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北宋末年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滅亡的?

北宋末年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滅亡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金會戰的打響,金西路軍受阻太原,東路軍卻得以入河北長驅直入,向着汴京衝刺。整個大宋北方完全亂套,但馬擴爲北宋策劃的一條反擊暗線卻正在逐步形成。

臨陣換帥

燕京失守、晉北失守、河北全線崩盤。宋金之戰的開局對大宋來說極端不利,萬幸的是太原、真定、中山府等北方重要堡壘卻一個都沒丟。太原頂住了整個金西路軍,真定、中山如釘子般狠狠釘在長驅直入的金東路軍身後,這些都是未來北宋翻盤的暗子。

然而前線水深火熱之時,大宋“豐亨豫大”的“盛世皇帝”宋徽宗又做了什麼呢?

宋金戰事未興之時,燕京的最高領導蔡靖曾連發一百七十多篇告警提示皇帝早做戰爭準備,可這些告警在徽宗手中就斷掉了。皇帝對朝野隱瞞了此事,他始終覺得海上之盟不會輕易斷絕。

北宋末年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滅亡的?

十二月十六,童貫從山西逃回了汴京,消息終於捂不住了。此時距離燕京陷落已經過去八天了,郭藥師投降,燕京陷落的消息也已經傳回。但從皇帝到羣臣都沒有人願意相信,這時大家討論的重點不是如何卻敵,竟是封郭藥師爲世襲燕王以鎮燕京。滿朝君臣在軍情如火之時卻在此掩耳盜鈴。

宋徽宗面上不相信傳回的消息,其實在心中已經在謀劃退路了,那就是——逃!

十二月二十日,徽宗封太子趙桓爲開封牧,二十二日發佈了歷史上著名的“罪己詔”,二十三日完成傳位。

宋欽宗即位,改元靖康!

正月初三,金東路軍突破黃河,宋徽宗正式南逃。

值得一提的是,沒有船隻的金人,用了十幾艘小船,花了足足三天才渡過黃河,在此期間但凡有哪怕三千人的宋軍在南岸佈防,金人也斷不可能輕易渡河。而金人不費一兵一卒南渡黃河,宣告了馬擴防守戰略的徹底失敗。

晚年犯下無數決策失誤的宋徽宗在逃離前,卻做下兩件最正確的事。第一件是帶走了他的親信蔡京王黼、童貫、樑師成、李彥、朱勔等六人,一時間滿朝議和派首腦人物爲之一空;第二件則是提拔了一位中低級官員,而他成了北宋這次滅國危機的挽狂瀾之人,這個官員叫——李綱

北宋末年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滅亡的? 第2張

城下風雲

正月初三,徽宗南逃後,欽宗同樣陷入了是戰是逃的搖擺中,於是又浪費了寶貴的兩天時間,正月初五欽宗正式決議死守汴京,而此時距離金東路軍初七兵臨汴京城下只剩下三天了。

這三天北宋的官僚終於一改冗官拖沓之風,效率達到了有宋以來的巔峯。李綱的指揮能力在此時發揮到了極致,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汴京十二陸門八水門的整體佈防。

正月初七,金人抵達汴京,隨即直撲城西北角的牟駝岡,這裏是皇家御用馬匹的馬廄,豢養着超過2萬匹御馬和堆積如山的草料,而此時全成了金人的戰利品。這天傍晚,金人對汴京水門宣澤門展開了首次試探式進攻,在付出百人傷亡後金人退去。

第二天,金人對陸門酸棗門展開了進攻,這次進攻是本次汴京攻防戰最慘烈的一次,這場進攻持續了一整天,金人傷亡數千人後退去,酸棗門城門被射成了刺蝟。這場勝利極大的鼓舞了城中軍民,更重要的是這場短兵相接中宋人發現號稱三十萬大軍的金東路軍總人數僅在六萬上下,而其中女真人僅有半數。

值得一提的是提督三萬人鎮守黃河南岸,卻不戰而逃的步軍都指揮使何灌戰死於城下,用生命爲自己先前的錯誤買了單,卻贖不了罪。

酸棗門勝利後,整個正月金人停止了進攻。汴京陷入了詭異的平靜,在這種平靜中大宋的“妖孽”們卻開始擡頭了。直面戰爭的鐵血讓養在深宮的青年天子宋欽宗感到恐慌,而大戰後的平靜讓這種恐慌無限放大,於是他決定不惜代價的“議和”。

