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三眼花翎象徵着什麼?爲何那麼尊貴?

清朝三眼花翎象徵着什麼?爲何那麼尊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清朝是中國王朝制度的最後一個朝代。他們學習了中原王朝制度,很快完成了向中原王朝體系的轉化。那麼清朝三眼花翎象徵着什麼?爲何那麼尊貴?

在構建官僚體系的時候,清朝着重學習與借鑑了中原王朝對官僚體系的管理機制,使得內部等級嚴格分開,形成了層次分明的管理體系。

這些體系的建立,爲清朝能夠在中原的統治,打下了基礎。清朝也是外來民族中,對中原文化學習和傳承最長久、最深入的一個民族。在清王朝後期,滿漢之間,近乎已經同化。所以清朝才能在中原王朝統治長達二百多年,這也是清朝的滿族積極融入中原文化的結果。

我們在看清朝電視劇中也會對清朝的官員等級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比如在清朝電視劇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皇帝站在跪倒在地的官員前面,來一句:“來人吶!摘去他的頂戴花翎!”這個時候,不僅象徵着這個官員爲官生涯的結束,而且他還可能遭到重罰。

一、能夠有資格佩戴的人就很少,是高品級的象徵

清朝三眼花翎象徵着什麼?爲何那麼尊貴?

要弄清楚清朝的三眼花翎爲什麼那麼重要,就需要先弄清楚清朝的官員對於等級劃分的基礎概念。

在清朝中原王朝的官僚體系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每個等級的官員與他的職責都是相互匹配的。在清朝官僚體系中,權責幾乎都已經形成了統一。所以等級的劃分是爲了區分權力與義務的象徵,這在王朝官僚體系中極爲重要。

清朝每一代皇帝都要遵循祖制,嚴格監督各級官員,有沒有按照自己的品級穿戴好自己應該穿着的服裝。如果有膽敢亂戴或者不穿官服、不戴官帽或者佩戴飾物不全者,都會受到重罰。

朝廷中就有專門管理官員佩戴何種飾物、穿什麼樣的官服、帶什麼樣的官帽的部門,那就是禮部。禮部作爲朝廷中的一個部門,主要管理的就是禮儀。

看似這個部門並不重要,但是卻是古代王朝體系之下,最不可缺少的一個部門。重視禮儀其實是爲了維護一個國家的標準,如果國家沒有了標準,那麼國家就將會走向混亂,甚至滅亡。

清朝官僚體系的等級標準,比較概括的可以分爲九品十八級,每一個品級分爲正品和從品。

當然也還有在正一品之上的存在,那就是超品,一般是皇室、八旗中的輔國公、八旗中的蒙古旗王國公,再有就是不在八旗之列,因爲功勳被封爲伯爵及以上的,都是在九品之上的存在。

清朝的官制按照地域劃分可以分成兩類,分別是京官和地方官的劃分。如果按照職能劃分,可以分爲文官與武將。在北京的官以文官爲主要,而地方上則是比較混雜,有的地方是軍事重鎮,那麼武官就多。如果是經濟發展較好或者是文化中心,就文官較多。

清朝的官僚體系構成了複雜的系統,官僚中九品十八級爲了區別各種官員的品級,就在官帽頂戴、官冒翎管、花翎以及蟒服與補服等等服飾上有很大差別。

從頂戴來說,從一品到九品分別是,亮紅色紅寶石、雜紅色花珊瑚、亮藍寶石或者藍玻璃、深藍色青金石或藍色涅玻璃、水晶或者透明玻璃、白色硨磲或者白色玻璃、金色頂戴、花金頂戴、鏤花金頂戴。

官員衣服的補子也有很大不同,從一品到九品分別是:文仙鶴,武麒麟、文錦雞,武獅子、文孔雀,武豹子、文雪雀,武老虎、文白鷳,武熊、文鷺鷥,武彪,文鸂鶒,武犀牛、文練雀,武水牛,文黃鸝,武海馬。

除了服飾與頂戴,還有花翎與藍翎就比較特殊。花翎是公孔雀尾巴的羽毛,因爲羽毛上的圖案很像眼睛,所以根據不同品級的劃分,分爲一眼、二眼和三眼花翎。而藍翎是鶡鳥身上的羽毛染成藍色,佩戴在武將帽子上。

