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武則天是李治小媽,爲什麼沒有大臣反對他們的婚姻?

武則天是李治小媽,爲什麼沒有大臣反對他們的婚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李治小媽,按照傳統他們應該是不能在一起的,那麼爲什麼沒有大臣反對他們的婚姻?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聽說武則天容貌美麗、舉止端莊,因此將她納入後宮,封爲五品才人。

史書中這段記載可以發現,李世民只是單純地因美貌選武則天入宮。

其實李世民和武則天兩家祖上是有淵源的,隋煬帝在位時期,李淵在河東結識武則天的父親,由於家中是做木材生意的,家底頗爲殷實。

後來,李淵在太原起兵,武則天的父親拿出家中積蓄作爲李淵的軍費,唐朝建立後,李淵爲感激當年雪中送炭的情義,將武則天的父親封爲應國公。

按道理來說,武則天成長在官宦之家,應該衣食無憂,不幸的是父親早亡,武則天的三位堂兄仗勢欺人,竟然還對武則天的母親“無禮”,因此武則天和母親就搬到長安生活。

李世民雖然是垂涎美色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但並沒有給予她更高的封號,就這樣度過十一年時間。

公元649年,太宗李世民躺在病榻上,爲表孝心,太子李治一直在牀前盡孝服侍。

就是在這段時期,李治與武則天暗生情愫。

武則天是李治小媽,爲什麼沒有大臣反對他們的婚姻?

有理由相信是武則天主動出擊俘獲李治,首先在姿色上不用多說,其次武則天不是被動的人,當年被太宗選中入宮時,她曾勸說母親“侍奉天子怎麼知道就不是福氣?何必哭哭啼啼呢?”,由此可見武則天是一位善於掌握主動權的人。

李世民駕崩後,按照唐朝制定的祖制,皇帝所有沒有生育的妃嬪全部要到感業寺出家爲尼,武則天自然也在其中。

高宗李治登基稱帝,他始終掛念着牀榻前的美人,一年之後,李治的孝期剛滿,就迫不及待地將武則天從感業寺接回宮中。

太宗時期十餘年不曾受寵的武則天,回到高宗李治懷抱的第二年就生下皇子李弘,被冊封爲昭儀。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武則天憑藉着李治的寵愛,在後宮中地位日隆,最終成爲母儀天下的皇后。

武則天是李治小媽,爲什麼沒有大臣反對他們的婚姻? 第2張

因爲武則天曾經是李世民的後宮妃嬪,但是李治仍然迎娶武則天,在現代人看來是違揹人倫的,這件事在當時看來卻是能夠被普遍接受的。

原因在於唐朝社會是民族融合的產物,尤其受到唐朝李氏思想的影響。

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都受到鮮卑族生活習性以及思想的影響,史料記載高祖、太宗非常喜歡穿胡服。

李淵的母親獨孤氏身上就有鮮卑血統,李淵的妻子竇氏祖上也是鮮卑族,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皇后也是鮮卑族。

從這裏可以發現,唐朝初期最高統治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受到鮮卑族傳統的影響。

除此之外,李淵也曾因鮮卑族血統得到突厥可汗的幫助。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在晉陽佔據隋朝三大糧庫之一,決定起兵之前給突厥可汗修書一封,李淵言辭謙虛懇切,許諾“土地歸唐公,財帛婦女歸可汗”,於是始畢可汗派出精銳起兵幫助李淵一路打到長安。

武則天是李治小媽,爲什麼沒有大臣反對他們的婚姻? 第3張

當時中原軍閥個個懼怕北方突厥,紛紛修書納貢求和,始畢可汗爲什麼選中李淵?

背後隱藏着李淵具有鮮卑族血統的緣故,相比之下,李淵比其他人更親近始畢可汗,至少突厥人是這樣認爲的。

上行下效,唐朝統治者的思想會悄然改變着社會風俗和認知。

用現代的觀點來看,唐朝皇室的婚姻嫁娶可謂是混亂至極。

在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誅殺兄弟,隨後就迎娶李元吉的正室妻子楊氏,並且還生下皇子。如果李建成的妻子願意,相信李世民也會將其納入後宮。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玄宗李隆基最愛的妃子楊玉環,曾經是自己的兒媳婦,經過一番操作之後,楊玉環變成玄宗愛妃。

如果對比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李治迎娶武則天爲皇后就是“小巫見大巫”,畢竟武則天當年只是父親的小妾,而楊氏是李元吉的正妻,楊玉環也是壽王的正妃。

唐朝皇室的混亂的不僅是皇帝,還有公主們。

比如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她被許配給房遺愛,是房玄齡的兒媳婦,但是她行爲不檢點,竟然與辯機私通,辯機是《大唐西域記》的主編。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的小女兒,本來是嫁給武崇訓,而她竟然與武延秀私通,後來武崇訓去世,就嫁給武延秀。

據統計,唐朝公主中二婚的就有25人,由此足見唐朝公主對婚姻的態度和思想。

還遠不止這些,就連皇后也出現與人私通的情況,比如上面提到的韋皇后,她就與女兒安樂公主的公爹私通,真是千古奇聞。

武則天是李治小媽,爲什麼沒有大臣反對他們的婚姻? 第4張

鮮卑族是在遼闊草原上崛起的遊牧民族,追逐水草放牧生活,這種生活方式讓他們擁有強健的體魄。由於壽命偏低和生存壓力,鮮卑族普遍存在“貴少賤老”的思想。

也正是爲了增加人口生育,“父妻子繼,兄死娶嫂”,是深入骨髓的思想觀念,但是隨着鮮卑族進入中原後,原有的習慣不再適應新的環境,逐漸出現轉變。

正是由於唐朝李氏擁有鮮卑血統,在行爲思想上也受到影響,所以當時的社會對李治迎娶武則天這樣的現象並沒有牴觸情緒

這種社會風俗認知的形成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唐朝官方推崇的是道教,而不是儒家學說。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學說迅速發展壯大,內容也逐漸豐富,在社會層面形成普遍的認知,其中就包括人倫觀念,這是對漢族影響深遠的思想學說。

唐朝推行的是道教,李淵還將李耳奉爲祖先,在武則天當政時期,佛教在唐朝的地位大幅提升。

總之,儒家觀念在唐朝社會出現一定的弱化,當時的百姓自然也不會用儒家觀點去抨擊李治的行爲。

李治迎娶武則天這件事,他是有一些進步的,高宗先按照祖制將武則天送到感業寺出家。

從此之後,武則天相當於重新開始,前半生已經隨着削掉的頭髮結束了。

從這裏可以看出李治並沒有直接將武則天收入後宮,而是經過一番合理化運作,他的操作方法後來被李隆基抄了作業。

唐朝是一個民族融合的時代,不管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還是異域文化宗教,都在影響着唐朝的社會習俗,有人因此說唐朝是包容開放的。

雖然有學者直言批評李治迎娶武則天“爲色所迷,昏庸已甚”,但是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民衆反應來看,並沒有違背什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