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1402年6月,燕王朱棣以“繼承人”身份來到明孝陵,祭祀父親朱元璋。自明太祖朱元璋1398年去世後,由於種種原因,這是朱棣第1次“近距離”祭祀朱元璋。

既然已告知先祖,朱棣回到南京城,在奉天殿登基稱帝,成爲明朝第3位皇帝。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3個月後,明成祖朱棣對靖難之役的功臣良將進行封賞,其中被封爲新寧伯的譚忠極爲特殊,因爲他在靖難之役中並沒有立下戰功,能夠享受伯爵待遇,源於他父親譚淵的功勞。

今天,我們結合史料來了解這位明朝初期“嗜血悍將”的故事。

史料並未記載譚淵的出生時間,只知道他是安徽滁州人,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期,承襲了父親的職務,擔任燕山右護衛副千戶。

雖然譚淵是朱棣靖難的肱股名將,但是《明史》對譚淵前半生的記載只有短短兩句話。但是可以肯定,影視作品中譚淵是錦衣衛,這是不對的。

《明史·譚淵傳》記載,“譚淵,清流人。承襲父職爲燕山右護衛副千戶。”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2張

1380年,朱棣受命就藩北平,每位藩王都掌握少量的“護衛”軍隊,而譚淵就是歸屬朱棣麾下的“三大護衛”。

朱棣就藩北平之後,非常重視選拔籠絡人才,燕王朱棣擁有“謙虛大度、慷慨果斷”的廣泛好評,身邊迅速聚集大批忠勇武將、智囊謀士,而譚淵就是其中之一。

譚淵在戰場上驍勇善戰,能夠拉開兩石的強弓,並且箭無虛發、百發百中。譚淵這樣的本領,在朱棣麾下衆將中都是獨一份,令人敬佩不已。

此外,譚淵還是一位好的軍事教官,他爲朱棣培養輸送不少猛將,比如靖難名將張武、王真,都爲朱棣登基立下大功,這兩位都是譚淵手下的百戶,都是譚淵一手培養起來的將領。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3張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史稱建文帝。由於朱元璋留下遺詔“藩王不得入京”,燕王朱棣不能到南京參加安葬儀式。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在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鼓動下,連續削掉5位藩王,其中湘王朱柏自焚抗議而死,這些消息都讓朱棣如坐鍼氈。適逢明太祖朱元璋1週年祭日,朱棣心中害怕,託病留在北平,派3位兒子代替前往南京祭奠。

經過暗中籌備,朱棣準備就緒,就在這時,建文帝刺探到“朱棣謀反”的消息,立即密詔北平布政使張昺捉拿朱棣,沒想到朱棣提前得知,在府邸殺死張昺,標誌着朱棣與朱允炆的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擺在朱棣面前的第一關,是控制北平城的九門,按照提前分配好的計劃,朱棣麾下張玉、朱能、譚淵等人立即分頭行動,順利控制北平城,將城中建文帝的眼線親信逐一拔除。

《明史·譚淵傳》記載,“燕王起兵時,他隨軍攻奪九門。”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4張

朱棣起兵謀反的消息傳到南京,朱允炆派遣開國名將耿炳文,帶領30萬大軍討伐“燕逆”。當耿炳文率領的南軍到達真定的時候,他命令南軍在滹沱河兩岸安營紮寨,耿炳文還命令先鋒部隊駐紮在雄縣。

真定之戰是朱棣舉兵後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秉承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理念,朱棣決定攻打耿炳文的先鋒部隊,並且順利攻取雄縣。此戰,譚淵並非主將,卻因勇猛載入史冊

南軍在雄縣遭遇慘敗,耿炳文麾下部將潘忠、楊松前來援救雄縣,沒想到朱棣早有部署,安排譚淵一項“潛伏”任務。

按照朱棣的計劃,譚淵帶領一千餘人暗中埋伏在月漾橋下面的水中,月漾橋是前往雄縣的必經之路,等潘忠、楊松的部隊過橋之後,譚淵帶人攻佔此地。等到朱棣率軍正面擊敗前來支援的潘忠、楊松,譚淵看到敵軍撤退跡象,立即率領千名壯士截殺敵軍,最終,譚淵活捉南軍潘忠、楊松兩名將領。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5張

爲了實現朱棣的潛伏計劃,譚淵想出“別具一格”的辦法,他命士兵每人都手拿一大束茭草,士兵的鼻子露出水面,由於草束蓋着頭、漂浮在水面上,起到很好的掩護作用。譚淵帶領衆位壯士,埋伏在援軍腳下,卻沒有被敵人發現,這份智謀令人敬佩,譚淵僅率領千人就敢截殺南軍,這份膽略更令人折服。

