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權是誰?為何説他被朱棣忽悠了?

朱權是誰?為何説他被朱棣忽悠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權是誰?為何説他被朱棣忽悠了?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明朝“靖難之役”剛開始的第一年,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就扛不住朝廷軍隊的進攻了,他只有北平一城之地,而當時名正言順的大明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卻有舉國資源,即使最早派出討伐朱棣的將領李景隆比較蠢,上來就連敗兩場,可軍隊數量能多到淹死朱棣,還是把朱棣的老巢北平給圍了。

老巢被圍,且缺兵的朱棣為求援兵急白了頭髮,情急之下想到了在大寧就藩的寧王朱權,這位寧王朱權其實很不簡單,《明史》記載其:“以善謀稱”,這估計是真的,明太祖朱元璋想必也非常欣賞他,否則,無法解釋朱元璋為何把這麼個比較年幼的兒子封在大寧這麼重要的地方,還給他數萬兵馬:

逾二年,就籓大寧。大寧在喜峯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巨鎮。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衞騎兵驍勇善戰

朱權被朱元璋封在大寧,還給他八萬甲兵,目的就是為了讓他震懾塞外的,不過,他這八王甲兵也同時被建文帝和朱棣看上了,建文帝是害怕他幫助朱棣,或者效仿朱棣,當時的朱權,除了年齡比朱棣小,實際實力遠在朱棣之上,要是也來個造反,建文帝會很難受。朱棣看上朱權,自然是為了讓其麾下的精兵能馬上幫忙解圍北平。

朱權當時的態度其實是準備觀望,也就是兩不相幫,不幫建文帝是因為,此前已經有好多跟朱權同輩的親王們被削藩和被囚,他肯定也反對削藩啊,所以,建文帝緊急召他去北京的命令,他也甩到一邊不管,反正天高皇帝遠。至於不幫朱棣,估計是不太看好朱棣,朱權有八萬精兵都沒想過造反,朱棣起兵時才多少人?老巢北平果然被圍了吧,活該。

朱權是誰?為何説他被朱棣忽悠了?

可朱棣急眼了,兵行險招,在北平被圍時,率身邊僅有的兵馬(和李景隆兩仗之後殘餘的兵馬,應該全是騎兵,其餘所有家當都在北平,由長子朱高熾和姚廣孝統帥鎮守)急行700裏(朱棣當時在河北盧龍縣附近)趕到大寧,然後把兵馬埋伏在城外,他孤身一人去見朱權,騙他説,自己窮途末路了,朱權竟然相信了:

燕王遂自劉家口間道趨大寧,詭言窮蹙來求救。權邀燕王單騎入城,執手大慟,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謝罪。

好歹兄弟一場,朱權自然好好招待朱棣,但朱棣到朱權這來可不是為了喝花酒的,老婆和兒子還在北平等他帶兵去救,朱棣在北平住了好幾天,手下也開始收買和説服朱權麾下的朵顏三衞等兵將,讓他們隨同自己入關造反,這麼大動靜,還算精明的朱權竟然毫無察覺,結果自然是朱棣得償所願:

居數日,疑洽不為備。北平鋭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陰結三衞部長及諸戍卒。燕王辭去,權祖之郊,伏兵起,擁權行。三衞彍騎及諸戍卒,一呼畢集。守將朱鑑不能御,戰歿。王府妃妾世子皆隨入鬆亭關,歸北平,大寧城為空。

所以,善謀的朱權是在大意之下,被陰險的朱棣劫持了,不但把他一家人都綁架了,還把大寧城的數萬兵馬全給搬空,以朱權為質,帶着被收買的朵顏三衞,以及脅迫沒有被他收買成功的兵將,全部一股腦去幫自己救北平,朱權這時候能怎麼辦?被迫上朱棣這艘船唄。

朱棣順利的帶着自己殘餘的兵馬和朱權所有的兵馬回師北平,擊敗李景隆解圍北平後,聲勢大漲,這個時候的朱棣勢力其實是整合了兩大藩王的實力,但有一個弊端,就是原來朱權的人馬佔據了大多數,雖然朱棣收買了一部分,可朱權畢竟帶領他們多年,要穩住朱權的八萬精兵甘心為自己所用,就需要朱權誠心配合,於是,朱棣來了一次大忽悠:

權入燕軍,時時為燕王草檄。燕王謂權,事成,當中分天下。

這是拿未來的利益捆綁朱權,不過,朱權雖然一時上當,並不等於就是個笨蛋,哪能不知道這塊蛋糕其實是吃不到嘴的,但自己已經身在朱棣軍中,渾身是嘴也説不清楚了,唯一的生路就是幫助朱棣幹掉建文帝,或許還能有條活路,也就只能一心幫助朱棣造反,於是,善謀的寧王幫助善戰的燕王,成了新朝的大功臣。

“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進了南京,趕跑了建文帝,自己做了皇帝,朱權也不可能真找朱棣要半個天下,那是傻子乾的事,所以他找朱棣籌功時,只是提出換個好地方做自己的封地,一開始是找朱棣要蘇州,但蘇州不但富庶,還離南京特別近,朱棣可不敢給他,害怕這個還算有本事的弟弟有怨氣,給了他富庶地區,他沒準就能積攢出實力造反。

朱權開口被拒,忍了,第二次開口時,要錢塘,結果,朱棣還是不幹,錢塘同樣離南京不太遠,而且被譽為"東南形勝,三吳都會",也是個能積財聚兵的好地方。朱棣給朱權挑選的地方是建寧(福建)、重慶、荊州、東昌(山東),除荊州稍富庶外,都是偏遠之地(相對南京而言),後來覺得不能對朱權太苛刻,於是把他改封到了南昌。

朱權是誰?為何説他被朱棣忽悠了? 第2張

朱權雖然在“靖難之役”中是被脅迫的,可好歹也是有功的,而且功勞還不小,朱棣造反的前三年,如果沒有朱權麾下的數萬精兵支撐,還真不好説能否笑到最後,功成後,朱權自己也知道平分天下是笑話,可朱棣連個好一點的封地都不願意給他,估計他心中的怨氣不會小。朱棣死後,朱權給明仁宗上書,拒絕承認南昌是自己的封國,他的第四代繼承人在明武宗時期還起兵造反,估計就是這股怨氣傳承了下去的因果。

但在朱棣活着時,朱權也只能忍着這口氣,朱棣是因為建文帝要削藩才起兵造反的,當上皇帝后,削藩削得比建文帝還狠,把幾乎所有藩王的護衞全給剝奪了(除了他自己的兩個親兒子,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的護衞),對朱權,當然是更加重視和防備,還曾經派人查詢朱權的罪狀,只不過朱權小心謹慎,沒有被朱棣找到證據。

朱權在朱棣在位期間,老實巴交的韜光養晦,修道著書,一直活到朱棣的曾孫、明英宗執政的正統年間才去世,高壽七十一歲,不算太虧,朱棣倒是做了九五之尊,可也只活了六十四歲,晚期史學家蔡東藩曾評價:“燕王善戰,寧王善謀”,善謀的被善戰的忽悠了,可在壽命上贏了,朱權其實也賺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