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權,即吳太祖,字仲謀,三國時期東吳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統帥,在位共23年。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是歷史上最爲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一個時代,人們對於那段歷史中的人物掌故也都耳熟能詳。

現在我們一般將黃巾起義後的歷史都歸於三國,但實際上“三國割據”要等到孫權稱帝,三帝並立才真正開始。

孫權作爲當時三名稱帝君主中,年紀最大的一位,爲何要在最後稱帝?他之前又爲何要向曹丕稱臣?這對東吳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呢?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一、孫權向曹丕稱臣

曹操去世之後不久,曹丕就要挾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自己,成爲了三國時代的第一位皇帝。

漢獻帝退位之後,劉備便舉起了復興漢室的大旗,並於不久後即位稱帝,與曹丕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局面。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第2張

而此時坐擁江東的孫權卻並沒有急着稱帝,而是在兩個老對手之間左右逢迎。

這主要是因爲孫權論實力不如北面的曹魏,論稱帝的正統性,又不如漢室後裔的劉備,因此孫權並不能貿然稱帝。

在魏蜀兩國君主紛紛稱帝后,孫權在名義上保留漢臣的名分,對魏蜀兩邊打起太極推手,但實際上孫權還是更加傾向於曹丕一方的。

因爲魏國的實力更強,對於東吳的威脅也更大,再加上前不久關羽死於東吳之手,其和蜀國的關係也更加緊張。

劉備稱帝後不久,其便發動大軍開始伐吳,孫權知道曹丕也一直對江東虎視眈眈,爲了穩定曹丕,孫權決定暫時向曹丕稱臣,並接受其給自己的吳王封號。

此後他還多次派使者前往魏都,向曹丕進獻了許多奇珍異寶。

曹丕認爲孫權是真心歸附自己,便沒有在劉備伐吳時興兵南下。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第3張

對於孫權來說投靠曹丕,顯然是一個權宜之計,畢竟在赤壁之戰結束後,他就和魯肅商討過稱帝的相關事宜了。

但礙於情勢所迫,他不得不向曹丕暫時低頭,以便集中力量對付東進的劉備。

在孫權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後,東吳的緊張局勢得到了緩解,劉備方面短時間內再無大舉南下的能力了。

此時按照孫權以往的作風,應該立即修復與劉備集團之間的關係,以求達成聯盟抵禦魏國的進攻,但孫權卻一反常態的繼續站在蜀國的對立面。

比如在雍闓發動針對劉禪的叛亂時,孫權就站在雍闓這邊,諸葛亮後來派鄧芝出使吳國他也拒不接見。

他的這些做法都是爲了向曹丕顯示自己的“忠誠”,並希望其能夠派兵攻蜀。

二、曹丕南征

但曹丕並沒有中孫權的圈套,在夷陵之戰後蜀國元氣大傷,他們在短期內對曹魏不可能形成威脅。

但是蜀地易守難攻,如果曹魏貿然進攻的話,很有可能會陷入持久戰之中,讓東吳坐收漁翁之利。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第4張

而且在和孫權的交涉中,曹丕也發現這位“大魏吳王”似乎並不是真心歸附。

首先是在夷陵之戰後,曹丕曾經要求孫權對蜀國的殘兵敗將進行追擊,但吳軍顯然就是做做樣子,吳國將領甚至還在暗地裏和蜀國將領有過交涉,這讓曹丕對孫權針對蜀國的強硬態度打了個問號。

其次從孫權表示歸附之後,曹丕便要求孫權將世子孫登,送到自己身邊作爲人質。每次提及此事時,孫權都非常痛快地答應下來。但到臨行前他就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進行推脫,這讓曹丕十分失望。

當時曹丕取代漢朝稱帝本就存在反對的聲音,因此他迫切需要建立功勳來穩定輿論。

於是,他在又一次要求孫權交出質子孫登遭拒後,便舉三路大軍南征,意欲一舉吞併吳國。

不過此時孫權早已在暗中恢復了和蜀國的關係,並在對應方向上佈置了精兵強將,抵禦魏國的進攻。

曹丕對於此次南征做出的準備並不充分,再加上魏國水軍在水戰中,並不是東吳的對手,這讓曹丕的南進攻勢,遭遇了極大的阻力,最終不得不班師回朝。

在此後幾年間曹丕又先後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南征,但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第5張

曹丕在經歷了三次失敗後,對於東吳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認知,他也放棄了一舉吞併東吳的想法。

孫權則藉助幾次勝利,成功與曹魏政權“脫鉤”,併爲東吳的進一步發展取得了空間。

三、“大魏吳王”是黑歷史嗎?

在曹丕死後,曹魏政局陷入了短期動盪之中,孫權瞅準時機反客爲主進行了多次北伐。

在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後,天下三分鼎立的局勢,最終被確定下來,孫權也在不久之後正式稱帝,中國自此正式跨入“三國時代”。

孫權稱帝前歸附於曹魏的經歷,令其一直飽受歷史愛好者的嘲笑。

不過在筆者看來孫權雖然自稱大魏吳王,但是其對於內部和江東父老展現出來的態度,卻是足夠強硬的,因此當時他的這一舉動,並不會動搖其稱帝的根基。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第6張

東吳的臣子們固然知道孫權的選擇是爲了穩定局勢,防止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江東的百姓其實也知道孫權並不甘心俯首爲人臣,這從其遷都的決定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當時孫權爲了兼顧荊州和揚州這兩個主要戰場,特地將自己的治所遷到了湖北鄂州,併爲其取了“武昌”的名字。

這個名字,充分顯示出了孫權的戰鬥決心。

孫權知道東吳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強大的武力基礎上,而且他也確實做足了戰鬥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東吳的末代君主孫皓,又將治所從武昌遷到了建業,之後不久他就向晉朝投降了,每思至此不免令人唏噓。

孫權爲何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之前爲何向曹丕稱臣? 第7張

更關鍵的是,針對曹丕的三次北伐,讓曹魏政權的正統性大打折扣,這也爲孫權的稱帝提供了先決條件。

因此如果孫權沒有經歷過“大魏吳王”這段黑歷史的話,恐怕其距離登基,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孫權和東吳也算是因禍得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