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真正的魏延,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魏延驍勇,欲以奇兵間道與大軍會,孔明信用其說,安知三秦之不歸於漢?——程公許

魏延是三國時期一個備受爭議的武將,有人說他是劉備麾下不輸於關羽張飛的存在,也有人說他是蜀漢陣營的叛徒,諸葛亮更是說他腦後長着反骨。

那麼,真正的魏延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他的故事。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演義中,一個長着反骨的大將魏延

《三國演義》中魏延第一次出場是在第53回,原本他屬於劉表勢力範圍之內,但劉表去世、曹操大軍來犯時,魏延想要投靠當時的劉玄德劉備。

可惜的是,他從襄陽出發一路追趕都沒看到劉備的影子,無奈之下只能投靠長沙的韓玄。然而,韓玄與《水滸傳》中的王倫很像,嫉賢妒能的他責怪魏延傲慢無禮,隨後便把他放置在一旁。

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擊敗曹操開始瓜分荊州各郡縣,西征的劉備兵臨長沙城下。黃忠因與關羽惺惺相惜戰場上手下留情,韓玄知曉此事後便要斬殺黃忠,魏延及時趕到殺韓玄、獻城池給劉備。

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衆共殛之。

按照《三國演義》中投降的規矩來看,魏延殺了劉備的敵人且又把長沙城先給了他,理應得到蜀漢陣營的款待,可是諸葛亮卻對魏延並不感冒,甚至還說他殺其主、獻其地爲不忠不義之人。

這樣的人若是駕馭的好是一員大將,若是駕馭不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孔明這樣一種先入爲主的觀念主導了他後半生與魏延的關係,兩人雖是同事卻心中暗藏殺機。

除了此事之外,諸葛亮更是拿魏延與當年的呂布來比較,並且說出了那句歷史上流傳千年的一句話: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也正是因爲這句話,使得魏延在歷史上無法翻身,一直被認爲是“準叛徒”的代名詞。

不過,劉備當時勢單力薄、身邊缺人,制止了諸葛亮殺魏延的做法,隨後將其留在身邊效力,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三國演義》中,魏延與諸葛亮第二次矛盾的較量開始於第一次北伐。當時,魏延想要率領五千騎兵從子午谷偷襲長安,這樣可以快速取得戰爭的勝利,但諸葛亮卻拒絕了他的提議。

影視劇中,被拒絕的魏延惱怒不已甚至想要造反,而諸葛亮也因猜忌魏延關鍵時刻沒讓他去守衛街亭,以至於馬謖大意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全面失敗。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2張

第一次北伐產生的矛盾在第五次北伐時期開始爆發,諸葛亮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刻,爲了完成“幸福漢室,還於舊都”的願望,擺孔明燈向上天借命。

可是,關鍵時刻魏延突然闖了進來,孔明燈被大風熄滅,不久後諸葛亮因病去世。很早之前,孔明就料到魏延會趁自己去世造反,便提前把馬岱安插在他的麾下做臥底。

當魏延造反時,他連續喊叫三聲“誰敢殺我”,馬岱手起刀落斬殺魏延,蜀漢陣營中一場危機重重的軍事政變被遏制在萌芽中,後人誇讚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同時,也怒罵魏延是一個小人。

說道這裏不免讓人產生疑惑,魏延從長沙就開始跟隨劉備,而他第二次大篇幅出現在讀者的視野中則是在北伐期間,那麼這中間一段時期發生了什麼,爲何羅貫中不寫呢?

這是因爲若是他寫了,魏延的人設就與既定的節奏相矛盾了,換句話來說,現在《三國演義》中魏延的人設是虛假的,他是一個一個被小說“坑慘”的五虎大將。

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小說的傳播度比正史要廣泛、速度快,所以魏延纔會被誤解成惡人。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魏延堪稱蜀漢最強戰力。

歷史上真實的魏延

《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是在長沙投靠劉備的,這一種說法是錯的。

劉備進入巴蜀之前,魏延就已經有了自己的隊伍,也就是古代所說的“部曲”,相當於個人家族的私兵,由此觀之魏延的家族實力不容小覷。

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後,劉備開始進入巴蜀之地謀求大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魏延加入劉備陣營的,並且還把自己身邊的軍事力量獻給了他,比諸葛亮投靠時資本要雄厚的多。

