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火繩槍的操作方法是怎樣的?又是什麼時候傳到歐洲的?

火繩槍的操作方法是怎樣的?又是什麼時候傳到歐洲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火繩槍長至二至三尺,外直,內有管,由金屬製成;內部貫通,底端封閉;一側有曲杆,為通火之路。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為體不可比倫。其為用也,妙藥(火藥)裝入其中,加添以小塊鉛,手置身邊,以眼校之,火從其穴孔中放出,鉛即擊發,莫有不擊中者。其發也,如摯電光,其鳴也,如驚電之轟,聞者莫不掩耳。”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故名火繩槍。火繩槍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火繩槍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

火繩槍的結構是,槍上有一金屬彎鈎,彎鈎的一端固定在槍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士兵發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鈎往火門裏推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由於火繩是一根麻繩或捻緊的布條,放在硝酸鉀或其他鹽類溶液中浸泡後晾乾的,能緩慢燃燒,燃速大約每小時80毫米~120毫米,這樣,士兵將金屬彎鈎壓進火門後,便可單手或雙手持槍,眼睛始終盯準目標。據史料記載,訓練有素的射手每分鐘可發射2至3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100米~200米。

火繩槍的操作方法是怎樣的?又是什麼時候傳到歐洲的?

火繩槍的歷史

火藥武器西傳

眾所周知,火藥的發明是中國人為世界所作出的一項傑出貢獻。自火藥從秦朝的煉丹爐中誕生時起就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

公元10世紀末期,我國北宋的軍事技術家和統兵將領根據以往煉丹家們在煉製丹藥的過程中曾經使用過的火藥配方,經過調整和修正後,配製成最初的火藥並製成初級的火藥武器用於作戰,開創了人類戰爭史上使用火器的新時代。到1259年(南宋開慶元年),壽春府(今安徽壽縣)火器研製者發明突火槍,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單兵手持式竹製火槍。

突火槍的創制,受到後世各國火器研製者的重視,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堪稱世界槍炮的鼻祖。

公元1206年,蒙古乞顏部首領鐵木真在斡難河被擁立為蒙古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人崛起後不但在短時間內滅西夏、破西遼、亡金,還南下覆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得到了火藥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而且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極力擴大對外用兵,東征西討,南下南洋西攻歐陸,把初級管形火器輻射到歐亞兩洲諸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1252年旭列兀所率之蒙古軍攻入伊拉克和敍利亞境內,使當時初級火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傳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直到100多年後,中國的火器製造技術才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並在歐洲得到長足的發展。

火繩槍誕生

14世紀30年代,歐洲出現了第一種管形金屬製火器,稱之為火門槍。歐洲最早的關於手持槍炮的記載是1364年,意大利佩魯賈軍火庫的一份清單上記有“500門炮,一紮長,可持於手中;非常漂亮,能射穿任何甲胄”。而坦奈堡手持槍的出土,説明德國大約在14世紀70~80年代也已經制成了具有相當水平的金屬管形火器。

坦奈堡位於德國礦藏比較豐富的黑森州境內,規模不大,1399年被毀。1849年,有人在廢墟中發掘出一支銅製手持槍。槍身長330mm,口徑17mm,質量1.24kg,現存於紐綸堡的日耳曼博物館中。它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收藏的一件元代至正11年(公元1351年)火槍,在形制結構上基本相似:都由前膛、藥室和屋函構成,但木製手柄均已腐爛不存。“至正11年”火槍槍身長430.5mm,口徑30mm,質量4.75kg。兩相比較,“至正11年”火槍的製作比較精緻。

火繩槍的操作方法是怎樣的?又是什麼時候傳到歐洲的? 第2張

坦奈堡手持槍的出土,是中國金屬手持槍經由阿拉伯西傳至歐洲的最有利的證據。但這種簡單的手持火槍,既沒有照門也沒有準星,而且沒有可以抵肩的槍托,僅能進行概略射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恐怕僅僅是造成敵軍的混亂而讓己方步兵和騎兵有機可乘。

中國的火槍、阿拉伯的馬達法、歐洲的火門槍都是用手持點火物引火發射,在戰場上使用非常不便。

大約在1450年左右,歐洲火器研究者便將其改進為半機械式的點火裝置:在槍托的外側或上部開一個凹槽,槽內裝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構成扳機,可以旋轉,並有一個夾子夾住用硝酸鉀浸泡過的能緩慢燃燒的火繩。槍管的後端裝有一個火藥盤,發射時,扣動扳機,機頭下壓,燃着的火繩進入火藥盤點燃火藥,將彈丸或箭鏃射出。而且還改進了槍托並加裝了護木,使火槍可以抵肩射擊。

到15世紀後半期,歐洲的火繩槍又有了相當的進步,下面試舉2例説明。

——1499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的一份清單上,記載了一種被稱為“滑膛槍”(Musket)的火繩槍。此名稱來自意大利語“Moschetto”(一種雀鷹),意思是此槍與“隼”和“鷹”一樣威猛。其槍身較重,附有腳架。此槍在1521年的意大利恰拉比戰役中首次使用。

——德國一名叫布萊爾的收藏家收藏了一支製作於1493~1519年的火繩槍,槍身長550mm,口徑30mm、柄長880mm,全長1 430mm,槍管為八稜形,護木前端裝有一個固定用的卡筍,可以與三腳架連接,由2名射手進行發射。

16世紀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繩槍代表了當時歐洲火繩槍的先進水平。該槍口徑23mm、質量10~11kg,全彈質量50g,最大射程250m,有效射程100m,採用機械式瞄準具,每分鐘可發射2發。雖然槍很笨重,大多時候只能用叉形座來支撐發射,但射出的鉛製彈丸威力極大,能在100m內擊穿騎士所穿的重型胸甲(當時大多數武器在80m以外幾乎不能造成任何傷害)。西班牙人就是用這種武器征服了龐大而落後的印加帝國。

火繩槍的操作方法是怎樣的?又是什麼時候傳到歐洲的? 第3張

操作過程

1、演示者身上的裝備特寫,其中梯形鐵邊的小壺是裝引藥用的;右邊的皮盒是裝彈丸的;白色小瓶是裝發射藥用的,每瓶裝一發的藥量,這樣可以避免士兵在戰場上因緊張,而裝多或裝少發射藥。

2、第一步:清理引火孔和引藥鍋。火藥殘渣阻塞引火孔,這是火槍常出現的毛病

3、將引藥倒入引藥鍋,併合上引藥鍋蓋。

4、擰開裝發射藥的小瓶,將發射藥從槍口倒入(近距離觀察他的一身行頭);

5、將預先含在嘴中的彈丸(當時火槍兵普遍習慣)從槍口裝入;

6、從槍管下抽出通條,搗實彈丸和發射藥;

7、點燃火繩:火繩燃燒速度較快,加上點燃後容易暴露,所以,不到射擊前一般不點燃火繩;

8、把火繩固定在火繩夾(也就是後來槍的擊錘)上。由於此時引藥鍋蓋是關上的,所以不用擔心火繩的火星引燃引藥造成走火。

9、扣動扳機,火繩落下的同時,引藥鍋蓋打開。引藥點燃發射藥,彈丸發射~為了避免火藥灼傷眼睛以及火光耀眼,在射擊最後關頭,槍手是閉眼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