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的莽古爾泰敢向皇帝拔刀,最後是什麼下場?

歷史上的莽古爾泰敢向皇帝拔刀,最後是什麼下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曾經的莽古爾泰作爲四大貝勒之一,敢向皇帝拔刀,那麼他最後是什麼下場?

1616年,也就是天命元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建立大金,稱大汗;一般我們將努爾哈赤稱之爲“天命汗”,因爲大金的年號是“天命”;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女真大部分的部落。

努爾哈赤稱大汗的同時,在自己的子、侄中選出四位封爲和碩貝勒,也就是後金赫赫有名的“四大貝勒”。“四大貝勒”的權力非常大,大到什麼程度呢?

“四大貝勒按月分直,國中一切機務,俱令直月貝勒掌管”

說白了,除了努爾哈赤這位大汗以外,還有四位小“大汗”;當月輪到誰,誰就是掌握實權的“大汗”,可以全權處理朝政事務。

先提醒一點:“四大貝勒”除了侄子阿敏外都是努爾哈赤的嫡子(大妃所生的兒子,庶妃與小福晉所生的兒子沒有繼承汗位的資格,所以更不會被封爲和碩貝勒);四大貝勒的地位在後金,遠遠高於努爾哈赤其他的兒子。

努爾哈赤第二子代善,因長子褚英於1615年已經被處死,代善成爲序齒長子,人稱大貝勒;

努爾哈赤的侄子阿敏,是努爾哈赤同母胞弟舒爾哈齊的兒子,按照年齡排爲二貝勒;

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莽古爾泰被稱三貝勒;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被稱爲四貝勒。

歷史上的莽古爾泰敢向皇帝拔刀,最後是什麼下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極雖然被排在四位和碩貝勒最末端,但是並不代表他的地位與權勢是最低的;所有和碩貝勒的都是同等的地位與權力;可以說這四位和碩貝勒未來的前途是無量的,即便是不能繼承汗位,也會成爲後金國舉足輕重的人物。

歷史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皇太極繼承後金大汗之位。

代善因與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曖昧不清,威信大減,基本上與汗位無緣;

阿敏雖然有繼承汗位的資格但畢竟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自然有自知之明,不會去覬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而莽古爾泰戰功赫赫,生母是努爾哈赤的繼妃富察氏,富察氏可以說是努爾哈赤的“賢內助”,努爾哈赤能稱大汗,這位“賢內助”確實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既然長子褚英被處死,代善威信大減,按照序齒的話莽古爾泰是很有資格繼承汗位的;但在努爾哈赤突然病逝沒有留下遺命的前提下,有人支持代善,有人支持皇太極,唯獨無一人支持莽古爾泰,究竟是爲何呢?

不僅如此,莽古爾泰在後來不僅被褫奪和碩貝勒的爵位,還牽連家人,結局悲慘;

這篇文章讓我們去認識一下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究竟是如何將自己的“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的呢?

提到莽古爾泰我們一般會想到兩個詞彙:冷血,莽夫,對自己的生母都毫不手軟;其實這跟他的生母富察氏有很大的關係。

莽古爾泰的生母是富察.袞代,袞代所在的沙濟富察氏跟我們所熟知的清宮劇中的富察氏便是一族。比如乾隆的孝賢皇后、淑慎皇貴妃,米思翰、馬齊等人都是出自於沙濟富察氏一族,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滿洲勳貴家族。

袞代,富察氏,沙濟部落人,建州右衛名酋莽色督珠乎的小女兒

袞代是二婚嫁給的努爾哈赤,袞代的第一任丈夫戚準是努爾哈赤三伯祖索長阿的孫子,按照輩分來說的話,戚準還是努爾哈赤的堂兄。在滿族向來就有“兄死弟繼”的傳統,所以在努爾哈赤的原配妻子佟佳氏病逝後,努爾哈赤便續娶了堂兄戚準的遺孀袞代。

袞代嫁給努爾哈赤以後,爲努爾哈赤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五子莽古爾泰、十子德格類還有女兒莽古濟。

單從生子女的數量上看,努爾哈赤對袞代還是比較寵愛的,畢竟皇太極的生母孟古哲哲只生了皇太極這一個兒子。不僅如此,作爲努爾哈赤的第二位大妃,努爾哈赤將家中的大小事務都交給袞代來處理,此時雖然沒有建立大清,冊封皇后,但其實袞代的位置就跟大清的皇后是一樣的存在。

努爾哈赤後宮所有的庶妃與小福晉,全部都要聽從袞代的安排;

除了管理後宮外,袞代還要負責處理努爾哈赤的財政支出。

其實如此可以看得出來在努爾哈赤的眼裏,袞代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賢內助”,有極高的地位;更難得是努爾哈赤與袞代的感情還是不錯的,要不然也不會先後生下二子一女。