《明史·譚淵傳》記載,“淵帥壯士千餘人,伏月漾橋水中,人持茭草一束,矇頭通鼻息。”

譚淵在雄縣之戰中大顯身手,隨後在真定之戰中也愈戰愈勇,表現格外亮眼。

雖然耿炳文在雄縣遭遇慘敗,但畢竟人數只有萬人,主力部隊仍然毫髮無傷,戰鬥力還在。後來,朱棣勸降俘虜,獲取耿炳文的佈防情況,於是主動出擊攻打耿炳文,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率輕騎數十,繞出城西南,破其二營。炳文出城迎戰,張玉、譚淵等率衆奮擊,炳文大敗,奔還。”

譚淵率領騎兵繞到城池西南方向,連續擊破南軍兩個大營,耿炳文率軍迎戰,張玉和譚淵聯手將耿炳文打敗,此時朱棣已經率軍繞到南軍背後,耿炳文大敗逃走,從此之後退進城中防守,堅守不出。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6張

耿炳文是明朝立國名將,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戰,而譚淵、張玉能夠擊敗耿炳文,足見譚淵驍勇善戰的本領。

緊接着,建文帝朱允炆接到前線奏報,決定讓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統帥南軍,繼續剿滅“燕王逆賊”。沒想到,李景隆在鄭村壩之戰大敗,建文帝認爲是賜予的權力不夠,快馬送去“專斷之權”的聖旨,結果李景隆又在白河溝慘敗,基本葬送了建文帝的家底。

幸虧濟南有盛庸和鐵鉉,以堅守不出的戰術,勉強抵擋住朱棣的進攻,朱棣率領大軍掉頭前去攻打滄州。

在滄州之戰中,譚淵再次擔任燕軍先鋒,滄州城兵強糧足,城牆上防守的士兵弓箭如雨,譚淵親自率領士兵衝鋒在最前面,冒着箭矢連續衝擊死戰不退,終於登上滄州城頭,燕軍隨即入城,俘虜城中2萬南軍以及4位將領。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7張

譚淵的勇猛表現自然不用多說,現在擺在朱棣面前一個問題,如何處理這些俘虜士兵。最後,朱棣決定採取“優先招降”的策略,喊話這些放下武器的士兵,如果願意爲燕王朱棣效力的,就留下登記,如果不願意跟隨朱棣的,就發放通關文牒,放俘虜回鄉。

當時,大概有3千人選擇回鄉,朱棣本來打算第二天派發通關文牒,結果在半夜發生巨大變故。因爲譚淵性格嗜殺,得知有3千人不願投降朱棣,於是帶領手下在一夜之間將3000人全部殺死。

《明史·譚淵傳》記載,“然性嗜殺。滄州破,成祖命給牒散降卒。未遣者三千餘人,待明給牒。淵一夜盡殺之。”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8張

因爲譚淵的莽撞行爲,導致兩萬降卒人心惶惶,隨時可能釀成兵變。朱棣聽說後怒不可遏,厲聲斥責譚淵,結果譚淵不服氣地辯解“這些人都是久經沙場的士卒,現在投降卻不願意跟隨燕軍,如果將他們放回去,不久之後又會拿起武器對付我們”。

朱棣無奈又憤怒地說,“如果像你說的那樣,我們應該殺盡敵人,但是敵人真的可以殺光嗎?”

譚淵聽後,再也不敢擡頭直視朱棣,羞愧地退下。

《明史·譚淵傳》記載,“王曰:如爾言,當盡殺敵。敵可盡乎?淵慚而退。”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9張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勇猛並不代表能夠倖存,能夠看到勝利的,都是幸運兒。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從1400年開始,朱棣麾下老將陳亨被南軍悍將平安砍傷,然後送回北平醫治,不久之後便去世了;被譽爲朱棣“智囊”的猛將張玉,在東昌之戰中爲營救朱棣,被盛庸部將圍攻至死。

此時,朱棣麾下的戰將已經隕落不少,譚淵的作用更大了。

1401年,朱棣與盛庸兩軍再次在夾河對壘,當時盛庸已經裝備大量火器,在武器裝備上要遠超朱棣,可惜朱允炆明令要求活捉朱棣,這讓盛庸不得不放棄殺傷力更大的火器。

盛庸率領南軍與朱棣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戰,譚淵作爲主力猛衝南軍陣地,燕軍士兵備受鼓舞、士氣大漲,經過幾個時辰的血戰,盛庸的南軍潰敗逃竄。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10張

