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間印象 > 歷史劇 >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我們看《天龍八部》,許多朋友可能都會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慕容家歷來都想復國,爲何慕容博、慕容復父子,甚至是歷來祖先卻都是在行走江湖,與一般的武學世家無二呢?實際上這是慕容家的無奈之舉,他們躋身武林,行走江湖,乃是爲形勢所逼,也是他們保存復國希望的唯一出路。但其實從當年他們祖先慕容龍城的身上,就已能看出慕容博父子的復國大夢,無論他們爲此付出多少心血和努力,都必然是到頭一場空,白費心機。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一、慕容家極力打造成爲武學世家,躋身武林,乃是爲形勢所逼的無奈之舉,也是復國希望的唯一出路。

當年五胡亂華之世,鮮卑慕容氏入侵中原,大振威風,曾建立前燕、後燕、西燕等好幾個政權。其後北魏強勢崛起,橫掃北國,參合陂之戰,慕容氏大敗於北魏,不久被攻佔中山都城,後燕一分爲二,被迫遷都龍城,一蹶不振。再之後北邊的後燕爲馮跋建立的北燕取代,南燕則爲東晉所滅,自此慕容氏子孫四散,但祖傳孫、父傳子,世世代代,始終存着復興燕國的念頭。中經隋唐各朝,慕容氏日漸衰微,“重建大燕”的雄圖壯志雖仍承襲不替,但希望卻眼看越來越渺茫。

到了五代末年,慕容氏的復國希望,本來大有轉機,族人中出了一位大將慕容彥超,統兵一方,威鎮四海,更有一位武學奇才慕容龍城,創出“斗轉星移”的高妙武功,當世無敵,名揚天下。他們不忘祖宗遺志,糾合好漢,意圖復國。但無奈天命不歸,隨着趙匡胤建立大宋,四海清平,人心思治,慕容龍城武功雖強,終於無所建樹,鬱鬱而終。復國遺志繼續傳與後代,如此數代之後,就傳到慕容博身上,慕容龍城的武功和雄心,也盡數移在慕容博身上。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第2張

只是慕容氏心懷大志,與一般江湖人物所作所爲大大不同,在尋常武人看來,自是極不順眼,再加上慕容龍城之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頭流傳,漸漸地竟致衆惡所歸。 鮮卑人來自北國,雄武驃悍,慕容氏爲避風頭,於是遷到了江南蘇州水鄉,那向來是文雅柔弱之區,以免引人注目,到慕容博繼承參合莊已歷數代。慕容博及數代祖先,爲掩飾復國之志,重樹慕容家形象,廣交豪傑,仗義疏財,明裏暗裏籠絡人心,由此,姑蘇慕容逐漸躋身於中原武林,慕容家也變成了武學世家。

包括慕容博在內,慕容家數代繼承人,之所以要刻意去躋身於中原武林,樹立姑蘇慕容的新形象,借之掩飾他們的復國志向,實際上是他們爲形勢所迫,作出的無奈之舉。也只有這麼做,才能保存他們的復國希望。

慕容家圖謀復國,在他們自己看來是中興之志,但是他們身居大宋,已爲宋朝子民,此時趙宋大統,他們此舉便是大逆不道,作亂造反。是以像慕容博等歷代繼承人,雖暗中糾集人衆,聚財聚糧,時刻籌備復國,卻半點不敢走露風聲。畢竟所謀之大,一旦泄露,便是抄家滅族的大罪,數百年的家族遺志亦將由此葬送。也是身居大宋,才決定了慕容家欲想復國,就只能在江湖上去聚集實力。

有宋一代,最明顯的統治策略,就是“重文抑武”。這是因爲宋太祖乃武將出身,建立大宋之後,自然會害怕“陳橋兵變”重現。統治者重文抑武,由此宋朝文風鼎盛,武事不興,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引領風騷。文人飽讀聖賢之書,從小樹立考取功名,做個忠臣孝子的志向,而朝廷應時的大開科舉,放寬取士,文人身居幸福時代,自然就不會爲人利用去作亂造反了。再加上社會清平,人心思定,百姓安居樂業,好日子來得不容易,誰都不希望變天。在這樣重文的社會風氣和安定的大環境中,慕容家想要煽動造反,復建燕國,無異於白日做夢。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第3張

爲了保存一絲復國的希望,慕容家就只有將目光聚焦在江湖武林中,去擴招勢力。武林俠客,江湖中人,身居草莽,多講恩義,只要給予恩情亦或恩威並施,起事之日,就不怕沒人聽從號令。因此,慕容家歷代繼承人,在江湖上行走,就是多做急人之難,濟人之困等事,以此巴結和收買人心,並傳出“燕字旗”引爲己用。

但即便是這樣,中原武林中心存大義的俠客,也會認爲慕容家是包藏禍心。畢竟他們是異族之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彼時的中原武林,在契丹和西夏的虎視眈眈中,共有的意識。後來的杏子林中,丐幫欲廢去喬峯的幫主之位,就說他袒護胡人,喬峯都不明所以,之後才知慕容家乃是鮮卑人。

喬峯問道:“我袒護胡人,此事從何說起?”徐長老道:“‘慕容’兩字,便是胡姓。慕容氏是鮮卑後裔,與契丹一般,同爲胡虜夷狄。”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十六章》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第4張

