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青龍偃月刀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關羽有用過這種武器嗎

青龍偃月刀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關羽有用過這種武器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青龍偃月刀名聲大噪,關羽真的用過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三國演義》中,關羽手握青龍偃月刀,在三國故事中頻頻亮相,製造話題,成就了“武聖”的美名。就連《水滸傳》中,“天勇星”關勝自詡關羽後人,以擅使青龍偃月刀爲榮。表面上看,人和刀融爲一體,實質上關羽真的用過這把大刀嗎?

青龍偃月刀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關羽有用過這種武器嗎

上圖_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刀的神話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中,“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這把刀伴隨關羽的一生。“面如重棗,眉若臥蠶,綠袍金鎧,提青龍刀,騎赤兔馬,手綽美髯”,成爲關羽的標準形象。

在青龍偃月刀的助力下,關羽溫酒斬華雄、隻身斬顏良、官渡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衆多名將死於青龍偃月刀下。憑藉卓越的戰功,關羽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而青龍偃月刀在關羽知名度提升之後,有了“關刀”的外號,形成了獨特的“關刀文化”。一人一刀的神話,爲後世留下了充足的談資。

青龍偃月刀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關羽有用過這種武器嗎 第2張

上圖_ 唐代環首刀

漢將用漢刀

關羽用的什麼刀,是由所處時代決定的。兩漢時期,首次使用了大規模騎兵作戰。短兵相接之際,士兵迫切需要一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環首刀應運而生。這種刀單面開鋒,厚脊直刃,因有圓環狀刀柄而得名。

環首刀始於戰國,盛於漢唐。它經歷冶金、淬火、研磨、複合鍛造等工藝。環首刀的刀莖分爲通莖式、偏莖式、中莖式和寬莖式等4種。由於蒙古馬平均肩高128.4mm,環首刀的長度一般在90至100cm之間。

據《居延漢簡》記載:環首刀“視白堅未至鋒三分所而絕,此天下利善劍也。又視之身中生如黍粟狀,利劍也,加以善。”“白堅”和“黍粟”說的是刀在淬火過程中產生了馬氏體組織。有了淬火的加持,環首刀刃部鋒利,脊部堅韌,在格鬥中不易捲刃折斷。

山東蒼山曾出土過一把長刀,全長111.5cm,刀身銘文:“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涑大刀吉羊宜子孫”。“卅涑”是指“三十煉”,說明兩漢已經有成熟的“百鍊鋼”技術。經檢測,這把刀含碳量控制在0.6-0.7%之間。曹操曾下令製作5把百鍊刀,3把送給3個兒子,2把留着自用。

打量環首刀的外形,顯然和青龍偃月刀格格不入。事實上,關羽確實有過配刀。南朝學者陶弘景在《刀劍錄》透露:“關羽爲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採武都山鐵爲二刀,銘曰:‘萬人’,及羽敗,惜刀,投於水。”也就是說關羽愛刀如命,曾親自採鐵監造,製作2把“萬人”刀,敗走麥城後,他寧願將刀投入水中,也不願將刀留給敵人。從文獻資料可以推斷,關羽鍛造的刀很可能是環首刀。

陳壽在《三國志》記述:關羽“策馬刺良於萬衆之中”。當時關羽用的應該是漢軍常用的矛。其他雜史筆記也未見關羽使用青龍偃月刀的痕跡。綜上所述,漢末三國未出現青龍偃月刀這樣的長柄兵器。去除演義的濾鏡,關羽和青龍偃月刀是個美好的誤會。

青龍偃月刀的由來

事實上,青龍偃月刀是典型的宋刀。北宋兵書《武經總要》列舉了“刀八色”,偃月刀就是其中之一。此刀“刃前銳利,刀後斜闊,長柄,柄末端有鐏”。偃月刀因刀身鑲有蟠龍吞月的圖案,故此得名“青龍偃月刀”。

