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黃巢起義有何意義?造成哪些影響?

黃巢起義有何意義?造成哪些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巢,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大齊開國皇帝,拉開了唐朝覆滅序幕。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來征戰,惹人關注的從來都是奇謀猛將,殊不知任何一場戰爭從決定開戰就一定是始於地理,所有的戰略戰術都將圍繞地理這個人力難以征服的因素展開。大唐晚期藩鎮割據,中央政府憑藉關中地利與天下藩鎮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平衡,如果不出意外,這種平衡還會繼續下去,直到一個書生的出現。

大唐晚期,中央政府的財政、政治、軍事全面崩潰,得益於中央政府的關中地利和中原碎片化的各個藩鎮。此時的天下彷彿回到了春秋時期,唐王朝就像當年的東周皇室,但是區別在於唐朝佔據關中,中央軍和關中地利讓中央政府依舊具備較強的號召力。天下各勢力在此刻陷入平衡中,而打破平衡的外力正在醞釀。

千年前的游擊戰大師

公元874年,一位叫王仙芝的私鹽販子在山東藉助饑荒開始扯旗造反並接納了一個叫黃巢的書生。起義初始的探索階段兩人主要在山東西部活動,而唐中央政府調集了五路節度使軍隊鎮壓,在沂州城義軍大敗。王、黃二人卻在敗軍中逃出生天,在沂州會戰中二人深刻的意識到農民軍和正規軍的差距,於是二人調整了思路,決定在更大範圍的地區中繼續領導起義,而更大的範圍讓他們有空間去躲避唐軍的圍剿。

黃巢起義有何意義?造成哪些影響?

兩人進入河南、荊襄一帶活動,河南的富庶和荊襄的地形,讓他們劃時代的研究出了“游擊戰”戰術。得益於唐朝的藩鎮局面,各藩鎮軍隊不方便也不願意跨界打擊,藩鎮間甚至玩起了“驅虎吞狼“之計,有意識地將起義軍驅趕到相互不對付的其他藩鎮地界上。而在夾縫中的王、黃二人如魚得水,對游擊戰戰法逐漸熟練,義軍聲勢漸大,甚至威脅到了唐朝東都洛陽。

對此,唐中央政府第一次對義軍感到了無力,開始考慮封賞和招降二人。王仙芝對此持開放態度,而黃巢則是堅決的反對。二人的矛盾導致王、黃分家,黃巢帶部衆回到山東建立根據地,而王仙芝則在湖北中西部建立根據地。

黃巢是更徹底的游擊戰大師,因此他雖在山東建立根據地,但一直流串在山東、河南、湖北東部的廣袤大地上,攻掠州縣只爲掠奪,來去如風。而希望增加和唐政府談判籌碼的王仙芝則攻陷了荊襄重鎮鄂州(武昌),並盤踞於此與唐政府邊打邊談。

此時,兩人的命運產生劇變,動起來的黃巢依舊讓唐政府頭疼,而靜下來的王仙芝成爲唐廷重點打擊對象,在唐政府的屢次打擊下,王仙芝兵力漸弱,唐政府也熄了招安之心,改爲武力鎮壓,最終王仙芝在湖北黃梅縣兵敗被殺。

黃巢的萬里躍進

王仙芝死後,獨木難支的黃巢也被擊潰。但是綿延數年的王、黃起義徹底摧毀了中央政府本就弱不禁風的財政。無力繼續組織大規模圍剿的唐政府只能聽任各藩鎮各自爲政的鎮壓,好在黃巢此時也僅剩數千殘部。

黃巢起義有何意義?造成哪些影響? 第2張

在唐政府臨近崩潰時,黃巢也筋疲力盡,無力再戰,此時雙方都在咬牙,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

黃巢決定以退爲進,繼續擴大他的流串範圍,他率軍南下,渡過長江,向江西上饒的山區進發。在上饒黃巢企圖通過劫掠紹興一帶,獲得補給,從而支撐他在上饒建立根據地,然而他一次又一次輸給了唐鎮海節度使高駢。而黃巢此時也意識到了在這裏,唐政府影響力依舊很大,他依然無法抗衡,於是他決定從上饒翻越武夷山到達福建,而高駢的窮追不捨,讓黃巢不得不繼續南下,進入了廣東,離開了高駢的轄區。

依唐律,節度使兵馬不可私自跨界,高駢在向朝廷申請跨界追擊被不準後,只得黯然罷兵。進入廣東的黃巢勢力持續壯大並圍了廣州城。黃巢做夢也想不到與北方萬里之隔的廣州,竟然如此富庶,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光這些異邦商人在廣州就聚集了十餘萬,黃巢更想不到的是如此富庶之地卻如此脆弱,被他輕易攻破,進入廣州後,爲犒賞陪伴他萬里之遙的將士們,黃巢軍開始了一場大洗劫,他們掠奪了廣州所有的財富,殺死了每一個看到的外國人。

在廣州黃巢獲得了寶貴的修養,他的元氣正在恢復,而唐政府卻依舊還是老樣子。此時東山再起的黃巢開始從廣州出發,他要北伐!

