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鄴城身為六朝古都,為何最後會完全沒落呢?

鄴城身為六朝古都,為何最後會完全沒落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古都,最後卻因為戰爭等情況,最後卻落寞,今天我們説的這個地方就是這樣,它原是六朝古都,北方第一大城市,如今卻淪為村莊。

關於這個地方的歷史,還得從戰國時期説起,魏文侯派西門豹擔任鄴令,他在任期間治理有方,極大的促進了鄴城的發展,此地逐漸成為北方的經濟重鎮。到了東漢末年,袁紹以鄴城為中心,“南據河,北阻燕代”,一度稱雄北方。後來袁紹被曹操打敗,曹操也看中了鄴城,將自己的霸府設在了鄴城。後來曹魏雖然定都洛陽,但鄴城的地位仍然很高。

當時的鄴城十分繁華,比如著名的銅雀台,高十丈,上面有建築148間,和左右兩邊台金虎台、冰井台有廊橋相連,十分壯觀。當時的鄴城還分為鄴北城和鄴南城,鄴北城是曹操所建,東西七華里,南北五華里。鄴北城經過嚴謹的規劃,中軸對稱、明確的功能分區,對後來隋唐的都城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魏晉南北朝時期,鄴城成為北方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曹魏之後,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都先後在鄴城建都,大興土木,使得鄴城的規模更加宏大。北魏建立後,最初建都平城,孝文帝親政後,考慮遷都,當時他曾多次到鄴城視察,一度考慮遷都於此。後來孝文帝雖然遷都洛陽,但鄴城依然是北方的經濟中心。

鄴城身為六朝古都,為何最後會完全沒落呢?

北魏末年,孝武帝逃入關中,權臣高歡另立新皇帝,並遷都鄴城,史稱東魏。東魏建立後,在鄴城修築北城,當時洛陽城已經荒廢,關中地區也十分破敗,唯有鄴城,地處華北平原地區,經濟富庶,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北方第一大城市!之後高洋建立北齊,取代東魏政權,依然以鄴城為王朝的都城。

從曹魏,到北齊,鄴城經過六朝的建設,繁榮程度已經達到頂峯。但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577年,北周武帝攻佔鄴城,北齊滅亡,鄴城結束了都城的歷史,不過依然是北周的重要城市,北周派皇親國戚、朝廷重臣尉遲迥擔任相州總管,坐鎮鄴城。

580年,北周外戚楊堅矯詔輔政,企圖篡位,這激起尉遲迥的不滿,他在鄴城舉兵造反,不過最終遭到失敗。鄴城遠離長安,而且是河北重鎮,極易發生叛亂,為徹底根除異己勢力,楊堅下令徹底毀掉鄴城,將當地百姓遷到安陽,至此六朝古都成為陳跡。經過歷史的演變,最終曾經的古都,如今已經成為罕為人知的村落。

如今這些村落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境內,以三台村為中心,包括附近的幾個村落。曾經的銅雀台遺址猶存,似乎在悽風荒草中,向人們訴説這昨日的輝煌。

鄴城身為六朝古都,為何最後會完全沒落呢? 第2張

鄴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7裏,南北寬5裏。有兩重城垣:郭城和宮城。郭城有7座城門(南面3座,東、西各1座,北面2座);城中有一條東西幹道連通東、西兩城門,將全城分成南北兩部分。幹道以北地區為統治階層所用地區,正中為宮城,內有舉行典儀用的建築和廣場。宮城以東為宮殿、官署。官署東為戚里,是王室、貴族的居住地區。宮城以西為禁苑──銅雀園,其中有糧倉、武器庫和馬廄;園西北隅憑藉城牆加高築成銅雀、金虎、冰井等三台,平時供遊覽和檢閲城外軍馬演習之用,戰時作為城防要塞。東西幹道以南為一般居住區,劃分為若干坊裏;3條南北向幹道分別通向南面3座城門,中軸線大道北通宮城的北門──端門。城的東門外為對外交往和設市之地;迎賓館──建安驛設於此。鄴城的西門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曹操曾在此操練水軍。為供城市用水,引漳河水從銅雀三台下流入宮禁地區,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裏區,從東門附近流出城外。鄴城的主要宮殿毀於西晉末年。公元334年後趙石虎遷都鄴城時,沿用曹魏時的佈局重建。公元6世紀北齊在城南增建新城,史稱鄴南城,比北城更大更奢華。

1957年考古工作者對鄴城遺址進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鄴城遺址被公佈為臨漳縣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在臨漳縣北吳莊發現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東魏、北齊石造像及殘件,是目前所知建國以來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學、北朝文化的大型遺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