偃月刀屬於重型兵器,劈砍威力巨大,只是製作成本高,且形制過於笨重,不利於推廣。時至明朝,宋朝“刀八色”,只有四種留存。《武備志》記載:“即長刀、短刀、鉤鑲刀、僵月刀,後一種以之操刀,示雄風,實不可施於陣也。”表明青龍偃月刀只在操習上現身,不宜於戰鬥搏殺。

青龍偃月刀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關羽有用過這種武器嗎 第3張

上圖_ 清武舉人選拔

明清時期,青龍偃月刀登上了武舉的舞臺。萬曆年間,開設“將材”武舉,青龍偃月刀是“初場”中“刀”科的必考項目,整把刀重達120斤。“刀”科考驗的是考生刀術是否精湛,擇優錄取“術”和“力”俱佳者。崇禎四年(1631年)武舉會試中,考生王來聘和徐彥琦“能運百斤大刀”。

清朝時,武舉同樣少不了青龍偃月刀。大刀的重量分爲120斤、100斤和80斤等三號。應試者自選刀號,完成左右闖刀過頂、前後胸花舞等動作,所有動作必須一次完成。由此可見,青龍偃月刀“中看不中用”,揮舞此刀靠的是力量而非技巧。

人刀合一

出現宋刀配漢將的怪現象,必定事出有因。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通鑑綱目》中確立了“尊劉抑曹”的史學觀。關羽以匡扶漢室、忠君勇武的形象,贏得了儒家的青睞,取得了與“文聖”孔子並列的“武聖”地位。

在儒家的影響下,歷代帝王掀起一股造神運動。隋朝時,文帝下令修建玉泉寺,關羽晉身爲護法伽藍尊者。到唐朝,肅宗將關羽列爲孔子的從祀,列入皇家祭典的殿堂。進入宋朝,徽宗在21年間先後追封關羽“忠惠公”、“崇寧真君”、“昭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等封號。

元朝建立後,文宗爲了緩和民族矛盾,封關羽爲”壯繆義勇顯靈武安英濟王“。時至明朝,關羽的祭祀由”從祀“升級爲”專祀“。明亡清興,當權者進一步提升關羽的地位,封他爲“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賞宣德關聖大帝”。

青龍偃月刀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關羽有用過這種武器嗎 第4張

上圖_ 關羽 周倉

隨着關羽地位的提升,他的形象也在轉變。宋金時期,文學家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提到,濟源關公廟中,關羽手持的就是一把大刀。而北宋末期的一副畫像中,關羽身後的周倉手中舉的是一把介於屈刀和偃月刀之間的長柄大刀。

元初學者郝經將長刀、赤兔馬和關羽相互捆綁,關羽的形象從此定型。元末明初,文學鉅著《三國演義》問世。作者羅貫中刻意強化關羽的武聖形象。關羽揮舞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豪氣蓋世,給讀者留了深刻印象。伴隨着《三國演義》影響力的擴大,青龍偃月刀穿越到漢朝,成了關羽的標配。有了官方的認證、戲劇的推廣和小說的普及,青龍偃月刀和關羽達到了人刀合一的境界。

青龍偃月刀的由來是什麼樣的 關羽有用過這種武器嗎 第5張

上圖_ 毛宗崗父子的《三國志演義》

明末清初學者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點評:關羽“是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明朝文獻學家王圻在《三才圖會·器用》稱讚:“關王偃月刀,刀勢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中以此爲第一。”當現實和夢想交織,“名將第一”和“刀類第一”強強結合,封建統治者、傳統文人和普通百姓各取所需,塑造出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形象。

參考資料:

【1】李 長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背後的祕密》

【2】陳 偉 《青龍偃月刀與刀文化》

【3】秦延景 《漢魂唐魄:細說環首刀》

【4】宋 傑 王雙源 《關羽形象的生成演化與影響因素》

【5】李建軍 《明代的武舉制度》

【6】馬明達 《清代的武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