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真宗趙恆死後留下的遺詔為何會被更改?

宋真宗趙恆死後留下的遺詔為何會被更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3.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真宗趙恆,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1022年。在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宋真宗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宋真宗趙恆駕崩,死前留下遺詔,升皇后劉娥為皇太后,並“權處分軍國事”。

這是因為他的兒子宋仁宗趙禎還未成年,當時還不到13歲,無法親政,所以安排老婆給兒子站台。

宋真宗趙恆死後留下的遺詔為何會被更改?

宋真宗交代得很清楚,劉娥是暫時性的代替宋仁宗掌權,等到宋仁宗成年就歸政。

不過,草擬這份遺詔時,還是出了點小波折。

當時,副相王曾在寫詔書,準備按照宋真宗的意思去寫,但首相丁謂卻突然要求他把宋真宗遺言中讓劉娥“權處分軍國事”中的“權”字去掉。

“權”是臨時代理,去掉“權”,就是把臨時變成終身,這顯然是在幫助劉娥爭取權力的延續性。

至於丁謂本人,如果幫助劉娥名正言順的更長時間掌權,得到劉娥的認可,他也就能更長時間掌握政府權力。

丁謂跟劉娥曾是政治上的隱形同盟,他們曾攜手搞掉了共同的政敵,北宋名相寇準、李迪等人(寇準、李迪曾反對劉娥當皇后,斥責丁謂是“奸佞之人”)。

所以,丁謂幫助劉娥爭取權力,是想在新朝讓這個同盟更緊密,共同掌握權力。

劉娥想不想去掉這個“權”字?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不去掉“權”,按照禮法,她只能輔佐宋仁宗四年,然後就要交還權力給皇帝。

只不過,她本人當時無法表態,她需要避嫌,且遺詔未頒佈前,她是無權指手畫腳的。

丁謂是首相,有他出面為劉娥爭取,也就足夠了。

但正在寫詔書的副相王曾毫不猶豫就把丁謂的要求給頂回去了,堅持按照宋真宗的遺言完善遺詔,不給劉娥和丁謂得寸進尺的機會。

而且,丁謂無法跟王曾深入爭執,先帝宋真宗親口説的話,金口玉言,誰敢隨便更改?

於是,最終的遺詔,還是宋真宗原版的,讓劉娥“權處分軍國事”。

這起事件,其實是文官集團在為新皇帝宋仁宗張目,他們不希望劉娥掌權時間太長,這是基於唐朝武則天帶來的恐慌。

丁謂也是文官集團的一員,但他在陷害、貶斥寇準、李迪等名相的事件中,已經把自己放在了大多數文官的對立面。

所以,他雖然是首相,但除了極少數黨羽可以代表外,他已經無法代表文官集團説話,他只能選擇劉娥作為同盟。

宋真宗趙恆死後留下的遺詔為何會被更改? 第2張

文官集團顯然不想看到丁謂跟劉娥合流,在遺詔頒佈僅四個月後,就抓住丁謂的把柄,在王曾的主導下,把丁謂給搞掉了,將其貶斥出京。

當時的劉娥,才掌權四個月,還不是太強勢,只能妥協,放棄了丁謂。

至於丁謂和王曾在起草宋真宗遺詔時,爭來爭去的“權”,劉娥也沒有遵從,她實際掌權時間長達十一年,宋仁宗直到她死後,24歲時,才拿到皇帝的權力。

但這次爭執,起碼讓劉娥無法肆無忌憚地按照她自己的意願行使權力。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到了宋仁宗成年後,應該歸還權力而不還的劉娥,在面對文官集團時,始終都有些理虧。

宋仁宗19歲時,才是個七品小官的范仲淹,就敢上書要求劉娥還政,而劉娥還無法反駁,只能沉默應對,這就是“權”字保留,帶來的好處。

文官集團就是依靠着劉娥在掌權後期的名不正,才能多次理直氣壯地把劉娥的一些不合理要求給頂回去。

他們一直防備着劉娥成為又一個武則天,並保護着宋仁宗。

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劉娥病死,她在死前也留下一份遺詔,要求:

“尊太妃為皇太后,軍國大事與太后內中裁處。”

“太妃”是指宋真宗的小老婆楊淑妃,她跟劉娥的關係很好,兩人在宋真宗時期的後宮中同進同退,還曾一起哺育宋仁宗。

劉娥留下這麼一份遺詔,我想大概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為了延續太后秉政的格局,讓自己不還政給宋仁宗變得更具合理性,以免死後被清算。

宋仁宗一直拿不到權力,成年後還是傀儡,多少會有些怨言,劉娥讓跟自己關係親近的楊太妃有一定權力,可以保護死後的劉娥及其家族。

其二是為了安撫部分支持劉娥的官員,劉娥掌權十一年,多少拉攏了些親信官員,為保證他們的政治安全,就需要有個能延續劉娥政治態度的人。

但劉娥的打算被支持宋仁宗親政的文官集團粉碎,最終頒佈給天下人看的劉娥遺詔中,刪去了“皇帝與太后裁處軍國大事”這一條。

宋真宗的遺詔沒人敢更改,為何劉娥的遺詔,文官集團就敢理直氣壯地更改?

原因還是在宋真宗遺詔中的“權”字上,劉娥自己就是個代理,憑什麼再去安排誰掌權?

宋真宗趙恆死後留下的遺詔為何會被更改? 第3張

這依舊是當初王曾和丁謂的爭執中,力保“權”字寫進宋真宗遺詔中,給擅長講究名正言順的文官集團帶來的政治應對優勢。

當然,即使劉娥的遺詔被更改,宋仁宗最終也沒有清算她,文官集團也不支持搞清算運動。

文官集團只需要防備武則天出現,只要不出現,其餘就都是小節了。

比如,曾強烈要求劉娥還政的范仲淹,就表示:“太后受遺先帝,保佑聖躬十餘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力勸宋仁宗放棄追究劉娥生前做的事。

於是,劉娥雖然違背了“權”的名義,讓宋仁宗對其不滿,但死後,終究還是保住了自己應該有的待遇,以前的事也被免於清算。

宋仁宗親自下詔書昭告天下:“太后垂簾日詔命,中外毋輒以言。”

當然,這也是宋仁宗“仁”的表現,作為一位皇帝,成年後被壓制了七、八年,還能大度地對待非自己生母的劉娥,是很不容易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