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公孫瓚臨死之前,給了劉備什麼樣的暗示?

公孫瓚臨死之前,給了劉備什麼樣的暗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公孫瓚臨死之前,給了劉備什麼樣的暗示?劉備又有沒有把他的暗示放在心上呢?

說起三國時期常勝將軍趙子龍,他的美名可是名傳千年,也深得民間百姓的厚愛。但唯一不足的是趙雲雖然頗受愛戴,但是子龍的一生卻過得非常不舒心。爲什麼呢?爲將者,要麼爲名,要麼爲利。但是趙雲卻不爲名不爲利,但即便如此,趙雲同樣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這到底是爲什麼?

趙雲,乃是繼關羽張飛之後,加入劉備集團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趙雲算得上是蜀漢集團的元老級別人物。但是,劉備在稱帝之後,給趙雲的官職,仍然是一個“雜號將軍”,趙雲的權利,從本質上來說,沒有絲毫的改變。

很多人搞不明白,趙雲前前後後,跟隨劉備出生入死,差不多30個年頭,爲什麼劉備就沒有讓趙雲獨當一面。給他類似,關羽、張飛一般的軍權?這的確是讓人費解,在道理上來說,蜀國的將才,人力,均不如,曹魏、東吳。

公孫瓚臨死之前,給了劉備什麼樣的暗示?

而像趙雲這樣百年難遇的大將,更是少之又少,劉備對他應該大加重用,以達到震懾天下的作用。但事實上呢?劉備卻只是讓趙雲負責自家,家小的相關護衛工作。

劉備的這個操作,完全是大才小用。更何況,在劉備身邊還有一員猛將,此人亦是跟隨劉備出生入死,他正是陳到,陳到這個人的武藝非常高,而且善於訓練士卒。他曾經是劉備的徵西將軍,當年劉備在夷陵大敗而逃也是這個陳到,爲劉備阻擊吳軍,這才讓劉備順利地逃出昇天,來到白帝城。

陳到後來,成爲永安都督,成爲蜀漢“白毦兵”的第一任統帥。而陳到的武藝,在歷史上的評價,他僅次於趙雲,像這樣一個人,完全可以匹敵曹魏的許褚等猛將,同時陳到對劉備亦是忠心不二。如果劉備用陳到來護衛家小,保障宮庭安全,想必也是不會有失。

公孫瓚臨死之前,給了劉備什麼樣的暗示? 第2張

即使陳到一人不能勝任,劉備還有其他的人選,例如:廖化,李嚴,麋芳等。特別是麋芳,他是劉備舅子,讓他來負責宮內防衛問題也是非常合適的。如此一來,劉備便完全可以把趙雲這員大將利用起來。

劉備既可以讓趙雲協助關羽鎮守荊州,又可以讓趙雲防禦南中地區。總之,可以讓趙雲發揮更大的價值。如果,趙雲協助鎮守荊州,那麼荊州根本不可能會輕易落到孫權手中。如果讓趙雲守南中,那麼南中地區的孟獲勢力也不會那麼狂妄,畢竟常山趙子龍的威名擺在那裏。

然而劉備卻並沒有讓趙雲過多的參與軍事行動,甚至在劉備兵敗夷陵之後,趙雲的職位仍然只是一個“翊軍將軍”,當年趙雲七出七進,漢水之戰退曹軍,這些戰績只是趙雲的機動性用兵。縱觀趙雲一生,他基本沒有多少兵權。

對於將才嚴重缺乏的蜀漢來說,劉備他爲什麼如此荒廢趙雲呢?這還得從公孫瓚臨死之前的兩個暗示說起。

公孫瓚乃是趙雲的第一任主公,因此公孫瓚對趙雲的看法直接決定了日後趙雲在劉備之處的待遇。即使是不能決定趙雲的職位和俸祿,但最起碼劉備會參考師兄公孫瓚的意見。那麼,公孫瓚對趙雲有什麼樣的評價呢?這與劉備後來不用趙雲其實有着很大的干係。

公孫瓚臨死之前,給了劉備什麼樣的暗示? 第3張

在公孫瓚臨死之前,曾經特意給劉備留下了兩個暗示。

公孫瓚,乃是劉備同門師兄,他和劉備一樣都是出自於東漢末年經學家盧植之手。換句話來說,劉備、公孫瓚乃是同門師兄弟,這也正是爲什麼當年劉備會去投奔公孫瓚的原因之一。

在公元178年-184年,公孫瓚的聲名已經威震塞外。在公元191年時,公孫瓚又帶兵大破黃巾,其聲名又更進一步。《後漢書》: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從這裏便可以看出公孫瓚的確是一個將才,而此時的劉備呢,還要藉着曹操的面子去佔天下19路諸侯的虛位。

在公孫瓚聲名大震之後,劉備便前去投奔了他。不過在公孫瓚這裏劉備並沒有討到好的差事,只是說勉強過日子。當時還是由於袁紹的壓力,公孫瓚才表劉備爲別部司馬。不過,讓劉備感到慶幸的是,他在師兄公孫瓚這裏遇到了趙雲。

遇到趙雲,並且和趙雲深交,可以看得上是劉備的意外收穫。在《雲別傳》中有一段記載: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托。雖然與趙雲相遇,但是後來趙雲卻因爲兄長去世,不得不告辭於公孫瓚。同時,亦與劉備辭別。

後來,直到劉備投奔袁紹之後,才與趙雲再次相遇,這時候的劉備終於明白,一定要自己帶團隊,早年的口號宣傳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於是,聯合趙雲,關羽、張飛在大富商麋竺的支持之下終於開始拉團隊。

不過呢,在劉備初創團隊到夷陵兵敗,在這長達數十年之久的創業時光裏,劉備始終沒有重用趙雲。因爲,劉備明白,公孫瓚臨死前的兩個暗示非同尋常。

首先來看一下,第一個暗示。其實這個暗示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到,趙雲可能隨時換主公。

當年趙雲投奔公孫瓚時,公孫瓚曾經問了他一個問題。當時公孫瓚的勢力遠不如袁紹強大,特別是在冀州一帶,當時公孫瓚就問趙雲,爲什麼要來投奔於他?

