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憲宗也曾削藩,為何沒有引起內亂呢?

唐憲宗也曾削藩,為何沒有引起內亂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805年,唐憲宗李純為削平割據勢力,對獨立藩鎮進行一系列討伐。憲宗削藩的結果是成功的,但卻是短暫而且不徹底的,藩鎮割據以唐憲宗的死亡為起點而再次開始。唐憲宗是怎麼削藩的?唐憲宗時期的削藩之戰為何沒有羣雄並起?

唐憲宗也曾削藩,為何沒有引起內亂呢?

削藩之戰是公元805年公元820年期間,唐憲宗李純為了削平割據勢力,發起戰爭,對不法藩鎮進行一系列討伐。藩鎮,中晚唐困局的罪魁禍首。歷史上唐朝自“安史之亂”結束後,藩鎮節度使之制,得以由邊鎮地區蔓延至內地。以至於,偌大的唐王朝成為了一個常年保有大量軍力的軍營。

根據史料的記載,中晚唐時期的藩鎮“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可見,藩鎮割據同唐王朝並存的情況,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中晚唐一百多年曆史的真實寫照,而戡平割據藩鎮,便也成為了許多唐朝帝王的平生夙願。

縱觀唐代中晚期的歷史,可以發現,對割據藩鎮彈壓最為成功的皇帝,當屬唐憲宗李純。歷史上唐憲宗李純在位的十五年時間中,唐朝以絕不姑息割據藩鎮的姿態,使得唐室得以中興。

而當我們回顧這段中晚唐時期少有的中興之世時,便可以發現,這場的削藩之戰的勝利,存在着許多令人覺得費解的地方。尤其是在同割據藩鎮鏖戰的過程中,更是有着諸多細微的因素,決定了這場中興的出現。

自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唐朝元氣大傷,國力衰落,在平叛過程中,朝廷過度的使用一系列藩鎮,最終使得整個國家處於一種割據狀態,在唐德宗時期,藩鎮更是囂張,完全不把中央放在眼裏。憲宗李純登基後,一心想要恢復大唐之盛,就勵志一定要削藩,就這樣,開始除了長達數十年的削藩戰爭。

永貞元年,楊惠琳叛亂,,憲宗命令河東兵、天德兵前去平亂。三個月後,張承金斬殺了楊惠琳,宣告平定楊惠琳成功。之後,憲宗又派高崇文、李元奕討伐劉闢並抓住了李康。緊接着,越來越順利,嚴礪上收復劍州,高宗文攻克了梓州,高崇文和劉闢在鹿頭柵大戰。

高崇文破敵萬餘人,嚴礪又在石碑谷大敗劉闢,同日高崇文收復了漢州,高崇文和劉闢在玄武大戰,高崇文又一次打敗了劉闢,嚴礪又又在神泉擊敗了劉闢,高崇文攻克成都,活捉劉闢,將其押解回長安。最終,劉闢和他兒子劉超郎等九人在長安伏誅。至此劍南西川叛亂被平。

之後的幾年,憲宗又派人平定了鎮海叛亂,平定了義武叛亂和張伯靖叛亂,元和十月,憲宗又成功收復了魏博六州。元和十二年,憲宗平定了淮西,這也使淮西割據三十多年後,重新迴歸到了唐朝的統治。自淮西被平定之後,憲宗又立刻首付了成德,使成德也歸順了朝廷。

元和十四年,李愬在沂州擊敗平盧軍,攻克丞縣。之後淄青和它所屬的十二州的叛亂全部被平定了下來。至此,憲宗削藩大獲全勝,結束了自代宗皇帝以來,長達六十年時間的藩鎮跋扈時期。

雖然説憲宗的削藩之戰還有一些不徹底,但是他的這個戰爭對於唐朝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來説有着積極的作用。首先,憲宗不像之前的皇帝縱容藩鎮,而是對他們施展武力,這使得下面的藩鎮開始害怕。唐朝中央威望有了提升。

