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間印象 > 歷史劇 > 《心居》有哪些看點?劇中人設怎麼樣?

《心居》有哪些看點?劇中人設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民好媳婦,海清,迴歸了。2009年,一部《媳婦的美好時代》讓海清獲得了國民好媳婦的美譽。性格開朗,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毛豆豆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清也憑藉此劇獲得第八屆金鷹電視藝術節最具人氣女演員獎、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衆最喜愛的電視劇女演員獎以及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

《心居》有哪些看點?劇中人設怎麼樣?

此後,海清相繼出演了《心術》、《小歡喜》、《小別離》等多部經典影視劇,但是對於觀衆而言,娛樂圈就沒有人能夠在媳婦這一角色上和海清一較高下。

原以爲毛豆豆會是大家心目中的白月光,沒想到13年後,馮曉琴出現了。

昨晚,由海清、童瑤、張頌文領銜主演,馮紹峯友情客串的現代都市劇《心居》正式登陸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以及愛奇藝平臺。

首播連更3集,騰華濤+海清+童瑤+張頌文的超完美組合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心居》首播就獲得全網好評。甚至有很多觀衆坦言,《心居》就是現實版的人生寫照,雞零狗碎的生活在導演騰華濤的鏡頭下得到了昇華究竟《心居》有何魅力之處,能夠在好劇集中的3月一炮而紅,獲得觀衆的青睞,我們來看看這部劇到底藏着什麼殺手鐗!

騰華濤+海清+童瑤+張頌文的超完美組合海清飾演的馮曉琴是一個全職媽媽,但同時也是一位外地媳婦。

每天睜開眼,就要爲家裏的柴米油鹽忙活,是全家人的後勤大總管。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在上海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上海這座城市是開放包容的,但是上海人的骨子裏還是有那麼一丟丟精緻的利己主義。所以在嫁給顧磊的7年時間裏,馮曉琴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最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融入原生態的上海家庭。

雖然表面上大家都說娶了馮曉琴是顧磊的福氣,但是從公公到丈夫再到大姑子,對於馮曉琴依然還是有所保留。對於從小就缺乏安全感的馮曉琴而言,善意地保持距離纔是對她最大的傷害。

劇中有一個小細節,馮曉琴爲了向大姑子顧清俞借錢買房,特意爲她織了一件圍巾當生日禮物,可是顧清俞卻把圍巾送給了自家的保姆,這讓馮曉琴心裏很傷心。所以,當她在全家人面前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那眼淚真是從心底裏流出來的,不被人重視的那種感覺一下子就引起了大家的共情。

不得不說,海清的演技夠霸道。一開始還擔心演多了媳婦角色,會讓大家產生審美疲勞,但是從目前的評價來看,絕大多數觀衆對於海清的演技還是非常肯定的。

說她演什麼像什麼,馮曉琴的身上既看不到郭海萍的影子也看不到毛豆豆的影子,馮曉琴是一個全新的人物。而童瑤飾演的顧清俞,稍微有那麼一點不討喜。

當馮曉琴清晨6點在菜市場討價還價的時候,顧清俞在自己的大house裏優雅着練瑜伽。當馮曉琴還在憧憬着60平的小房子時,顧清俞隨隨便便就買下價值千萬的大平層。在顧清俞的身上,那種中產階級的小資情調展現得淋漓盡致。

顧清俞是一個聰明的女人,馮曉琴還沒開口,她就知道她想要說什麼。表面上看顧磊是這個家庭的男主人,但實際上掌握家庭話語權的是顧清俞。對於馮曉琴這位外地弟妹,顧清俞保持了一定的戒備之心。

哪怕馮曉琴嫁到顧家已經7年,哪怕馮曉琴爲顧家生兒育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始終都還是一個外人。這一點從顧清俞,顧爸爸和顧磊三人開的小會就可以得到完美的印證。

自從《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實實在在圈了一波粉之後,我發現童瑤特別適合飾演這種經濟獨立的新時代都市女性,舉手投足之間的那種自信與優雅,從容與淡定的氣質特別能夠吸引人。

