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赤壁之戰中為什麼蜀吳的記載都不一樣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

赤壁之戰中為什麼蜀吳的記載都不一樣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赤壁之戰中為什麼蜀吳的記載都不一樣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國曆史走向的一場關鍵性戰役,赤壁之戰後,曹操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成為空想。劉備、孫權乘機發展自身勢力,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關於赤壁之戰的記載,《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這裏居然都沒有孫權的名字出現,而在蜀、吳兩方的記載也都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

赤壁之戰中為什麼蜀吳的記載都不一樣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

赤壁之戰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的記載如下:“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東吳方面《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中的記載説:“瑜、普為左右都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陳壽寫三國史,並稱為《三國志》,説明他分別把曹孫劉三方史料綜合後,按國別史的寫法以存真。所以對於赤壁之戰的記載才有“與備戰”、“併力”、“與備俱進”的不同説法,不同記載其實反映了赤壁之戰真實的形勢。

赤壁之戰中為什麼蜀吳的記載都不一樣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2張

曹操、劉備

在張大可先生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不同的記載,是因為赤壁之戰,在軍事上是孫曹對決,而政治上則是曹劉決戰。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消滅了袁氏的殘餘勢力,獨佔中原,已有天下三分之二,處於絕對優勢。當時環繞中原還有六大軍事集團,北方三大勢力:涼州馬騰、韓遂,漢中張魯,遼東公孫康。南方只剩下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和江東孫權三大軍事集團。而南方三大軍事集團中,尤其以荊州的地理位置最重要,只要征服荊州,控制荊襄地區。就可以順流東下,一鼓盪平東南,其他的軍事集團自然會望風而降。

赤壁之戰中為什麼蜀吳的記載都不一樣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3張

赤壁之戰形勢圖

曹操南征荊州,事情的發展異常順利,劉琮在蒯越、韓嵩等人的建議下投降了曹操,而且對劉備封鎖消息。等劉備得知劉琮已經投降曹操的時候,曹操大軍已經到了宛城,所以劉備只好在荊州不願投降的十餘萬民眾簇擁下難逃。曹操聽説劉備逃向江陵,親自率精騎五千,日行三百里,在當陽長阪坡擊潰劉備。幸虧張飛斷後,才逃得性命,逃到夏口和劉琦會合。而曹操則南進江陵,這樣荊州七郡,曹操已佔據六郡,只有臨近江東的江夏郡在劉琦、劉備手裏。

赤壁之戰中為什麼蜀吳的記載都不一樣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4張

赤壁之戰後形勢圖

曹操不費力氣佔有荊州,威震天下,只有劉備還在負隅頑抗,此時的曹操肯定是志得意滿的。劉備重新陷入了絕境,又沒了立足之地。江東孫權深切感到了生存的威脅。諸葛亮渡江勸説孫權與劉備結盟時,是以鼎足之形為先決條件的,也就是説要孫權承認劉備是荊州的主人,打敗曹操,荊州歸劉備。劉備是向孫權同盟借兵抗拒曹操的,而且赤壁也在荊州境內,所以曹方説是“與備戰”,孫劉結盟,則稱“併力”、“俱進”。鼎立之形,也是魯肅的主張,孫權採納了,所以赤壁之戰之後,才會有“借荊州”的説法。

赤壁之戰中為什麼蜀吳的記載都不一樣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5張

曹操、劉備、孫權

雖然在軍事上,主要是東吳的軍隊在赤壁之戰中發揮了主要的作用,但是《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的記載只是“與備戰”。這恰恰説明了在曹魏方面看來,赤壁之戰曹操的主要敵對對象是劉備,因為一方面曹操是在荊州境內的赤壁遭受了失利,另一方面此戰也是在南征荊州的過程當中遭到了劉備的抵抗,東吳的軍隊屬於客軍。所以在魏國方面史書記載中,只提了劉備,沒有提到孫權。

參考:《三國志》、張大可《三國史》、《赤壁之戰形勢分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