再者,憲宗打了持久戰,長期又鑑定的發兵平叛亂,從不放棄,這很好的打擊了藩鎮的囂張氣焰,也疲於戰爭,最後才不得不看到了朝廷的決心,最終得以歸順。最後,憲宗結束了60年的割據狀態,使得國家至少在名義上實現了統一,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分崩離析。

即使最後藩鎮沒有被全部打壓,但是情況比之情好太多,對唐朝整個社會發展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正是這場戰爭,唐朝才能保留餘下一百多年的統治,促進了整個社會大環境下文化經濟等方面的發展。

唐憲宗一朝的削藩之戰,斷斷續續總共持續了十餘載的時間。但不同於此前德宗一朝,割據藩鎮的集體反彈,唐憲宗時期的削藩之戰則以各個擊破為主。這期間,平淮西、收成德、平淄青、平義武等,近乎都是各個擊破。

令人奇怪的是,唐憲宗在削藩之戰展開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割據藩鎮共同反擊的情況,尤其是在平淮西數年時間中,其它割據藩鎮並沒有出現反彈的情況。那麼,唐憲宗時期的削藩之戰,為何沒有招致割據藩鎮的共同反擊?

首先,唐憲宗時期展開的削藩之戰,所以沒有招致割據藩鎮的共同反彈,同唐朝削藩之策上的靈活,有着很大的關係。不同於,唐德宗在位時期,直接以明令的方式剝奪割據藩鎮的世襲權力,唐憲宗時期的策略要更為靈活一些。

這種方法在於,以藩鎮制衡割據藩鎮,並且並不直接削平藩鎮,而是採取靈活的策略。尤其是在唐憲宗平淮西的過程中,更是使得平盧、成德等鎮按兵不動。

這中間,原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剛斃命之際,唐朝並沒有直接削奪其子吳元濟的官職,而是先遣使弔唁。但吳元濟卻拒絕唐使弔唁並祕不發喪,隨後則領兵焚燒劫掠舞陽等四縣。

這樣的情況下,唐朝便有充足的理由對淮西用兵,並且能夠避免其它藩鎮的干預。另外,唐朝在征討淮西的過程中,還曾為此調動了十六鎮的兵馬,而這些兵馬則由唐朝控制的藩鎮提供,如此聲勢浩大自然也就沒有割據藩鎮敢於援助淮西。

唐憲宗也曾削藩,為何沒有引起內亂呢? 第2張

可見,唐憲宗時期的削藩之戰,所以能夠成功便在於削藩之策上的靈活,而作為憲宗時期的經典之戰,即平淮西之戰,更是將這個策略發揮到了極致。而這種靈活策略的方式,有着巨大的優勢。

一來,這種靈活的削藩之策,使得其它割據藩鎮沒有理由共同反擊唐王朝,再者,此種靈活的各個擊破之策,還使得唐朝可以利用藩鎮之間的矛盾削藩,這也就使唐憲宗時期的削藩之戰,不會為此受到割據藩鎮共同衝擊。

其次,“河朔三鎮”之一的魏博鎮歸附,對於當時的削藩形式而言,有着更為積極的意義。這是因為,“河朔三鎮”之間的聯繫一直十分緊密,並且三鎮還保有強大的軍力,這些因素使得唐朝無法染指河朔地區。

但在強藩魏博歸附之後,三鎮則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並使魏博對成德、平盧形成了掣肘,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割據藩鎮必然不敢輕舉妄動,而唐憲宗時期的削藩態勢則也因魏博鎮的歸附而出現轉機。

歷史上唐憲宗時期的削藩之戰,可以説是中晚唐時期最為輝煌的一場勝利,而促成這場勝利的則是削藩之策的靈活以及魏博鎮的歸附。以至於,唐憲宗時期的削藩之戰,最終也沒能形成德宗時期的那般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