瞭解努爾哈赤的人都知道努爾哈赤的脾氣不好,很是暴躁;尤其是努爾哈赤睡着的時候,沒人敢去打擾,即便是同牀而眠的妻妾都不可以;但袞代是個特殊,袞代之所以敢叫醒努爾哈赤,自然憑的是夫妻二人之間的感情。

努爾哈赤創業初期很艱難,此時髮妻佟佳氏已經病逝,陪在努爾哈赤身邊便是繼妃袞代,袞代很是聰明睿智,不僅爲努爾哈赤管好後宮,還能爲其排憂解難,確實是一位非常合格的賢妻。

所以說努爾哈赤能建立後金稱大汗,袞代也是有很大的功勞。

但就是這樣一位“賢內助”在1620年突然去世,死因成謎;雖然一開始與努爾哈赤同葬於福陵,但是在順治元年,多爾袞卻以“袞代曾經得罪太祖”爲由,將袞代移出了福陵,至於葬在哪兒我們便不得而知了。

按理說即便袞代曾得罪太祖,也不至於死後不得安寧吧?究竟如何得罪的太祖呢?

歷史上的莽古爾泰敢向皇帝拔刀,最後是什麼下場? 第2張

關於袞代的死,一般最認同的說法是:親子莽古爾泰親手殺了自己的生母袞代,爲的就是想邀寵,得到父汗的認可。

如此混賬的邏輯,或許只有莽古爾泰有吧?

而莽古爾泰之所以親手殺掉自己的母親,其實跟袞代的“不安分”有關。

在滿族向來有“兄死弟繼”“父死子繼”的習俗,若是努爾哈赤死了,誰若是繼承汗位,便可以繼娶父汗的遺孀們。不知道從何時起,袞代居然與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眉來眼去,曖昧不清。

努爾哈赤作爲首領,怎麼能忍受自己的兒子與繼妃如此過分呢?

不過努爾哈赤並沒有直接將袞代處死,畢竟袞代陪伴多爾袞多年,還爲其生兒育女,實在是不忍心將其殺掉,便將袞代休了了結此事。

此事雖然已有定論,但莽古爾泰卻以此爲恥,很是不滿;他之所以不滿有兩個原因:

首先生母原來是大妃,自己可以“子憑母貴”,但生母胤與別人曖昧而被休,對莽古爾泰來說覺得生母很給自己的丟人,連累自己在諸位兄弟們面前擡不起頭;

其次自己雖然是父汗第五子,但父汗年長的幾位兄弟個個驍勇善戰,若說爭奪汗位的對手確實很多,比如代善、皇太極等人,競爭很是激烈。每一個人都想要得到父汗努爾哈赤的重視與信任。而生母被父汗廢掉,無疑是在拖自己的後腿,父汗難免不會對自己心生芥蒂。

雖然努爾哈赤不一定牽連到莽古爾泰,但莽古爾泰卻覺得自己必須要做一些什麼事情,讓父汗能重視自己。而莽古爾泰討父汗歡心的方式,居然是弒殺了父汗討厭的繼妃、自己的生母袞代。

《清皇室四譜》記載天命五年二月,以竊藏金帛迫令大妃袞代大歸,尋莽古爾泰弒之,葬赫圖阿拉。

莽古爾泰此舉確實沒有起到他預料的結果,即便是他在戰場上再驍勇善戰,都無法掩飾他弒母的事實;按理說莽古爾泰的排序在皇太極之前,確實比皇太極更有資格做大汗;但如此嗜殺、殘忍之人,又怎麼適合做後金的大汗呢?

莽古爾泰年長皇太極5歲,自然比皇太極早上戰場幾年。1612年莽古爾泰便跟隨父汗征討烏拉部,而且連克烏拉城6座,之後又立下不少戰功,憑藉戰功在1616年被父汗努爾哈赤封爲和碩貝勒,四大貝勒之一。之後在1619年征討葉赫部,葉赫部貝勒布揚古等人歸降後金,莽古爾泰再立戰功;在之後與明朝的抗衡中,莽古爾泰表現得仍舊是異常的勇猛。

可以說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統一整個女真部、與明廷相抗衡的左膀右臂,在戰場上是一位好將軍;但是適合在戰場奮力搏殺的將軍,真的不一定就適合處理朝政,做一位好的君主。

這一點在莽古爾泰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正因爲莽古爾泰魯莽、沒有政治頭腦還殘忍,所以在努爾哈赤病逝後,無一人支持莽古爾泰繼承汗位。最終皇太極等人逼迫多爾袞的生母、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殉葬,皇太極得以順利繼承汗位。