北宋末年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滅亡的? 第3張

是的,不在戰爭爆發初期不惜代價的議和,反而在戰爭創傷已經造成,且己方剛剛勝利後這種議和思想萌生了。

於是戰場上寸步不讓擊退金人的大宋,在談判桌上開始了一步步的淪陷。

金人提出了他們的議和條件,共五條:

一、 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

二、 歲幣從原來的一百萬貫每年增加到兩百萬貫

三、 雙方釋放戰俘

四、 宋出資犒勞金軍,犒勞物品爲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騾馬牛各一萬頭,駱駝一千頭,絹緞各一百萬匹

五、 親王宰相各一人爲質,待三鎮交割完成後放回。

金人的漫天要價,卻被北宋君臣一口應下,讓奮力抵抗的李綱徒呼奈何!李綱只能利用自己的職權,扣下了朝廷命三鎮投降的命令,可笑前方浴血奮戰的三鎮尚不知自己已成爲大宋的棄子。

當欽宗在汴京城內拼命搜刮金銀時,各地勤王軍隊陸續到達汴京附近。

天下共勤王

從正月十五開始,勤王軍以每天一萬人上下的規模,在汴京附近聚集,正月十六京西統制官馬忠甚至還在城下擊潰了一支金軍,正月底,除了北宋東南方面軍隊由於出逃在兩淮的宋徽宗的阻止而沒來,各地超過二十萬勤王軍已經在城下聚集了。

這給了翰離不極大的壓力,於是這位年輕的金國親王主動下降了議和條件,將歲幣等長期收益主動下降了,只在意犒軍物資這種短期到手收益。

但這些犒軍物資就是窮整個汴京之力也無法湊足的,皇帝甚至頒發旨意要求汴京市民捐“和平費”,並在城中實施檢舉制,鼓勵市民相互檢舉私藏金銀者。在皇宮中,欽宗皇帝亦是瘋狂搜刮金銀,金銀不夠,古董來湊。

越來越多的勤王軍配合汴京城幾乎已經將金人包圍,翰離不愈加驚慌了,但對財富的貪婪讓他依舊不願見好就收,只是不斷給宋廷施壓,索取儘可能多的金銀。

北宋末年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滅亡的? 第4張

與此同時,金人犯下了一個足以導致東路軍全軍覆沒的錯誤,對金銀的渴望讓他們喪失了理智,將位於城外的皇家陵園刨開,已謀求殉葬品,這激怒了本來怯弱的宋欽宗,加上勤王軍的不斷集結,皇帝在此時逐漸轉爲鷹派。

按照勤王軍威望最高的种師道老將軍的說法,京城周長八十里,金人不可能圍得住,更不可能攻得下,只需待勤王軍集結齊整,還議和做什麼?

种師道的說法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加之皇帝深恨金人破壞祖宗安眠之地,於是大宋君臣定下一個大計劃,調動所有勤王軍,一方面絕黃河渡口斷敵糧道,一方面用重兵人海戰術包圍整個金東路軍,一口將其全部吃下。

由於還有幾路勤王軍尚在路上,北宋高層綜合考慮,決定選個黃道吉日——二月初六一起發動針對金東路軍的圍殲戰。

高層定下了二月初六的大計劃,但二月初一的晚上,一支宋軍就衝到金軍營帳內,這是一出計中計嗎?但遺憾的這只是一場無厘頭的失誤。

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是名將姚古之子,此人好大喜功,認爲二月初六的集體活動中,個體能力不能得到好的體現,於是他找到了宋欽宗,並先獻上了自率本部軍馬提前劫營的計劃,神奇的是竟獲得了宋欽宗的支持。

更神奇的是這個計劃是偷偷進行的,不止瞞過李綱,連勤王軍最高指揮官种師道也瞞過了,雖然指揮官不知道,但民間卻都知道了。

北宋末年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滅亡的? 第5張

首先劫營時間二月初一來自於術士楚天覺得占卜,占卜完消息就泄露了,汴京城中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皇帝二月初一要劫營,同時在距離金軍大營最近的城牆上皇帝毫不遮掩的修起了臨架觀戰的閣樓。

