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蕭復:唐朝時期宰相,反對宦官掌控兵權,並彈劾奸臣盧杞

蕭復:唐朝時期宰相,反對宦官掌控兵權,並彈劾奸臣盧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4.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蕭復(732年—788年),字履初,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唐朝宰相,玄宗朝宰相蕭嵩之孫。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身蘭陵蕭氏齊樑房,初為宮門郎,累官為太子僕。唐代宗時期,擔任歙、池、常三州刺史,與蕭定、張鎰並列天下政績第一。唐德宗即位之後,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蕭復反對宦官掌控兵權,並彈劾奸臣盧杞。貞元三年(787年),作為郜國公主親屬,被廢居饒州卒。

人物生平

年表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出生。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調任陝西同州(陝西大荔)刺史,適大旱,農禾顆粒無收。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春,鄉民餓死者不計其數。蕭複果斷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旋因擅自動用倉中皇糧而被免職。在離任時,同州人民叩拜於道,流涕辭送,感其恩德。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蕭復任兵部侍郎,後遷户部尚書兼統軍長史。時叛臣朱泚內亂,蕭復護德宗逃至奉天。是年農曆10月,蕭覆被任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拜相,蕭氏唐朝拜相第五人。

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因堂弟蕭升妻郜國公主(唐肅宗女)淫亂案,蕭復受株連,被貶至饒州(江西上饒)。

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農曆五月病逝。

蕭復:唐朝時期宰相,反對宦官掌控兵權,並彈劾奸臣盧杞

少年時代卓爾不羣

蕭復生活的年代,唐朝已經經歷了安史之亂,從極盛時期逐步走向衰落。當時官宦人家的少年子弟,多以服飾、輿馬競相豪華,相互攀比奢侈遊樂。蕭復雖然生為皇親國戚,家道顯貴,可是蕭復卻不以此為重,常穿舊衣,也很少與那些子弟相交往,在府中獨居一室,苦學不倦,非文人名士絕不與之交往。其伯父蕭華常讚歎説:“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振興我們蕭家的祖業。”

不畏權貴以致丟官

蕭復家在長安城東北郊的昭應縣(今陝西臨潼)境內的運河邊有一座別墅,這是當年其外祖父唐玄宗李隆基為蕭復的母親建造的。建築極其精美,環境優雅。代宗廣槐二年(公元764年)時,蕭復的父母已經逝世。經過安史之亂以後,其家道開始中落。由於連年歉收,家人上百口,入不敷出。作為一家之長的蕭復,與幾位弟弟商議後決定賣掉昭應別墅,以此渡過難關。

當朝宰相王縉,為人貪婪,聽説昭應別墅內有林泉美景,就想無償佔有,便讓自己的弟弟王綋去見蕭復,誘導他把別墅獻給自己。王綋對蕭復説:

“以您的才能和學識,完全可以承擔要職,獲厚祿足以養家。何不把別墅獻給宰相,以換高官厚祿呢?”

蕭復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答道:“今天賣先人的別墅以備家用,上可供養年老,下可撫養孤幼,如果用來為我一人換得高官和榮耀,會使闔家老小挨凍受餓,我不敢有這樣的想法。”

王縉本以為可以輕易得到蕭家的別墅,沒想到蕭復如此不識抬舉。他既為美夢落空而深深遺憾,更為蕭復不知好歹而怨恨。不幾天,王縉就找藉口罷免了蕭復的官職。有人勸蕭覆上表皇帝,為自己辯白,可他堅持不肯。因此被廢滯於家,可他處之泰然自若。後得起用,累官至尚書郎。約在代宗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前後,出為刺史,歷歇州、池州、常州,每任皆嚴守為官之道。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朝廷考察天下刺史政績官聲,蕭復位列第一。

蕭復:唐朝時期宰相,反對宦官掌控兵權,並彈劾奸臣盧杞 第2張

時事不容蕭復罷相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四月,蕭復再遷為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刺史。這年天旱歉收。第二年春天,饑民餓死多人。同州境內有京贖觀察使所設的糧倉,蕭復擅自開倉放糧,救濟饑民,救活無數饑民,百姓爭相歌頌其德。朝廷有關部門上表彈劾他,蕭復因此停職,同州百姓聽説他要離任而去,攔路叩拜,感恩流淚。入京後朋友為之歎息,蕭復笑道:“如果有利於百姓,受怎樣的處罰也在所不辭。以一人獲罪,能救活多人,有什麼值得後悔呢”?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蕭復任兵部侍郎,後遷户部尚書兼統軍長史。時叛臣朱泚內亂,蕭復護德宗逃至奉天。是年農曆10月,蕭覆被任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蕭復拜為宰相。蕭復為相期間,多數時候代德宗巡視各地。蕭復如實反映京城以外內亂頻起,兵荒馬亂,並上奏言改革弊政,德宗聽了之後特別不高興。蕭復又屢屢進言,德宗仍然不採納他的建議。蕭復心灰意冷,深感報國無門,於是稱病求退,不久便被罷相。蕭復居相位的時間,其實不足15個月,他在唐朝所受的待遇,其實正是唐朝中後期,朝綱混亂,亂臣當權,國無明君的寫照。787年,蕭復又受株連,被貶至饒州(江西上饒)。

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因弟蕭升妻郜國公主(唐肅宗女)淫亂案,蕭復受株連,被貶至饒州(江西上饒),次年農曆5月病逝,終年五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