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張飛和劉備不是情深義重嗎 張飛死後劉備爲何只輕聲說了四個字

張飛和劉備不是情深義重嗎 張飛死後劉備爲何只輕聲說了四個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後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爲始,結合天下大勢與三兄弟的發展,爲後人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羣雄爭霸篇章。

只不過三兄弟真是情深義重嗎?結合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後,輕聲說出的四個字,進行分析,答案或許並非如此。

諸葛亮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才真正看清了劉備的真面目。當然,相關分析僅從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學》角度出發,亦不必當真。

張飛和劉備不是情深義重嗎 張飛死後劉備爲何只輕聲說了四個字

劉備的表現

話說《三國演義》第八十回,聽聞張飛死訊之後,劉備頓足曰:“噫!三弟休矣!”

倘若翻譯白話文,意思也就是四個字:我知道了。正是因爲這一態度,諸葛亮逐漸看清劉備真面目。

自己侍奉的主公,內心更加關心的事情,或許只是天下霸業。至於兄弟的損失,不過是爭霸路上的折損。這種說法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可身爲爭霸亂世的雄主,沒有如此魄力,又怎麼可能取得成功?

張飛和劉備不是情深義重嗎 張飛死後劉備爲何只輕聲說了四個字 第2張

就像劉備於公元221年稱帝,對外宣稱是漢獻帝劉協已死。可根據相關資料調查發現,劉協一直活到了公元234年,甚至比劉備活的時間還長。

一直自詡爲漢室宗親,一心想要光復漢室的劉備。在劉協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自立爲王,豈不是以下犯上?

既然忠心之至,那麼劉協還在,劉備就沒什麼理由稱帝纔對。倘若在之後的發展中,諸葛亮真就打下了魏國,劉備應該如何與劉協相處。

因此,僅憑這一點來說,劉備此時面對劉協的心態,其實就有點類似於,朱元璋面對小明王的心態。反正都是皇帝,誰當不一樣呢?藉助這件事情推導劉備對張飛之死的態度,劉備的冷漠,似乎也合情合理。

關羽死後,劉備明面上是爲關羽報仇,可誰能判定他不是爲了收復荊州而出兵?爲了達成這一目的,張飛的死亡,不僅無法阻止劉備“復仇”的決心,甚至還讓他看到了哀兵必勝的希望。

只不過劉備未曾預料到,他將要面對的大將,是繼周瑜之後,東吳又一領袖人物——陸遜。

張飛和劉備不是情深義重嗎 張飛死後劉備爲何只輕聲說了四個字 第3張

火燒七百連營,不僅讓劉備元氣大傷,也讓他回憶感慨曾經和關羽、張飛這兩兄弟一同打天下的場景。

尋常人總是疑惑,既然劉備無情,又怎會如此多愁善感?其實這並不衝突。

就像人們印象中的曹操,奸詐狡猾,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曹操依舊能夠做出《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人性的複雜

此外,人性的複雜和變化,也往往超乎想象。年輕時候的劉備,能夠和張飛、關羽兩人結義兄弟,這是他還沒能掌握一定勢力的情況下,對未來充滿希望。

食則同桌,寢則同牀,也說明劉備此時,是發自內心地看重這兩個兄弟。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說不定真就只能一直織鞋販履。

爲了報答這份恩情,哪怕張飛多次喝酒誤事,丟了城池,劉備也從沒放在心上。

張飛和劉備不是情深義重嗎 張飛死後劉備爲何只輕聲說了四個字 第4張

劉備擁有的不多,所以失去的自然也不多。說難聽點,以微弱的成本,換來兄弟之間更深厚的感情,並不算虧。

可隨着諸葛亮的加入,當劉備聯合東吳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後,劉備的整體發展越來越快。

荊州、益州、漢中,諸葛亮曾經制定的戰略計劃,逐步實現,劉備似乎已經看見天下之主,在朝着自己招手。

他必須剋制,尤其是臨近成功的前一刻。倘若因爲自己的疏忽導致功敗垂成,一定悔恨無比。

只是就在發展逐漸走向正軌時,關羽出事了。分明只是讓他守住荊州,爲何要自作主張地挑釁東吳、曹魏兩個政權。

劉備憤怒,即將統一天下的基業,怎能因爲關羽的失誤而放棄。他對外宣稱是爲關羽報仇,實際上卻是想要將荊州這一戰略要地再奪回來。

諸葛亮不知道其中利害關係?爲什麼他還要阻止?因爲諸葛亮還有時間,劉備卻自認沒有太多時間。當兩人追求的進度不一樣,分歧自然就理所當然了。

張飛和劉備不是情深義重嗎 張飛死後劉備爲何只輕聲說了四個字 第5張

此時,諸葛亮能夠理解劉備所做的一切,卻還是嘗試阻止,他依舊希望劉備能夠循序漸進。直到劉備說出“我知道了”,諸葛亮也終於明白了劉備的心意。

天下給了他爭霸的機會,如何能不珍惜把握。此次進攻荊州,成,則爲奪取天下打好基礎;敗,則註定與天下命中無緣。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位高權重之人,終究免不了一賭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