以部曲隨先主入蜀。

劉備入蜀的第一戰就是與劉璋的戰鬥,那個時候他身邊的部隊不足萬人,卻要面對強大的益州軍隊。此戰中,魏延率部平定廣漢郡立下赫赫大功,被封爲“牙門將軍”。

牙門將軍類似於主帥帳下的副將,同時他本人也必須驍勇善戰、萬夫莫開,同一時期劉備曾授予趙子龍同樣的官職,可見他對魏延是何等的信任與褒獎。

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3張

2年後,劉備率領大軍攻打成都,魏延依舊隨軍並幫助劉備攻克了重鎮雒城,城高池深的成都才得以拿下。

魏延是在公元211年加入劉備陣營的,一直到公元219年都在爲劉備南征北戰,其功勞不弱於張飛。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再漢中進行大決戰,最終劉備棋高一招擊潰了曹魏部隊,獲得了在漢中之地的主動權,他也自封爲“漢中王”。

從“漢中王”三個字來看,劉備似乎想要效仿當年的劉邦“還定三秦、入主關中”,其實不管他是不是這樣想得,漢中之地都不能夠有絲毫丟失的危機,因爲它是出入巴蜀的交通要地。

蜀漢的首都在成都,劉備自己還需要不斷去其它地方征戰、擴充地盤,無法親自鎮守這一關鍵要地,而選擇鎮守的人必須要信任度高、實力很強。

劉備選擇關羽鎮守荊州,一方面是因爲關羽的綜合能力很高,另一方面是劉備非常信任他,結合這一件事情來看,蜀漢陣營中的許多人都認爲鎮守漢中非關羽莫屬,張飛自己也是這樣認爲的。

衆論以爲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就在這個時候,劉備卻站了出來告訴大家並不會選擇張飛鎮守,他心目中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人選,此人便是“以部曲隨先主入蜀”的魏延。

也就是說魏延一下就從“牙門將軍”成爲了“漢中太守”,中間至於被提升了多少個級別無從得知,但蜀軍陣營中的將領聽到這個消息後皆大吃一驚。

一軍盡驚。

漢中太守的最低標準爲“重將”,那麼魏延有這個實力嗎?從他和劉備的一番對話就可以看出來,魏延還是很有自信的,最起碼能夠抵擋住曹魏的進攻。

某一此劉備舉行宴會,宴會之上詢問魏延:

“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意思就是你以後怎麼做)

魏延的回答簡單卻振聾發聵: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至,請爲大王吞之。”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4張

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若曹操再帶領大軍來犯,我將會帶領十萬之衆爲您拿下他,劉備聽到他這樣說非常高興,後來還加封魏延爲鎮北將軍。

漢中太守、鎮北將軍皆是蜀漢一等一的官職,尤其是漢中太守,劉備將這麼一個重要的職位交給他,怎麼可能像《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劉備不信任魏延”。

從公元219年魏延開始當漢中太守,此後將近十年的時間此地都穩如堡壘,可見劉備選人的眼光有多麼獨到。

除了劉備與魏延的關係好之外,諸葛亮與魏延的關係也不想演義中描繪的那樣差勁。

劉備死後諸葛亮爲了完成他的遺願開始北伐,第一次來到漢中時就任命魏延爲前鋒,並封他爲涼州刺史。在北伐期間,魏延屢立戰功先後被封爲徵西大將軍、南鄭侯。

遷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從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可以看出來,諸葛亮是信任魏延的並且還加以重用,由此可見《三國演義》將魏延坑的有多慘,當然最慘的還不是這些事情,而是子午谷奇謀和諸葛亮密謀殺魏延的故事。

真相到底如何

子午谷奇謀源於第一次諸葛亮北伐,楚漢爭雄時期韓信就是從漢中一帶偷偷出巴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幫助劉邦入主關中,建立了不世之功業。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他想要效仿韓信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便向諸葛亮提出自己的觀點,率領五千騎兵從子午谷而出並與諸葛亮在潼關匯合,只是諸葛亮沒有答應而已。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亮制而不許。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分歧,主要是兩人的戰略規劃不同,魏延是想要佔據潼關進而威逼長安城,這樣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幸福漢室,還於舊都”。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5張