當時趙雲說了這樣一段話,如今天下大亂,況且不知道到底誰纔是真正的天下明主,我只能尋找一個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如此一來纔可以解決百姓的危機,儘可能的減少戰亂帶給百姓的負面影響。(具體可參考,雲別傳之中的記載。)

從趙雲的話之中,聽出了很多有料的東西。首先,趙雲他並不是完全給公孫瓚打工。說白了,如果公孫瓚沒有能力,是一個庸主,那麼趙雲便隨時會離他而去。其次,趙雲所追求的乃是一個實施仁政的地方,換句話來說就是,他不管這個實施仁政的人是誰?只要能夠按照這個要求來做就行。

公孫瓚與趙雲的對話,後來的劉備肯定是知道的,況且劉備還與趙雲有深交。在當時的亂世之中,想要做到實施仁政是非常困難的,最起碼實力要允許,(兵力,財力,物力,這些都要跟上),在當時有這樣實力的諸侯並不多。

而劉備呢?他已經在天下間宣傳了好多年的,“大漢皇室之後,匡扶漢室天下,還百姓安定。”,劉備的這個職業規劃,可以說與趙雲的理想是基本一致的。但劉備深知,能夠在公孫瓚的面前說出如此高度的話,這個人想要真正駕馭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是一輩子。

在公元214年,也就是劉備帶人平定了益州之後,劉備打算把所得的百姓房屋、財物,賞賜給手底下的兵士。趙雲此時立馬站出來說,這樣做不妥,一來百姓剛剛遭受戰亂之苦,我們新來應該給百姓恩惠,如果再奪他們的房屋,百姓何如?

聽完此話,劉備沉默,只得應允了趙雲。但同時,在劉備心中也知道,趙雲這個人絕對是心懷百姓的儒將,如果哪天自己的動作有違天下百姓,那麼趙雲便可能會有所行動。

第二個暗示,公孫瓚臨死之前有一個荒唐的動作。

公孫瓚比劉備出名要早得多,不過他的腦子似乎遠沒有劉備那麼靈活。公元195年,鮮于輔、齊周、鮮于銀與公孫瓚交戰,加上有袁紹相助,公孫瓚所部損失慘重。《後漢書》:興平二年,破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瓚遂保易京,開置屯田。看看這個曾經威風八面的白馬將軍,如今只得在易河修建營壘,屯田以待時機。

但是在這段時間裏,公孫瓚不再思考如何退敵,如何發展。而是做了一個荒唐的動作,當時公孫瓚下令讓兵士們修建戰壕,然後在戰壕之上再堆放高達5、6丈的土丘,然後公孫瓚自居中間戰壕,單是這個戰壕的高度就達十餘丈,當然了此乃是公孫瓚自己的防禦之策,也還算是比較正常。

但是後面一個做法讓人不得不憤怒,《後漢書》:居於高京,以鐵爲門。斥去左右,男人七歲以上不得入易門。專侍姬妾。這個做法,就完全是建立了自己的小天堂,只顧自己享樂,完全不顧百姓死活。

在史料中有這樣一個記載:是時,旱、蝗,谷貴,民相食。可以看看當時的百姓想要活下來實在是太難了,但是公孫瓚呢?他完全不考慮百姓的安危,這一點與趙雲當時所說,“仁政而施”完全是背道而馳。

隨後,公孫瓚被袁紹打敗,兵敗自焚。那麼,這一點對於劉備來說有什麼作用呢?很簡單,師兄公孫瓚的事例,劉備肯定會深思,同時公孫瓚的做法也會讓劉備自醒,否則最終只能和公孫瓚一樣,引火自焚。

對於公孫瓚這一個案例,也算是暗示吧。劉備他只能爲百姓謀福利,擴充地盤,否則劉備也將會成爲下一個公孫瓚。而對於趙雲來說,他亦不會讓劉備有此違民之做法。試想當時如果趙雲還繼續跟隨公孫瓚,想必根本等不到公孫瓚的“安樂窩”建立起來,也就被趙雲給毀了。

公孫瓚臨死之前,給了劉備什麼樣的暗示? 第4張

倘若真的如此,劉備也就更加不能重用趙雲了。如果趙雲在蜀漢有權有勢,自己很難把控大局,特別是有違背大義之時。就像當年,劉備執意東征一樣,趙雲雖然反對了,但是趙雲此時並沒有軍權,也只能動動嘴巴。如果,有兵權,那麼劉備就很難進行東征了。

同樣的道理,把趙雲安排在內宮之中,或許也是劉備對自己的一種自省吧,看到趙雲就會聯想到整個天下百姓。畢竟,身邊有一個心懷百姓的儒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