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崇禎帝並不是個合格的皇帝,爲什麼這麼說?

崇禎帝並不是個合格的皇帝,爲什麼這麼說?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由檢,即明思宗、崇禎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十七年,年號“崇禎”。朱由檢是明朝作爲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生母爲孝純皇后劉氏。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朕非亡國之君”,這是崇禎皇帝自殺前說的一句話。明亡之後幾百年間,確實也有不少人認爲明實際上並非亡於崇禎。《明史》就有“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的說法;孟森的《明史講義》中說,“熹宗,亡國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澤猶未盡也。思宗而在萬曆之前,非亡國之君也,在天啓之後,則必亡而已矣。”

崇禎十六歲就當了皇帝,年輕有爲,意氣風發。他以雷霆般的手段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閹黨之禍逐漸澄清,使得朝野下精神爲之一振。

崇禎帝並不是個合格的皇帝,爲什麼這麼說?

崇禎確實是想把國家治理好。他爲政勤勉,兢兢業業;心思縝密,精力充沛。他從不近女色,有人想把美女陳圓圓獻給他,他只是瞥一眼而已。還有一次,下給他選了幾個年輕漂亮的宮女,被他痛罵一頓趕了出去,說國家都到這種地步了,怎麼想到這些?崇禎生活十分簡樸,經常粗茶淡飯,不講究飲食。

但僅憑這些做人的好品德,並不能就說明崇禎是位合格的皇帝。崇禎的另一面是性多疑,獨斷專行而又優柔寡斷,遇事不願承擔責任只想推給臣下。崇禎十四年,清軍大舉進攻松山、錦州諸城,並且在松山生擒了明軍薊遼總督洪承疇。山海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個據點。明軍節節敗退,無法支撐。當時,由於“天寒地凍,草料艱難”,清軍也難以久撐。皇太極想和崇禎和談,通過蒙古人把和談的願望透露給崇禎。

崇禎帝並不是個合格的皇帝,爲什麼這麼說? 第2張

崇禎得到消息後,思量再三,令兵部尚書陳新甲具體負責和清朝的和談事宜。經過多次往返,已進入可行的階段。可是陳新甲粗心大意,竟把這種極機密的文件,隨便放到桌子上,被他的部屬當作可以公開的普通文件,刊入邸抄。當時明朝廷多是主戰派,於是,主戰派不斷上奏摺,攻擊陳新甲,說他“主和辱國”,紛紛要求殺掉陳新甲,誓言跟通敵賣國的人不共戴天。崇禎不敢承認這是他的主意,而且也痛恨陳新甲不能保密,陳新甲遂被處斬,和談也隨之停止。

按當時的情況,和談應該是是明王朝得救的一個機會。當時明軍在軍事裝備、士兵戰鬥力等方面都不如清軍,而且明軍是兩線作戰,一方面要對外抵抗清軍,另一方面還要對內鎮壓農民起義。通過和談來安撫清軍,好騰出手來鎮壓農民起義,從而避免兩線作戰,它可能不致覆亡,至少可能使覆亡後延。

崇禎還死要面子,當李自成兵臨城下,知大勢已去,於是謀劃南遷。他曾密召力主“南遷圖存”的左中允李明睿,並說:“朕有此志久矣,無人贊勷,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朕志決矣。諸臣不從,奈何?爾且密之。”崇禎的意思是要大臣合力勸請他南遷,體面地離開京城。但就在這時,又有人建議,固守京師,仿永樂朝事,讓太子監國南京。爲了顧全面子,崇禎帝慨然表示“國君死社稷”。

崇禎帝並不是個合格的皇帝,爲什麼這麼說? 第3張

崇禎一朝中,真正能夠辦事、願意辦事的大臣不多。他對大臣又過分地苛責,大臣們動則得咎,哪敢擅作主張?頻繁地更換大臣和濫殺大臣,是崇禎朝的特點之一。崇禎爲帝十七年,內閣大學士輪換了五十人,變換之快,真是讓人嘖舌。

而且,崇禎一朝中,被殺的大臣也頗多。總共十七年間,被殺的大學士有兩人,被譴戍的大學士也有兩人,即錢龍錫、劉鴻訓。作爲皇帝最親信的大臣,內閣大學士輕易落到這樣的下場,實在令大臣們寒心。孟森說:"自有閣輔以來,戮死者惟一夏言。崇禎間則再見,豈復有敬大臣之意?"在六部尚書中,刑部尚書換了十七人;然而,十七人中,薛貞被處死,韓繼思、鄭三俊、劉之鳳、李覺斯、徐石麒等先後下獄,獄中瘐死2人,大部分人都不得善終。兵部尚書中,王洽因崇禎二年清兵入關而下獄瘐死,陳新甲因泄漏議和之事而被處死。在地方督撫中,總督中被誅者七人:鄭崇儉、袁崇煥、劉策、楊一鵬、熊文燦、範志完、趙光忭;巡撫被戮者十一人:薊鎮王應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養衝、登萊孫元化、大同張翼明、順天陳祖苞、保定張其平、山東顏繼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馬成名、順天潘永圖,另外還有河南巡撫李仙鳳被逮自殺。

這些大臣,都是應對遼東戰事和平息農民起義的將領,在對清作戰和鎮壓農民起義中,稍有失誤,即被崇禎帝免官下獄,以至處死。《明史·流賊傳序》說崇禎“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責罰太明而至於不能罰,制馭過嚴而至於不能制。”明軍屢戰屢敗,軍中將領或戰死或被處死。用兵日多,而善戰的將領日少。崇禎帝末年,文臣武將幾乎殺逐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