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何益州本土士人都希望有個外來勢力能取代劉璋?

爲何益州本土士人都希望有個外來勢力能取代劉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張鬆、法正等益州士人爲什麼要主動拋棄劉璋,投奔劉備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爲何益州本土士人都希望有個外來勢力能取代劉璋?

劉璋雖然是控制益州的軍閥,但他的家族並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他父親劉焉在東漢末年入主益州的。益州在漢末有很多士人避禍,因此劉璋集團大體上就分爲兩個部分:益州本土士人、外部流亡士人。

但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劉璋個人能力的不足,益州本土士人與外部流亡士人之間的矛盾一直得不到解決,兩撥士人對劉璋都非常不滿。另外,由於劉璋“不知存恤”,其治下的益州社會矛盾也是趨於激化。

正因如此,無論是益州本土士人還是外部流亡士人都希望有個外來勢力能取代劉璋。赤壁之戰時,張鬆被劉璋派去出使曹操,張鬆便暗中計劃投靠曹操。但由於各種原因,曹操卻沒有禮遇張鬆,錯失良機。

爲何益州本土士人都希望有個外來勢力能取代劉璋? 第2張

被曹操冷落的張鬆便轉而投奔劉備,而張鬆的好友法正當時正因爲劉璋無識人之明而懷才不遇。於是張鬆和法正一拍即合,決定共同投奔劉備。而張鬆和法正恰好分別代表了益州本土士人和外部流亡士人。

綜合來講,正如隆中對劉璋的評價“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一樣,劉璋集團的派系結構與劉璋個人的無能導致麾下大部分士人都劉璋非常不滿,拋棄劉璋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