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間印象 > 歷史劇 >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講的壯族的故事嗎?什麼時候上映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講的壯族的故事嗎?什麼時候上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0月31日,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影片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獻禮片,由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乾鵬印象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國悅文化傳播有限公聯合出品,請來了國家一級演員劉之冰、著名內地女演員顏丹晨等在內的衆多中青年實力派戲骨的鼎力加持,體現了整個製作班底對這部劇的重視和匠心精神。電影原創劇本還獲得了第26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劇本徵集優秀劇本獎。導演馬會雷用飽滿的鏡頭語言,將人物打上了明顯的時代烙印,讓時代顛沛流離後的愴然、美好碎裂後的包容一一呈現,那個時代最耀眼的青春和熱血在胸腔裏噴發燃燒,即使灰燼之後都足以燎原。總有人說這是個浮躁的年代,人的靈魂漸入麻木,夢想和情懷支離破碎。很慶幸,我們雖赤手空拳來到這世間,卻還有勇氣願意親手爲無數人們締造心中的田野和遠方。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講的壯族的故事嗎?什麼時候上映

每個時代都引人思考,那些情懷飽滿又波瀾壯闊的時代特性,長空遙想總讓人熱血沸騰~幸甚,我們還擁有影視語言這種得天獨厚的表達方式,將人性裹挾其中,深刻、痛苦、眷戀、懷想……歷史的洪流將大千人事投擲其中滾滾向前,然後悄無聲息匯入萬家燈火。

堅守情懷 大愛無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進入了一個崇尚速食主義的時代,似乎時間怎麼也慢不下來,持有“天涯海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這種樸素情懷的純真感早已被社交媒體所打破。比起尋找,比起等待,大家現在似乎更習慣於套路和捷徑。但這並不代表着年輕一代失去對過去的好奇心。

關於父母所生活過的年代,他們的愛情是什麼樣子,他們的生活方式對比當下,有何不同,我們都全然不知。也許正是因爲如此,《又是一年三月三》這部影片在開拍之際就充滿神祕魅力,吸引覆蓋的受衆從60後70後、80後甚至到如今以90後爲主體的年輕一代。每個時代的意志和氛圍都是不同的,而其中各人所處的處境都有不同的動人之處。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講的壯族的故事嗎?什麼時候上映 第2張

影片《又是一年三月三》圍繞着愛的等待和犧牲主題,將主人公知青時期單純而美好的感情深度呈現,並以他多年後再次回鄉這條主線展開,在如今這個文化快餐化的社會裏,不忘初心顯得彌足珍貴。沒有刻意煽情,有的只是基於對生活本身的探討延伸。影片圍繞愛的等待與犧牲主題,將主人公知青時期單純而美好的感情深度呈現,充滿了正能量。

時隔多年,重新走回之前的歷史漩渦,電影的創作團隊想要的並不單單是記錄一個歷史事件,而是選擇站在人的角度,儘量客觀地來看人物所見證的時代變化。故人相見與時代變革相呼應,期間悠悠歲月幾十載,引人無限感慨。

時代很快 我們要慢

“從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還原了木心先生筆下的那個純真年代。擁有一腔熱血的知青;城鎮化進程中微妙而溫暖的人際關係;年輕男女彼此眼神交匯時的心照不宣;枯燥生活裏,每一封書信、每一次對視都讓人充滿期待與確信,沉澱在影片中的種種情愫是剋制而動人的。

電影中,男主人公黃永華曾經經歷上世紀70年代知青下鄉的階段,多年後,以“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回到那片故土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繼續守護。電影中印象比較深的一個片段是,多年以後的黃永華在即將回到南山村,在快到達的時候,聽到隱隱約約傳來的壯族山歌,看到不遠處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掃墓祭祖。然後他下了車,鏡頭隨着黃永華的視線緩推,山腳下有座墳。有一位老者和家人正在墳前燒香膜拜。墳前擺放的祭品是壯族特有的五色糯米飯、雞和土酒等,最顯眼的是墓頂上在風中飄搖的紙幡。新墳後面是座大山,半山腰上是陡峭的懸崖。懸崖下面,隱約可見一個放棄多年的舊隧道,看得出曾經有人在這裏鑿過,隧道上面懸崖上,隱約可見當年用石灰寫成的標語「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的標語。

寥寥八字,竟然看得人熱淚盈眶。

長久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如同單獨隔離的孤島,消息閉塞且私密,陌生感十足。在科技經濟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卻往往讓人容易忽略和人相處的美好。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講的壯族的故事嗎?什麼時候上映 第3張