正在南軍大亂之際,譚淵率領軍隊快速截擊衝殺敵軍,就在譚淵愈戰愈勇的時候,他的戰馬突然受到驚嚇失控,導致譚淵跌落在地上,正巧遇到南軍將領莊得,譚淵被殺死。

譚淵的戰死,讓朱棣痛心不已,悲痛地說“淵之去也,吾失一大將”。

由於譚淵向來勇猛,朱棣麾下將領都非常佩服他,就連如此驍勇善戰的譚淵都被盛庸殺死,讓衆位將領心中萌生退兵的想法,朱棣也猶豫不決。在此關鍵時刻,幸虧朱棣麾下另外一位名將朱能率軍趕到支援,他鼓舞衆將迎難而上,最終取得了夾河之戰的勝利。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11張

縱觀靖難之役,譚淵幾乎參與所有大戰,親眼見證朱棣從弱轉強,可惜他沒有機會看到最終的勝利。

在短短一年後,朱棣率領的燕軍勢如破竹,抵達南京金川門,早已等候的李景隆打開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建文帝朱允炆燒燬宮殿,隨後不知所蹤,朱棣掌控南京城。

1402年6月17日,朱棣親自到明孝陵祭祀父親朱元璋,此時距離朱元璋駕崩剛好4年,但朱棣是第1次親自祭奠父親,完成祭祀儀式後,朱棣回到南京奉天殿登基稱帝,是爲明成祖。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12張

9月,明成祖朱棣封賞靖難功臣,譚淵被追授爲都指揮使,追封爲崇安侯,追贈諡號“壯節”,命人建造祠堂永遠祭祀。

《明史·譚淵傳》記載,“即位,贈都指揮使,追封崇安侯,諡壯節,立祠祀之。”

譚淵的兒子譚忠被封爲新寧伯,世襲罔替,俸祿1000石,授予免死鐵券。譚忠自身在靖難之役中沒有戰功,他能夠獲得爵位,完全是父親譚淵的功績,通過對比新城侯張輔最能說明問題。

在朱棣封賞的人員名單中,只有張輔、譚忠兩人是“將二代”,張輔被封爲新城侯,他是名將張玉的兒子,張玉是爲救朱棣戰死的,並且張輔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很多戰功,他能夠獲得侯爵有戰功的原因,由此也可見朱棣封賞公正無偏。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13張

譚忠是明朝第一代新寧伯,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譚忠隨軍征伐交趾,結果觸犯律法,在監獄中度過4年時間,出獄後不久便去世了。

當時,譚忠的兒子譚璟上奏明宣宗祈求繼承新寧伯,吏部官員認爲譚忠是犯罪之人,後代不應承襲爵位,但是明宣宗說“新寧伯的鐵券上寫明免死,給予後代繼承吧”。

沒想到,譚璟竟然是一名虎將,頗有祖父譚淵的風範,跟隨大軍征伐寧夏等地,屢立戰功。1449年,即正統14年,明英宗朱祁鎮被慫恿御駕親征,結果發生土木堡慘事,譚璟和弟弟均在此戰中被殺。

在整個明朝,新寧伯前後共傳9代人,享受明朝伯爵俸祿長達240年,其中第4代新寧伯譚祐多次隨軍出征,死後被追封爲太傅,第7代新寧伯譚國佐帶着三位兒子守邊抗倭。

“嗜血悍將”譚淵一夜錯殺3千人,朱棣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第14張

1644年,是明朝崇禎17年,也是大明王朝的最後1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城,第9代新寧伯譚弘業誓死保衛都城,死在敵人刀劍下。

《明史》記載,“數傳至弘業,國亡,死於賊。”

明成祖朱棣冊封的新寧伯譚家,爵位傳承9代人,譚氏以武興家,最後也以武衛國,始終忠心耿耿,爲明朝抗擊外敵貢獻力量。

從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開始,譚淵就跟隨在朱棣身邊,到1401年戰死在夾河,譚淵前後共爲朱棣效命21年,雖然譚淵因一夜誅殺3千降卒罪孽深重,但是譚淵一直忠於燕王朱棣,在戰場上一直勇猛剽悍、有死無生,他的忠勇精神可嘉。

譚氏後人延續了譚淵的“忠”和“勇”,對明朝做到240年的有始有終,這是極爲難得的,沒有辜負戰場拼殺的譚淵,在新寧伯譚氏代代忠貞的背後,一定有“愛國”的核心家訓在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