但諸葛亮所想的卻不同,他第一次北伐的目的並不是爲了進攻長安,而是爲了西北隴右的養馬之地,以那塊土地爲基礎不斷增強蜀軍的騎兵力量,而後再徐徐圖之。

如此纔有了後來的街亭之戰,街亭處於隴右和長安中間,亦或者說曹魏想要救援隴右就必須要通過街亭,所以這個位置非常的重要,奈何諸葛亮身邊無大將可用。

趙雲帶領疑兵去其它地方吸引曹魏大軍,可以說魏延是諸葛亮手下唯一能震懾魏軍的大將,不可能讓他來守衛街亭這個說重要不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的地方,畢竟只要拿下隴右有很多隘口可以讓蜀軍與漢中取得聯繫

只可惜馬謖不聽諸葛亮的建議,選擇在山上駐紮阻擋曹魏大軍,最後被張郃困死在山上,沒能爲蜀軍打隴右爭取到足夠的時間,無奈之下諸葛亮不得不全面撤軍,撤軍途中可謂是損失慘重。

或許也是因爲如此吧,魏延心中多少有些不滿意這個結果,嘴裏經常唸叨着要是你早早採用我的奇襲計策,也就不會出那麼多的“幺蛾子了”,同時感慨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施展。

延常謂亮爲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由此觀之,魏延心中對諸葛亮不滿不是因爲他不採用子午谷奇謀,而是從結局反推結果的一種理解,若是諸葛亮成功拿下隴右估計也就不會有這句話了。

至於魏延因不滿想要害死諸葛亮,而諸葛亮害怕魏延造反臨死前吩咐馬岱殺死他,這也是一種無稽之談,屬於《三國演義》對魏延的一種抹黑。

《三國志》中有這樣一句話,解釋了魏延最後因何被殺: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魏延平時善待士兵、養門客,再加上他本人勇猛過人、驕傲自大,所以很多人都非常畏懼他、躲着他,這樣的性格爲他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很顯然就是一個翻版的關二爺。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6張

諸葛亮臨死前的確把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叫到了身前,但主要交代的事情就是大軍撤回漢中的問題,並沒有說如何陰謀殺死魏延。

甚至於諸葛亮已經預料到魏延會不聽軍令,但他依然沒有說要殺死他,而是對着姜維、楊儀和費禕吩咐到:

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說完這些諸葛亮就死了,既然如此,魏延又爲何會被多人聯合殺害呢?從某個角度來說,魏延被殺與諸葛亮沒有絲毫的關係,也與兩人的矛盾沒有絲毫的關係,更多的像是一場權力的爭奪戰。

諸葛亮死後,楊儀讓費禕先去探探魏延的口風,魏延向費禕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層就是諸葛亮死了將其厚葬就行,我也可以帶領大軍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第二層意思就是,我魏延是何等高傲之人,怎麼可能會當楊儀的部下,給他斷後,還讓費禕和他一起繼續北伐事業。

吾自當率諸軍擊賊……當爲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費禕聽到魏延這麼說,以“與楊儀商量此事”趕緊離開了,費禕顯然不是和楊儀商量此事,而是去找楊儀是商量下一步撤軍行動,而楊儀則按照諸葛亮的安排自行撤軍,不管魏延。

無意間,魏延的手下知道了諸葛亮死前的安排,於是他便先行率領大軍撤走並且燒了沿路的棧道。當時,魏延與楊儀都向劉禪上書說對方有叛逆之心,但朝中相信楊儀的人更多,以至於魏延孤立無援。

琬、允鹹保儀疑延。

後來,楊儀通過其它渠道進入蜀中,魏延守住南谷口不讓楊儀等人進入。此時,楊儀讓何平在谷口大喊魏延違背諸葛亮的意願,手下的將士不明真相以爲魏延真的要造反,直接不聽他的指揮了。

魏延只能夠帶着自己的兒子逃亡,最後被馬岱帶領的大軍所斬殺,而後楊儀誅殺了魏延的三族,還踩着他的頭顱怒罵不已。

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義中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7張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魏延是被費禕、楊儀等人用陰謀玩死的,因爲魏延最大的弊端就是朝中沒有人支持,最後楊儀對待魏延的頭顱也可看出他殺魏延是出於私仇。

當然,想要奪權的楊儀最後也沒有好下場,他被着了費禕的道,最後被劉禪給殺了。自此之後,諸葛亮時期一文一武最強的兩個人都死了,費禕後來成爲了蜀漢的丞相。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