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間印象 > 科學探索 > 番茄蛙有哪些形態特徵?一般都分佈在哪裏呢?

番茄蛙有哪些形態特徵?一般都分佈在哪裏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知道大家對番茄蛙有了解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番茄蛙相關的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番茄蛙品種簡介

番茄蛙有哪些形態特徵?一般都分佈在哪裏呢?

番茄蛙

番茄蛙的外觀非常惹眼,它們主要分佈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岸。值得注意的是,番茄蛙的外表雖然漂亮,但是它們的表皮中含有防衛性毒素,這種毒素會讓冒犯者感到劇烈的疼痛。

中文學名:番茄蛙

拉丁學名:Dyscophus guineti

別稱:安東吉利紅蛙、安通吉爾灣姬蛙或安東暴蛙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兩棲綱

亞綱:滑體亞綱

目:無尾目

亞目:新蛙亞目

科:狹口蛙科(姬蛙科)

亞科:暴蛙亞科

屬:暴蛙屬

種:番茄蛙

分佈區域:馬達加斯加島東岸

番茄蛙外形特點

番茄蛙的外觀非常漂亮,但是它們的表皮中是含有防衛性毒素的,所以千萬別隨意的對番茄蛙動手動腳。番茄蛙並不擅長跳躍,所以人工飼養的時候可以不用加蓋。

番茄蛙的雄性體長60-65mm,雌性90-95mm。若遇威脅時會如同蟾蜍般將身體膨脹籍以威嚇敵人。番茄蛙雖然好看,但是您可別對它們動手動腳,它們漂亮表皮中可是含有防衛性毒素的,這種毒素足以使冒犯者感到劇烈的疼痛。雄性番茄蛙(tomato frog)體長60~65mm,體重約410克;雌蛙體型略大,體長90~135mm,體重約230克,大小和拳頭差不多,通體鮮紅,長得像個熟透了的西紅柿。

番茄蛙飼養環境

番茄蛙有哪些形態特徵?一般都分佈在哪裏呢? 第2張

番茄蛙

番茄蛙在野生環境下是生活在熱帶沼澤地區的,體長一般在8-10釐米,人工飼養番茄蛙需要爲它們準備一個合適大小的飼養箱,並且也要注意飼養環境的要求。

飼養番茄蛙的空間要儘可能寬闊一些,其間2/3是陸地,1/3是水池,因爲其不善於跳躍,故沒有加蓋。實際上我覺得還應該再大一點,因爲在這樣的環境裏,仍然覺得它們時而急迫。爲它們鋪設的低材都是比較乾淨的,怕不潔會導致挖坑的時候細菌感染。起初使用無菌土和無菌樹皮的混合物,後來乾脆改爲鮮水苔。花店裏經過壓縮包裝的水苔最好不要用,因爲含有過多的防腐劑。造景植物上簡單地使用了幾棵鳥巢蕨,直接連花盆一起埋到墊材裏面,情調還是不錯的,管理起來又方便。用了幾塊小沉木和大卵石塔建了幾處躲避所,它們也滿喜歡的。水池裏也種植了粗生的水草,還放了些小魚測試水質。並且安裝了生物過濾系統,以減少換水的壓力。光照用了一根40w喜萬年的水草鹵素燈管,適合植物緩慢生長,而又不過於明亮。

番茄蛙餵食要點

番茄蛙的外形非常漂亮,它們通體鮮紅,外形酷似一個熟透了的西紅柿,所以命名爲番茄蛙。人工飼養番茄蛙除了要注意爲它們佈置一個合適的飼養環境,給番茄蛙餵食營養均衡的餌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番茄蛙是一個守株待兔的狩獵者,從來不到處尋覓食物。只是坐下來耐心地等,等昆蟲路過它的面前就一口吞下。經過訓練可以用鑷子加着餌物餵養,但絕不吃昆蟲、蠐螬、蠕蟲以外的東西。一般提供的餌料就是蟋蟀。若夏天去野採,也可爲其帶回蚱蜢、蝶蛾等,就算是過年。蟋蟀在投喂前要裹上鈣粉和維生素,但不必每餐都有。一般成年的番茄蛙可隔一天喂一次,若不是用鑷子夾着喂,則必須看着蟋蟀被吃完,方可離去。不能讓蟋蟀和番茄蛙一起過夜。蟋蟀有尖利的板牙,有時會嗑咬蛙的皮膚造成感染,沒有吃完的蟋蟀必須取出。

在沒有蟋蟀的時候也可以投喂大麥蟲,在國內的水族市場上大麥蟲較蟋蟀更容易買到,不過不能長時間餵給,大麥蟲的表皮太不容易消化了。幼年的番茄蛙不能吃下成體或亞成體的蟋蟀,而目前國內又無法購買到殘翅果蠅,因此,只能用黃粉蟲餵養。但黃粉蟲和大麥蟲一樣具有難以消化的殼,但它們每會經常脫皮生長。剛脫了皮的蟲子,嫩白得很,也好消化,含鈣、磷也高。最適合給小嘴巴的幼蛙食用,不過需要多飼養一些黃粉蟲,每天尋找脫皮的個體。不過黃粉蟲在多次脫皮後就會化蛹不能再使用,這個時候就要購買新的了。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