一場絕密行動就這麼兒戲的開始了,結果也不言而喻,被金人將計就計大殺了一陣,劫營軍幾乎全軍覆沒。

而這場失敗再次打彎了宋欽宗的脊樑骨。議和派又一次壓倒主戰派。二月初六的圍殲戰就這麼因爲一場小失利而不了了之,神奇的是一場皇帝主導的畫蛇添足式的失敗劫營戰,最後鍋卻給了主戰派來背。

金人終撤去

姚平仲劫營失敗八天後的二月初八,翰離不正式準備撤離,一方面宋勤王軍給予的壓力太大,另一方面翰離不確定了汴京已經壓榨不出金銀了,此時風險和回報比不再划算。

二月初十金軍北渡黃河撤去,這次北渡金人攜帶了大量劫掠來了輜重,渡河時間卻比輕兵南下時更快,僅用了一天,因爲金人在二十萬宋軍眼皮子底下搭建了一條浮橋渡河。

金人的離開,卻讓主和派和主戰派的矛盾更加激化了,主和派認爲金人的撤退是他們從中斡旋的功勞,主戰派則認爲二十多萬勤王軍,其中九成尚未參戰,就因爲姚平仲的一場小失敗就徹底放棄武力解決問題,實在是太喪士氣了。

主戰派爲了挽回戰士的尊嚴,給皇帝上書,希望按當年宋遼檀淵之盟舊例派大軍禮送敵軍出境,當年檀淵之盟簽訂後十萬宋軍就禮送了遼人出境,這是爲了防止對方一邊撤軍一邊劫掠,這非常合理,宋欽宗也同意了。

於是李綱下達了“禮送令”,但這卻是一道攻擊性命令,李綱命二十萬宋軍由各自統制官酌情直接攻擊金人由於輜重拖累而呈長蛇狀的撤退部隊,奪回被劫掠的物資。

這讓宋軍士氣高漲,宋軍追兵在洺州附近追上了金人,雙方僅差二十里路,金人徹底慌了,隊形大亂。但就在關鍵時刻,變化又來了。

北宋末年發生了什麼?是如何滅亡的? 第6張

金西路軍以已投降的原北宋義勝軍爲先驅,繞過了久攻不下的太原攻克了晉南的上黨地區,圍攻了曾發生長平之戰的高平城,一旦高平失守,金西路軍就可以從天井關衝出太行山,到達河北平原。

被徹底嚇破膽的宋欽宗惶急不已,下詔召回了負責“禮送敵軍”的宋軍。但李綱和种師道據理力爭,告訴欽宗即使金西路軍進入河北,宋軍也可斷其太行山歸路,再詔勤王軍回頭包抄盡滅之,在這種局勢下,西路軍斷不敢入河北。

宋欽宗一番猶豫後,再次撤回了召回勤王軍的命令,令宋軍自由打擊金東路軍,但這一來一去金人早逃遠了,被皇帝進退之間整得士氣低迷的勤王軍也懶得再追了。

自此第一次宋金之戰徹底結束。

我們回溯一下,北宋君臣從準備階段的漫不經心,到開戰初期的掩耳盜鈴,再到兵臨城下的臨陣脫逃、戰和不定,最後禮送追擊戰皇帝的風聲鶴唳。

整個戰爭過程中充斥着主戰與主和之間的遊離和彷徨,從頭到尾高層沒有提出過一條完整性戰略。唯一的戰略還是戰爭初期中基層官員馬擴的計劃,而這個計劃是否執行,如何執行,亦沒有任何居高位者來統籌。

這場奇怪的戰爭有的只有怯弱、猶豫、甩鍋、搶功;國破山河在的悲壯在這場戰爭中幾難有體現,北宋一方籠罩在戰爭上的一切幾乎都是負面的。

哪怕這場戰爭中北宋有太多機會可以逆轉,如果充分賦權和信任郭藥師,如果童貫不逃離山西,如果義勝軍能發揮一丁點正面作用,如果黃河南岸有一支部隊佈防,如果二月初六圍殲戰可以展開,如果禮送金東路軍的宋軍能如令發起進攻。

這一切的如果,掩藏着北宋君臣的無能,更昭示着未來北宋滅亡中的遺憾和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