,渡過的黃河。過河之後,項羽鑿沉了所有的船,並且砸壞了所有的鍋,以此來激發楚軍士氣。在這之後,楚軍士氣大振,拼死作戰,終於以少勝多,戰勝了王離統領的秦軍。

但是,據後世史學家分析,這場戰爭的真實經過,可能是這樣的。

首先,經過長時間的圍困之後,王離統領的長城兵團,雖然將趙國殘餘勢力,徹底圍困在城裏,但王離本人並不願意強攻,而是想通過談判的方式,讓趙國主動投降。這也是爲什麼聯軍等了四十六天之後,趙國依然沒有被攻下了的原因。

而經過長時間的圍困之後,王離兵團的糧草補給,已經徹底耗盡。長城兵團的補給通道,都掌握在章邯的手裏。而章邯和王離之間,又因爲權力和功勞之類的問題,存在一些小小的間隙。

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接下來,項羽率兵渡過黃河,破釜沉舟,以此來激發楚軍的士氣。但項羽此時也明白,真正能幫他打硬仗的,其實就只有他手下那支起家的會稽兵團而已。好在,這支會稽兵團的戰鬥力,確實很強。因爲早在起兵之前,項梁已經準備了很多年,鍛造了不少武器和鎧甲。這足以將會稽軍團中的一部分,武裝成重裝軍隊。

再之後,靠着會稽兵團的彪悍戰鬥力,項羽向章邯把守的秦軍糧道,展開了突襲。因爲章邯本就和王離存在一些小問題,所以也沒能在第一時間去阻擊項羽。於是,就這樣,項羽奇蹟般地打斷了王離的補給通道。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11張

而隨着補給通道被打斷,王離率領的長城兵團,頓時軍心大亂。沒了補給,就算長城兵團戰鬥力再強,仍是無力迴天。而且,隨着項羽主動參戰,其他諸侯國也不甘落後。在項羽頂住了秦軍最猛烈的攻擊之後,其他諸侯國的援軍,也開始紛紛進攻,圍毆王離兵團。

就這樣,經過一番圍攻之後,王離兵團被徹底打亂,最後被打得全軍覆沒。在這個過程當中,章邯或許有救援的機會。但卻因爲心裏的那點小貓膩,最後看着王離被硬生生消滅了。

此時的章邯,大概是想着,自己接下來可以完成華麗的逆轉。畢竟就算王離被消滅,他手下的秦軍,一樣可以反推聯軍。而且,經過苦戰之後的聯軍,勢必會有所衰落,最後全滅聯軍的功勞,肯定是跑不了。此戰之後,章邯可以一戰剿滅幾大諸侯國的主力,立下不世之功。以後在秦朝內部,他的地位也會極高。

所以,鉅鹿之戰後期,章邯率軍撤退到棘原。而打贏了鉅鹿之戰的項羽,在聯軍內部威勢暴漲,很自然地就得到了聯軍的指揮權,成了聯軍的統帥。再之後,項羽率領聯軍,進駐漳水南岸,和章邯再次展開對峙。

然而這一次,項羽卻再也沒能在短時間內,擊敗章邯。這場對峙,一下子就持續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這其中,或許有項羽想要藉此機會,逐漸收攏權力,徹底控制聯軍的原因。同時,章邯的強大,也是毋庸置疑的。

原本按照正常的劇本,接下來,項羽和章邯勢必會有一場大戰。而這場戰爭的走向,也將徹底決定秦末歷史的走向。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原來,劉邦已經成功偷襲咸陽,逼得子嬰投降了。

鉅鹿之戰中,項羽是如何反敗爲勝的? 第12張

隨着子嬰投降,秦朝就不存在了。此時的章邯,繼續抵抗,顯然沒什麼意義了。所以,在這之後,章邯和項羽談妥了條件,直接投降了項羽。而項羽也得以繼續率軍,一路殺向咸陽。

再之後,就是項羽入主咸陽,以及鴻門宴的故事了。

縱觀鉅鹿之戰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項羽的個人勇武,以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確實是這場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但同時,這場戰爭,絕對不是項羽單純砸個鍋鑿個船,鼓勵一下士氣,就能直接打贏的。

真正影響勝負的關鍵,其實並不在於戰場之內,而是在於戰場之外。

但可惜的是,後世很多將軍,從來都只學到了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和莽撞,卻沒有意識到,項羽這樣做的時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