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三國志是如何記載關羽水淹七軍的呢?

三國志是如何記載關羽水淹七軍的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三國演義》中,反映的是,關羽蓄水,然後進行了決堤水攻。

在《三國志》等正史記載中,關羽既沒有蓄水,也沒有決堤水攻,而是因爲霖雨導致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水災,使得于禁等人被水災困住。關羽趁機乘船而攻,于禁等人投降。正史《後漢書》確定此次水災爲自然水災,並放置在了《後漢書·志第十五·五行三》。而《後漢書·志第十五·五行三》是專門收錄自然災害的篇章。

三國志是如何記載關羽水淹七軍的呢?

演義記載

卻說關平見關公箭瘡已合,甚是喜悅。忽聽得於禁移七軍於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謀,即報知關公。公遂上馬,引數騎上高阜處望之,見樊城城上旗號不整,軍士慌亂;城北十里山谷之內,屯着軍馬;又見襄江水勢甚急,看了半響,喚嚮導官問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對曰:“罾口川也。”

關公喜曰:“于禁必爲我擒矣。”將士問曰:“將軍何以知之?”關公曰:“‘魚’入‘罾口’,豈能久乎?”諸將未信。公回本寨。時值八月秋天,驟雨數日。公令人預備船筏,收拾水具。關平問曰:“陸地相持,何用水具?”

公曰:“非汝所知也。于禁七軍不屯於廣易之地,而聚於罾口川險隘之處;方今秋雨連綿,襄江之水必然泛漲;吾已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時,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爲魚鱉矣。”關平拜服。卻說魏軍屯於罾口川,連日大雨不止,督將成何來見於禁曰:“大軍屯於川口,地勢甚低;雖有土山,離營稍遠。

即今秋雨連綿,軍士艱辛。近有人報說荊州兵移於高阜處,又於漢水口預備戰筏;倘江水泛漲,我軍危矣,宜早爲計。”于禁叱曰:“匹夫惑吾軍心耶!再有多言者斬之!”成何羞慚而退,卻來見龐德,說此事。德曰:“汝所見甚當。於將軍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軍屯於他處。”古

三國志是如何記載關羽水淹七軍的呢? 第2張

計議方定,是夜風雨大作。龐德坐於帳中,只聽得萬馬爭奔,徵鼙震地。德大驚,急出帳上馬看時,四面八方,大水驟至;七軍亂竄,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平地水深丈餘,于禁、龐德與諸將各登小山避水。比及平明,關公及衆將皆搖旗鼓譟,乘大船而來。于禁見四下無路,左右止有五六十人,料不能逃,口稱“願降”。

關公令盡去衣甲,拘收入船,然後來擒龐德。時龐德並二董及成何,與步卒五百人,皆無衣甲,立在堤上。見關公來,龐德全無懼怯,奮然前來接戰。關公將船四面圍定,軍士一齊放箭,射死魏兵大半。董衡、董超見勢已危,乃告龐德曰:“軍士折傷大半,四下無路,不如投降。”龐德大怒曰:“吾受魏王厚恩,豈肯屈節於人!”

遂親斬董衡、董超於前,厲聲曰:“再說降者,以此二人爲例!”於是衆皆奮力禦敵。自平明戰至日中,勇力倍增。關公催四面急攻,矢石如雨。德令軍士用短兵接戰。德回顧成何曰:“吾聞‘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戰。”成何依令向前,被關公一箭射落水中。衆軍皆降,止有龐德一人力戰。

正遇荊州數十人,駕小船近堤來,德提刀飛身一躍,早上小船,立殺十餘人,餘皆棄船赴水逃命。龐德一手提刀,一手使短棹,欲向樊城而走。只見上流頭,一將撐大筏而至,將小船撞翻,龐德落於水中。船上那將跳下水去,生擒龐德上船。

衆視之,擒龐德者,乃周倉也。倉素知水性,又在荊州住了數年,愈加慣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龐德。于禁所領七軍,皆死於水中。其會水者料無去路,亦皆投降。後人有詩曰:“夜半徵鼙響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淵。關公神算誰能及,華夏威名萬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