“壯家有歌就有酒喲,就像太陽月亮把手牽哎”,月下酒一壺曾經是多少壯族人民一天勞作後的日常的悠然狀態,看大自然的佳作,在山水的撫慰之下,和時間一起緩緩流逝。當黃永華站在那片土地上,聽到熟悉的歌曲,聞到熟悉的花香,感受到周遭情不自禁的溫暖包裹,那是經過生活磨礪之後破碎又重組的希望。

電影主題曲由國家一級作曲家趙小也傾力加盟,前奏源遠流長的曲調,瞬間將人引入廣西的山水之間。編劇李華榮創作的優美歌詞緊貼《又是一年三月三》傳遞的溫暖及壯族人民的特色,將廣西的山水和壯族的人文用音符、用歌聲傳遞開來,山和水的融合,靜和動的搭配,過去與未來的碰撞,都在同一時刻融會貫通出新的力量。

《又是一年三月三》的情感處理非常細膩,導演以一種非常冷靜的角度在描繪,不論是脫貧致富,還是隱藏在歲月深處中的雋永愛情。電影的節奏始終步履平穩地緩緩向前,那種娓娓道來的細膩與平實,很容易令人有代入感。

八桂大地 錦秀山川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取景靖西,這裏風光秀麗,天高雲闊,人心純樸,有世上難尋的內心安寧。這裏歷史悠久、民風純樸,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峽岸相鄰、崖谷縱橫,終年氣候溫和,風光旖旎,素有山水“小桂林“、氣候”小昆明“之美譽。靖西市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中越邊境,邊境線長152.5公里,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緊鄰。2016年12月,列爲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影片不僅展示了靖西風光純美的原生態地理風貌,也展現了當地原住民質樸的生活,多年堅守在邊境線上的情感。從影片透露出來的人文環境、人際關係、男女情感到電影中的文化歷史、風俗美食、服飾舞蹈的細節等等,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爲大家細緻地重塑了那個時代,展現了壯美廣西隱於塵世的獨特魅力。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講的壯族的故事嗎?什麼時候上映 第4張

電影片頭用壯族特有的民族服飾出境,意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壯族服飾屬於“唐裝”的一種,是受滿族服飾影響後形成的,因爲簡潔、方便,便於生活和勞動,而受到壯族人民的廣泛接受和喜愛。但和真正的滿族服飾不同的是,壯族的“唐裝”是窄袖短裝,這可能和壯族勞作的生產方式有關。壯族服飾,隨着地區和支系的不同,其樣式有差異。影片中的人物多以穿戴藍和黑爲主要色調的衣服,壯族服飾本身的特點就是樸素,也是對應了廣西人民的勤勞節儉之風格。

除此之外,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的整體都在貼近文化內核。大家都知道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關於歌圩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傳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歌仙,經常在一起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矧乃暮春,時物芳衍,濫觴逶迤,周流蘭殿——時日既然固定,“上巳”中的祭祀意義便也逐漸被娛懷騁情所取代。

自2014年,開始農曆三月三被定爲廣西法定假日,全區放假兩天。在官方的引導下,許多風俗習慣被重視且傳播開來。如今的廣西“三月三”不僅是歌節,也是壯族祭祖掃墓節。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縣的壯族同胞各家各戶都舉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掃墓。許多在遠方的人們都會回到家鄉掃墓,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所以影片中才會有相關情節出現。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講的壯族的故事嗎?什麼時候上映 第5張

電影情懷 匠心之作

一部好的電影,在於絕沒有多餘和取巧的鏡頭,在於質樸之下法相華美,有直達靈魂的觸動。

《又是一年三月三》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真實,忠於歷史。爲了達到最佳效果,導演帶着主創團隊不知道走了多少夜路,被叮了多少蚊子包,開着小麪包車穿梭在陡峭的山路之上,只爲給大家呈現出一個面目清晰的時代。

時代與個人共命運:普通的改變,將改變普通。

作爲獻禮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的大型勵志奮鬥情感年代鉅製,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所表達的人與人、個體與集體、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包容與連接,總有一份感動,令我們淚流滿面。回到電影中來,之所以這部電影能夠列爲獻禮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重點文藝項目,是因爲它把民族精神、個人經歷和裹挾在時代中的溫暖人情緊密聯繫到了一起。它不再是與我們無關的、天方夜譚的傳說,而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歷史。“知青”好像離我們很遠了,但知青的故事,卻離我們很近。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朋友或長輩是類似影片中人物角色的縮影。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連接不同時代年輕人的橋樑,是對正直和善良的選擇,是正在進行中、一生一次的奮不顧身。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