黃巢起義有何意義?造成哪些影響? 第3張

這次北伐,黃巢並沒有選擇來到廣東的路,因爲那裏有高駢。黃巢選擇了從廣州沿珠江和灕江直上,戰術上依舊是游擊戰法,攻城只爲劫掠。攻克了桂林後繼續北上順湘江到達潭州(湖南長沙),並進一步攻佔荊州。但在襄陽大敗,黃巢又繼續開始了在各個節度使之間流串的游擊戰,在這個過程中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那就是他最大的敵人高駢的弱點,而這個弱點不止可以擊敗高駢,甚至還有唐政府。那就是高駢的私心,由於之前擊潰黃巢有功,高駢成爲唐政府在東南最高軍事統帥,他權力更大,也更防範其他節度使和他爭功,針對這一點,黃巢通過詐降的方式,誘騙高駢遣散了各路圍剿軍,之後他出爾反爾反戈一擊擊潰了高駢的大將張潾,並順勢衝過了高駢的防區,進入兩淮,自知闖下大禍的高駢此時亂了方寸,不思追擊黃巢,反而因爲擔心唐廷責難,採取了保存實力,擁兵自重的方式。就這樣黃巢順利跳出了唐軍主力的圍剿圈,而茫茫北方,再無唐軍能夠威脅他了。

而唐政府再無財力支撐在更廣袤的北方再一次圍剿黃巢了,接下來黃巢順利攻佔了東都洛陽、潼關和長安,建立大齊政權。

動則生、靜則死,黃巢的劃時代戰略

然而,攻佔長安建立政權後的黃巢突然間也陷入了和當年王仙芝同樣的境遇,他用游擊戰拖垮了唐朝財政,用運動戰甩開了唐軍主力軍團,可攻佔長安後,他發現失去機動性的自己成爲“甕中之鱉”。

運動戰可以“就食於敵”,通過劫掠解決供給。但一旦停下來就需要在固有的地盤上解決給養。而唐中央政府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難道黃巢可以嗎?同時黃巢建立政權後,大唐的藩鎮們發現這是一次機會,一次他們崛起取代唐朝的機會,於是紛紛高舉勤王大旗,一邊攻擊黃巢、一邊擴充着自己的地盤。

在多重打擊之下,遊擊專家黃巢被迫陷入的笨拙的守城戰,對內無法解決糧草給養,對外卻又無法在正面戰場擊敗唐軍,在內外壓力之下,黃巢終於決定放棄一切,回到他的游擊戰中。但是通過黃巢稱帝事件,唐政府對藩鎮最後的掌控力也喪失了,原來黃巢在各藩鎮結合地帶遊擊的戰術徹底失靈了,加之天子黃巢和原來的草寇黃巢,其項上人頭的價值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在各藩鎮全力圍剿下,黃巢在河南兵敗、被圍、身死。

黃巢起義有何意義?造成哪些影響? 第4張

黃巢充滿爭議的一生結束了,但是他親身參與了華夏的一個重大變局,並給後世留下了一套劃時代的”起義戰略“。

這個變局就是統一王朝的首都從易守難攻之地逐漸轉向經濟中心,而唐到宋就是這種趨勢的強化時代,從秦漢到盛唐這一千年年間,統一王朝的首都一般首選長安,備選洛陽。因爲當時的中國社會發展極不均衡,生產力也極端低下,戰爭通常都會藉助地理上的戰略樞紐,通過固守城池,在相持階段中找機會,所以首都的安全是第一考慮點。

而隨着中原大地的極速開發,東方大地迅速崛起,唐之後洛陽、開封、南京、北京等地紛紛崛起,成爲國家首都的首選,因爲他們距離經濟中心更近。而黃巢在廣大的中國東部大流竄中,由於東部缺乏高大完整的山系阻隔,義軍在東部流竄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前人,這讓後來人發現了立都西部的雖足夠安全,但經濟中心與後勤中心在東部,如果東部發生叛亂困守西部高地,也只是慢性死亡。因此後世朝代基本放棄關中,建都東部,而在缺乏形勝之地的東部,野戰取代攻城戰成爲主流。

動則生、靜則死,是黃巢給後世所有起義者的一個啓示。黃巢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中國國內防守的脆弱性,並確立了一種遊擊作戰的風格,即當中央政權衰弱時,以快速行軍爲基礎,不斷尋找中央政府的薄弱區,攻城略地並快速轉換陣地,直到中央政府在軍事和財政上被拖垮。而在這個過程中運動戰相比守城戰,更適合實力弱小的起義者,後來李自成、中國工農紅軍都借鑑了黃巢對於機動戰的理解並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