這種鳥傳說脾氣十分的暴躁,不管多大的動物,只要惹惱了他就會一直追着啄咬。這種藍翎一般都是賞賜侍衛或者六品之下的低級軍官所用,鼓勵他們像鶡鳥一樣,奮勇向前。

清朝三眼花翎象徵着什麼?爲何那麼尊貴? 第2張

按照清朝官制,武官五品以上,文官地方巡撫兼提督及以上或者派往西北兩路大臣纔可以有帶一眼花翎的資格。

而且除了軍功可以離職之後能帶,其他的離職之後,都要收回。

二眼花翎一般就需要是清朝的宗室與藩部中的鎮國公或者是輔國公,另外碩額駙,也是有資格的。

而三眼花翎就必須得是皇室成員,而且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駙作爲高級皇室成員,按照規制也不能帶三眼花翎。

不過後來也有很多皇親國戚向皇帝討要花翎,不過最高也就討得一眼花翎而已,極少能夠討到二眼花翎,三眼花翎更是稀有品種。

二、皇帝對有很大戰功的人的專屬賞賜

花翎爲什麼是珍貴的,因爲“有資格”戴和“能”戴首先是兩碼事。在最開始的時候,能夠有資格佩戴單眼花翎的,必須是清朝五品以上的武將、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各統領或者是參領,這些人必須得是滿洲八旗中上三旗,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

正白旗,也就是王公貴族纔能有資格戴一眼花翎。不過後來,由於王朝的不斷髮展,被賜一眼花翎的逐漸增多。但是二眼花翎就十分稀少,從乾隆到清末期,被賜二眼花翎的人只有二十幾個人,這二十幾個人在當時,都是巨大的榮耀。

而三眼花翎更是極爲珍貴,從乾隆算起,到清朝末期,只有七個人被賞賜爲三眼花翎。這七個人也很有意思,首先是富察·傅恆,他們家從清朝的努爾哈赤時代,一直到乾隆時期,一直是皇帝的最高決策中樞中的一位。

他的姐姐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

而他又在西北立下大功,降服莎羅奔父子、平息準噶爾部叛亂,所以有資格被乾隆賞配三眼花翎,而他的兒子福康安,更是繼承了他驍勇善戰的能力,平定回民田五叛亂、臺灣的林爽文、保衛西藏、平復苗疆叛亂,爲穩定西藏作出巨大貢獻。

和琳,和珅的弟弟,一直伴隨福康安在軍中,戰功累累,最後在軍中染病而死。長齡,出身蒙古正白旗,曾擔任伊犁將軍,擒獲叛亂首領張格爾。愛新覺羅·禧恩,正藍旗,皇室出身,平定趙金龍作亂。李鴻章,玩清名臣,自不必多說。

徐桐,堅持支持慈禧有功,最終殉國。我們看到這七個人,除了最後一個徐桐之外,都幾乎有一個共同特點,出身都很好,而且要有戰功。這就使得被賞賜三眼花翎是十分難得的事情。

三、清朝中間是穩定發展的時期,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我們看到三眼花翎的賞賜集中在乾隆時期與道光時期。因爲在中原王朝的發展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王朝開始的時候,需要通過戰爭類穩定王朝周圍的局勢。在王朝衰落時期,也同樣需要戰爭來穩定周邊局勢。

而在王朝的中間階段,王朝前期已經征服了周邊地區,只要通過貿易,就能與各個勢力進行穩定的發展。

這就造成了王朝中期幾乎無仗可打,都是處於穩定的發展時期,所以,三眼頂戴花翎也就很難賞賜出去。所以三眼花翎很少,而且集中在清朝的早期—乾隆時期和末期—道光時期。

清朝三眼花翎象徵着什麼?爲何那麼尊貴? 第3張

總結

清朝三眼花翎十分珍貴的原因有三個,其一是被賞賜的“門檻高”,必須是王公貴族出身,還需要五品以上。這一門檻高,能夠被選擇的人就少。

而且第二點,獲得的難度很大,必須還得是建立很大軍功的人,纔有機會獲得皇帝賞賜三眼花翎。

第三點,就是清朝中間很長一段時間,清朝都是出於穩定的發展階段,沒有獲得大的軍功的環境。所以清朝能被賞賜的三眼花翎的人就集中在了清乾隆時期與清朝末期。

所以由於比較高的門檻,比較嚴苛的條件,再加上環境的因素,就導致清朝從乾隆到清末,只有七個人有幸獲得三眼花翎,實在是鳳毛麟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