所以說,慕容家欲想復國,卻躋身於武林,遊走於江湖,這是他們被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的事情,也是他們想復國,聚集實力的唯一出路。但這樣出路,結局可想而知。實際上,從當年慕容龍城的身上,就已能看出慕容博父子的復國大業,必定會白費心機。

二、慕容龍城的優勢,慕容博父子難比,先祖都不能成事,註定了他們的白費心機。

從慕容博的一些言語和回憶中,不難看出慕容龍城這號人物,絕對是他們慕容家後人所一致追慕的對象。慕容博的名字是爲了告訴武林,他們慕容家武學淵博,他自己是天下武學無所不窺,助力他們姑蘇慕容的立足,但他爲了讓兒子緊記他們的祖宗遺志,還是給他兒子取名慕容復。不過,相比於子孫的隱晦,慕容龍城之名,則明顯更加突顯自己的復國之志。因爲“龍城”,其實就是當年他們後燕當年的都城,足見他就是表明自己要刻復大燕,還都龍城。

慕容龍城所處的年代,確實有讓他施展這一抱負的空間和機遇。時逢亂世,五代十國,風雲變幻,成者爲王敗者寇。慕容龍城也實有亂世建邦的英雄之才,他懂得審時度勢,深知自身實力不足,難有大爲,就借力使力,開創自己的一番基業。他所創制的武功絕技“斗轉星移”,也是貫徹了這番創業的理念,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依人作嫁,反借他人之力,創建自己之威名。文才武功,天時之利,慕容氏是到了復國的最佳時機。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第5張

然而,慕容龍城也非天選之嬌子。天命不歸,縱他如何嘔心瀝血,多番爭取,終究只能看着趙匡胤竊周建宋,然後東征西討,一家坐大,最終掃清寰宇,關合亂世,成就夢寐以求的帝業。而他慕容龍城武功雖強,卻終無建樹,只能將祖先遺志再託後人,難免鬱鬱而終。慕容龍城英雄之才,尚且不能實現先祖遺志,克復大燕,可見慕容博與慕容復之輩,想要復國,事有多難。

較之慕容龍城,慕容博父子所處的年代,大宋雖外有契丹和西夏,環伺在側,但“澶淵之盟”和“慶曆和議”之後,雙方交好,兵戎不興,時局安定,內則仁宗盛世,政治清平,百姓安居樂業,人心思治。但這對圖謀復國的慕容家來說,卻並非好事,因爲他們全無起事的可乘之機。這也是慕容博處心積慮要製造“雁門血案”的原因,目的就是爲了除掉在遼國政壇,致力於宋遼交好的蕭遠山,挑起宋遼交戰,再造亂世。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第6張

實際上,在蕭遠山被害之後,慕容博的目的確實一度達到了,遼國果真再次挑起了戰事。但讓慕容博想不到的是,中原武林羣雄,羣情洶涌,爭先護國,在河北諸路軍州,共抗遼軍,遼軍寸步難行。再結合之前他傳言契丹派出高手,欲奪少林經籍,結果羣雄卻自發保衛少林一事,慕容博是深知亂世難造,中原羣雄則是大義爲先,他慕容家勢單力薄,便有可乘之機,也是難有作爲。也是這樣,他才把目光轉向繼續豐養羽翼,增強實力。恩威並施,傳出“燕字旗”,像柯百歲、司馬衛等不聽號令者,則即刻除之,並其家產,不留後患,此後包括到少林盜經,目的也是爲此。

(慕容博)心想,少林武功是中原武學之首,如能求得七十二絕技功訣,傳授於暗中糾舉的羽翼人馬,則慕容氏復國實力將如虎添翼,更形壯大。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四十二章》

然而,中原各路俠士,大義者衆寡義者少,這種謀反作亂之事,慕容博又能聚衆多少,去聽號令呢?不然慕容復早當上武林盟主了。可見,慕容龍城尚佔有天時之利,而慕容博父子,是天時人和,對他們都絲毫無利。更重要的是,個人的文才武功方面,也難比慕容龍城。

爲何說慕容博父子想復國是白費心機?其先祖慕容龍城佔盡優勢都未能成事! 第7張

慕容龍城當年創下“斗轉星移”的絕技,當世無敵,名揚天下。傳至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卻皆未能將此家傳絕技,練至最精。慕容博認爲名頭雖響,卻頗有“依人作嫁”的意味,一心覬覦別人的武功,而慕容復雖青年才俊,卻急於求成,枉費了這門絕學。自家高妙武功都不練好,談何做成其他大事呢?追求那麼多,到頭來還不是一事無成。

由此可見,從慕容龍城的身上,就已能看出他的後世子孫,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必定是白費心機一場空。像慕容龍城那樣的條件和機遇,都一事無成,慕容博父子無論是天時還是才學,沒有一點能與當年的先祖相比,焉能成事。只不過是傳承了幾百年的家族大夢,早已讓他們沉浸其中,不願清醒而已。金庸先生或許就是藉此警醒世人,切勿沉迷於鏡花水月的夢幻之事,什麼時候都須認清自己與事實,方不會誤了自己一生。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