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类文史 > 关羽在被抓之前 关羽为什么不选择自杀

关羽在被抓之前 关羽为什么不选择自杀

来源:历史趣闻网    阅读: 2.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知道:为什么关羽被活捉前不自尽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诸葛亮临走时是咋说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虽然不像演义里口嗨一句“犬子不配虎女”,但在《三国志》里关羽是明确拒婚了的。

为何要拒婚?这是很重要的地方。

因为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不是单纯的武将,而是名副其实的“庙堂家”了。

关羽在被抓之前 关羽为什么不选择自杀

按照《隆中对》的要求:荆州的地位与益州等量齐观,负责这个地方的领导需要主抓全面工作,是蜀中央委派到地方的一把手。

这也是孙权考虑与关羽结亲的原因——摸摸关羽到底是什么底牌。

刘备集团的诉求是:匡扶汉室,还于旧都。但这个集团里人心齐不齐,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许以重利厚以官爵,关羽会不会有异心,都是值得孙权去尝试探索的东西。

关羽在被抓之前 关羽为什么不选择自杀 第2张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关羽对刘备忠义无双;但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汉室衰微,群雄并起,所谓的汉室不过是明日黄花而已。

就官职而言,“汉寿亭侯”是曹操给的正式编制,后来关羽复投刘备,今天的我们认为是“不忘初心”,但对孙权来说恐怕不是这么回事。

以大魏吴王的认知,关羽是州郡级别的负责人,有钱有地有资本,用乱世常理来推测就是多半会有觊觎之心。荆州的位置不差,人的私欲战胜感情的例子比比皆是,谁能保证关羽不是糜芳呢?

很可惜,联姻被拒,无论是辱骂拒绝也好,还是好言婉拒也罢,说明关羽是向刘备看齐的,并无私心。

那么关羽为何要向刘备看齐呢?

因为他觉得他是需要维护刘备这个核心的,这是第一要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当私心与公心相违背的时候,关羽选择了以私心服从公心。他的庙堂诉求与刘备集团是同步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庙堂”之上,勿论感情。

逃到麦城的时候,关羽曾向孙权“使使请降”。这是一种庙堂手段,在国事层面去争取妥协和平衡。

此时的关羽被四面围困,局势危如累卵,硬刚是刚不赢的。抛开“忠义无双”的人设,关羽向北可投曹操,向东可投孙权,最终选择东投的原因还是遵循了集团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这就是“庙堂家”的选择——以国策为准绳。投降之后,通过平衡与协商解决公家矛盾,而关羽作为集团的3号人物,的确也具备了足够分量的本钱……

只是,孙权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一心只要荆州,混淆了国家利益与私人恩怨的重要性,关羽的“议降”反而成为了累赘。

此累赘为——认为荆州得失大于两国关系。

因此,孙权并不是一个格局很高的人,他只有割据一方的层次,从来没有更广阔的庙堂愿景。

关羽是一个“庙堂家”,这就是他被活捉前没有自尽的原因。没有一个“庙堂家”有随便求死的自由。如果他自尽了,孙权就有很多理由可以推脱了。譬如:

1、吕蒙的行动是为解救关羽。是你自己判断错误,擅自对我用兵,我无奈反击,结果你自尽了……

2、我们采取行动的确是为了荆州,但没人要想害关羽的性命,是你自己吓自己,跟我们没关系。

如此,话语权就送给了孙权,待大局已定我再恭恭敬敬把你的尸首送还成都,你刘备还能怎地?不是我的错啊。

作为“庙堂家”,关羽的“议降”是考虑了集团关系,他不愿违背两家本来的既定国策。荆州可以失,但国策不能丢。

投降,会辱没自己的声誉,但遵循了刘备集团的利益。死,很简单,但把皮球踢还给了孙权。死在孙权手里,不惜身,把道义留给了国家。

此外,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事情,按照当时的正常情况,没人认为关羽会死。

建安二十四年,曹孙刘的情况是这样的。

献帝没死,3家都没有称帝,刘备是汉中王,曹操是魏王,孙权是预备吴王,都还是东汉的地方王。

关羽在被抓之前 关羽为什么不选择自杀 第3张

无论刘协拉胯到何种程度,从法理层次讲也是天下的共主。

战场上,虾兵蟹将死了,死了就死了。但关羽可不是虾兵蟹将,他是蜀汉的第3号人物,三王割据的重要角色。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 这种层次的角色被活捉了,是不会死的。因为大家都是汉臣,不要小瞧这个共主。共主不是共主的话,那曹操又为何要抱着共主这条大腿呢?

打归打,规矩还是要讲的。

很可惜,孙权掀了这个桌子。按照共主的条件,孙权并不具备处死关羽的权限。当时没人认为孙权真的会处死关羽。

按照关羽的身份——类同与同期的于禁,最差的情况也就是监禁,然后以此为条件,向刘备集团提筹码。

可孙权的处理,的确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啊。重复一次,是孙权掀了桌子。掀了之后又害怕了,把关羽的尸身丢给了曹操,但曹操却守了规矩,认认真真为关羽治了丧。这就是格局的不一样。

次一年,曹丕称帝,刘备称帝,这个时候才没有了东汉,大家之间的关系才是国战。而建安二十四年,是没有魏蜀吴一说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