但是顧清俞這個角色有點精緻的利己主義,她之所以不想借錢給馮曉琴買房,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擔心她還不起,而是擔心馮曉琴和顧磊搬出去後,自己的父親和奶奶無人照顧。

當然,最讓人驚喜的還是張頌文飾演的展翔。對於張頌文,我對他的印象一直都還停留在電影《掃黑決戰》中那個道貌岸然的縣長曹志遠,沒想到這一次角色的反差竟是如此之大。

在劇中,展翔是顧清俞的追求者,帶有那麼一點玩世不恭的人設。其實展翔這個角色對於張頌文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因爲張頌文已經40多歲了,展翔這個角色最大的特點就是嘴貧,演好了叫幽默風趣,演過了就叫油膩十足。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張頌文還沒有深陷油田,不然油田四子恐怕要接收一位新成員了。

房子是一劑良藥,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困《心居》這部電視劇的主題還是圍繞房子來展開的,在房子的基礎上再延伸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探討。

馮曉琴要買房,是想在上海這塊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能夠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小家。房子對於她來說,不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對她身份的認同。

《心居》有哪些看點?劇中人設怎麼樣? 第2張

顧清俞要買房,居住的屬性大大降低,對於年收入過千萬的她來說,她更看重房子的投資屬性。她和馮曉琴不同,房子不是她庇護心靈的港灣。

如果不是因爲顧磊,馮曉琴和顧清俞的生活根本沒有交集,因爲她們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馮曉琴的身上有無數滬漂的影子,他們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在徐家彙的地下廣場,在中山路的步行街,在五角場的時代商超,在開往嘉定,莘莊,美蘭湖和南匯的地鐵上到處都充斥着他們的身影。

看似融入了上海這座城市,但誰的心裏都明白,沒有房子,自己就是無根之水,終究還是要離開這座城市。馮曉琴走了一條捷徑,嫁給了一個上海土著,實現了她成爲上海人的第一步。

很多人不解,顧爸爸就只有顧磊一個兒子,這房子早晚有一天不都是顧磊和馮曉琴的嘛,爲什麼馮曉琴還非要在外面買房子呢?表面上看是這麼回事,但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房子是顧爸爸的,而不是顧磊的。

從某種角度上而言,顧磊馮曉琴帶着兒子其實是借住在顧爸爸家,只要房本上寫的不是顧磊的名字,對於從小就缺乏安全感的馮曉琴,這本就是一種不安全感。

哪怕買的房子只有60平,那終歸也是自己的家。有房纔有家,房子是維繫家庭關係的重要紐帶,已經成爲國人的共識。

《心居》的現實意義

作爲一部現代都市劇,《心居》沒有落入俗套,一味地去追求國際化大都市的高逼格,而是鏡頭向下,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外地媳婦這一特殊羣體的身上,從而引發對於排外這一社會深層次問題的探討。

我相信很多在上海工作過的外地人,或多或少都遇到了被排斥的情況。

這種排斥可能不會表現在明面上,但是你可以感受得到。

舉個比較簡單了例子:小編也曾在上海工作過,因爲工作屬性的原因,經常會去參加一些街道或者社區舉辦的會議,只要會議的主講人是本地人,主講的時候說的都是上海話,對於外省人來說,根本就聽不懂在講什麼。

而在劇中,顧磊一家人商量買房的事情都要關起門來開個小會,對待一起生活了7年的兒媳婦都是如此,更別說對於普通的外省人了。

與其說是排外,倒不如說骨子裏那種精緻的利己主義在作祟。

上海作爲全國的經濟中心,佔據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也吸引着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人才的加入雖然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但同時也會佔據更多的優勢資源。

對於上海這座城市而言,優秀的人才加入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來說,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從某種角度上去分析,這也是一種變相的資源擠壓。

究竟該如何去平衡這個問題,或許我們會從《心居》這部劇中找到答案。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