莽古爾泰之所以無緣汗位,跟自己有很大的關係,但莽古爾泰自身並不這麼認爲,他認爲自己爭奪汗位失敗全是外因,所以便表現出對新任大汗皇太極的不滿。

莽古爾泰是一個有什麼事情都寫在臉上的人,對皇太極不滿便直接表現出來,絲毫不會遮遮掩掩;皇太極繼位之初,還是四大貝勒合議制;也就是說皇太極雖爲大汗,但汗權並不集中,自然對莽古爾泰比較忌憚。

衆貝勒“乃合詞請上嗣位”,皇太極“辭再三,久之乃許”,被擁舉爲大汗

但是隨着皇太極汗位坐得越來越穩當,汗權集中的需要,同時也是因爲莽古爾泰處事越來越偏激,皇太極不得不對莽古爾泰動手。而莽古爾泰最爲過分的一次,居然敢對已經是大汗的皇太極拔刀相向,可以說是自尋死路。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631年也就是天聰五年,皇太極登上大汗之位第五年的五月,莽古爾泰跟隨大軍圍攻大淩河

大淩河這個地方可以說非常特殊,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線,若是明廷想要守住遼東就必須要守住大淩河,並且還要將此城修建的十分牢固纔可以;所以說大淩河這個地方,對後金軍來說亦是同樣的重要。

若是皇太極想要攻打明朝的時候,必須要先跨越大淩河這個地方;所以在明廷想辦法修的同時,皇太極必須要想辦法破壞。

1631年正月,古稀之年的孫承宗臨危受命開始整頓關內軍務;而明軍將領祖大壽(吳三桂的舅舅,後來歸降大清)也回到了關內,在孫承宗的指揮下開始搶修大淩河城。

得知明軍正在修固大淩河城,皇太極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便決定親自率領後金軍前往大淩河;而莽古爾泰的主要任務便是,同皇太極一起合圍大淩河,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淩河之戰”。

但是在大淩河城下,發生的一件事情讓皇太極非常不高興:

莽古爾泰按照以往的慣例向皇太極彙報自己所率領的部隊的傷亡情況,皇太極便問莽古爾泰:“我聽說你所率領的部隊是因爲不聽從號令,貽誤軍機才傷亡如此慘重的?”

上偶詰之曰:“聞爾所部兵每有違誤。”莽古爾泰恚曰:“寧有是耶?”

至於皇太極所說的情況也不能說沒有,但應該沒有皇太極所說的那麼嚴重,莽古爾泰本就屬於魯莽的性格,心裏不服氣,便直接說出來:“壓根沒有這樣的事情”,而且還表現出非常不服氣的樣子。

“若是誣告你們的人沒有說實話的話,那麼我會治他們的罪;但是若是情況屬實的話,你跟你的部衆就沒有罪嗎?”皇太極說完,便要騎馬離開。

歷史上的莽古爾泰敢向皇帝拔刀,最後是什麼下場? 第3張

上曰:“若告者誣,當治告者;果實,爾所部兵豈得無罪?”言已,將起乘馬。

若是二人的對話至此結束的話,莽古爾泰頂多就是被斥責了幾句,但莽古爾泰偏偏憑藉自己的“實力”實實在在地將皇太極得罪了,而且還是忤逆的大罪。

莽古爾泰口無遮攔,直接問皇太極:“大汗你爲何單單跟我過不去,我對你很順從,難道你是想殺我嗎?”莽古爾泰說着話,便做出了想要將佩刀拔出來的姿勢,而且還怒視皇太極。

“上何獨與我爲難?我固承順,乃猶欲殺我耶?”

好在莽古爾泰的同母胞弟德格類眼疾手快,直接怒斥了莽古爾泰,然後用拳頭狠狠地打了莽古爾泰一下。其實德格類並非是真的想要打自己的哥哥,是想要讓哥哥清醒過來,不要再繼續過分下去。

但德格類的用心顯然沒有讓莽古爾泰清醒,反而更加的生氣,直接將自己的佩刀給拔了出來。要知道此時的皇太極雖然還沒有建立大清稱帝,但也是後金的大汗,更何況此時的皇太極已經不是剛繼承汗位的皇太極,自然不允許別人不將自己這位大汗放在眼裏。

皇太極大怒,直接斥責莽古爾泰不識好歹,還將莽古爾泰弒殺自己的生母的罪行說了出來。

據說,當天晚上在莽古爾泰親弟弟的勸說下,莽古爾泰前往皇太極的營帳請罪;但皇太極連面都沒見,可見從這時起,皇太極便已經對莽古爾泰很是不滿。

大淩河之戰結束後,便有人向皇太極彈劾莽古爾泰“大不敬”;皇太極本就已經對莽古爾泰不滿,便同意了此項彈劾;所謂“牆倒衆人推”,諸位貝勒商議後,給莽古爾泰定了一個“大不敬”的罪名,罰銀萬兩,將其和碩貝勒的爵位褫奪,降爲多羅貝勒。

其實其他的處罰都無所謂,無非都是身外之物;但莽古爾泰被褫奪和碩貝勒的爵位,意味着他正式被排除在“四大貝勒”的行列之外,地位上的下降對莽古爾泰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其實若是從此時起莽古爾泰能夠安穩下來,本本分分做好多羅貝勒的話,好歹能保住子孫後代的榮華以及現有的地位。但是莽古爾泰性格的缺陷之一便是“魯莽偏激”,他不甘心皇太極對自己的處置,想要爲自己出一口惡氣。

而對於莽古爾泰來說,想要出了心中的惡氣,最直接的辦法便是造反,直接殺掉皇太極。

在次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便是莽古濟,是整個大清結局最慘的公主,被皇太極下令凌遲處死,也是大清唯一一個被凌遲處死的公主。莽古濟雖然不是皇太極的親姐姐,但好歹也是同父所生,究竟有多大的仇恨讓皇太極對高貴的公主處以極刑呢?

其實莽古濟悲慘的結局,跟自己的弟弟莽古爾泰謀反有最直接的關係:

自莽古爾泰被降爲多羅貝勒以後,他的親弟弟德格類與親姐姐莽古濟、姐夫鎖諾木便會經常去探望。有一次趁着自己的弟弟還有姐姐、姐夫都在,莽古爾泰便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莽古爾泰的意思是:

既然自己已經徹底地得罪了皇太極,再想得到重用是不可能的了;爲了避免再被皇太極加害,自己向要先下手爲強,用“鴻門宴”除掉皇太極。

若是能成功自然是好事,若是失敗的話自己便自立爲王。

莽古爾泰的計劃讓在場的人很是驚訝,德格類勸說自己的哥哥不要魯莽行事,但是莽古爾泰對皇太極的“積怨已深”,誰也不能阻止他。

莽古爾泰成功了嗎?

自然沒有,而莽古爾泰之所以計劃失敗,是因爲他的姐夫鎖諾木背叛了他;因爲對鎖諾木而言,皇太極活着對自己的利益更大。

鎖諾木原先是蒙古敖漢部貝勒,歸降後金以後皇太極便將莽古濟嫁給了他(此時鎖諾木的前妻已死)。而且還賞賜了鎖諾木不少金銀珠寶,不僅如此,皇太極還讓自己的長子豪格娶了鎖諾木前妻所生的女兒,如此來算的話,皇太極與鎖諾木還是兒女親家。

鎖諾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便將莽古爾泰想要造反的事情委婉地告知了皇太極。

在這一年的十二月,莽古爾泰便突然病逝。

一位身強力壯、身經百戰的將軍怎麼會突然的病去世呢?最有可能的情況便是:皇太極得知了莽古爾泰的陰謀,將其處死。

天聰九年,莽古濟格格府上的冷僧機向皇太極控告莽古爾泰、德格類與莽古濟格格曾經一起盟誓謀害大汗,而且還有一位證人,便是莽古濟的丈夫鎖諾木。皇太極以“大逆不道”將莽古爾泰之前所有的封號、爵位全部收了回來。

我莽古爾泰已結怨於皇上,爾等助我,事濟之後,如視爾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鑑之。

在滿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父罪罪不及兒女。說白了就是父親犯罪,不會影響子女的前程。比如舒爾哈齊與褚英,都是被努爾哈赤幽禁處死的,但是他們的兒子照樣被重用。

但是皇太極不僅沒有重用莽古爾泰的子女,而且還廢除了莽古爾泰兒子宗室的資格,從黃帶子降成紅帶子。黃帶子是愛新覺羅後裔獨有的標誌,若是被撤掉了黃帶子,便不再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後裔了。

莽古爾泰是大妃所生的嫡子,雖說生母犯錯,但其實對莽古爾泰的前程影響不是很大;即便是不能繼承大汗之位,做一位戰功赫赫的王爺照樣可以保住後世子孫的榮華。但他所犯下的三次糊塗,次次致命,自斷前程:

第一次:在生母袞代被努爾哈赤休掉以後,居然爲了邀寵親自將生母弒殺掉,如此殘忍之人不僅不適合做大汗,連做人都不合格。

第二次:居然敢直接頂撞一國之君,而且還拔刀相向;這在當時是大不敬的死罪;皇太極沒有直接將其處死,只是將其降爲多羅貝勒已經是格外的開恩了。

第三次:被降爲多羅貝勒的莽古爾泰仍舊沒有悔改的意思,還想要造反殺掉皇太極。皇太極雖說是一個城府比較深的人,但他並不濫殺無辜,而且威望還是很高的,莽古爾泰想要造反,本身條件就很不成熟,魯莽行事只會自取滅亡。

莽古爾泰從雲端跌落谷底,可以說是自己的咎由自取得結果;只可惜連累了自己的後代,被革除了黃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