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古文觀止·子魚論戰》是如何描寫泓水之戰具體經過的?

《古文觀止·子魚論戰》是如何描寫泓水之戰具體經過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6.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文觀止·子魚論戰》是如何描寫泓水之戰具體經過的?本文以時間為軸線,以順敍手法記述了宋、楚爭霸過程中最關鍵的泓水之戰,由於迂腐昏聵的宋襄公指揮不當,對敵作戰時還滿口仁義道德,墨守成規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62]。大司馬固諫曰[63]:“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64]。”弗聽。

【註釋】

[62]宋公:宋襄公,名茲父。

[63]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職,這裏指公孫固。

[64]赦:原諒,饒恕。

【譯文】

楚國人攻打宋國用以援救鄭國。宋襄公準備迎戰。大司馬公孫固勸阻説:“上天不肯降福給我們商朝已經很久了,君主現在要復興它,這種違背上天的罪過是不可饒恕的啊。”宋襄公不聽從他的勸諫。

【原文】

《古文觀止·子魚論戰》是如何描寫泓水之戰具體經過的?

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65],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66],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註釋】

[65]濟:渡河。

[66]陳:同“陣”,這裏作動詞,即擺好陣勢。

【譯文】

宋襄公和楚軍在泓水交戰。宋軍早已擺好了戰鬥的陣勢,而楚軍還沒全部渡過泓水。司馬説:“對方兵多,我方兵少,趁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宋襄公説:“不行。”等到楚軍全部渡過之後,但還沒有擺好戰鬥陣勢時,司馬再次請求宋襄公下令攻擊他們。宋襄公説:“不行。”等楚軍擺好陣勢以後,宋軍才發動進攻,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禁衞官也被一舉殲滅了。

【原文】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67]。”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68],隘而不列,天讚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69],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

【註釋】

[67]成列:排成戰鬥陣勢。

[68]勍:同“勁”,勍敵即“勁敵”。

[69]胡耇(gǒu):年紀很大的人。胡:年老。

【譯文】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宋襄公説:“君子不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髮已經斑白的敵人。古代的用兵之道,不憑藉險隘的地形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後裔,但也不會下令攻擊尚未列隊的敵軍。”子魚説:“主公不懂得怎樣作戰啊。強大的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擺好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我們趁着敵方為地勢所阻而進攻他們,這不也可以嗎?就這樣還怕不能取勝呢。況且當前那些強者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老人,能俘虜的也全都抓回來,對於那些頭髮斑白的人又有什麼值得去憐惜的呢?

【原文】

《古文觀止·子魚論戰》是如何描寫泓水之戰具體經過的? 第2張

明恥教戰[70],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71],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72]。”

【註釋】

[70]明恥:使認識什麼是恥辱。教戰:教授作戰的技能。

[71]三軍:春秋時,諸侯大國有三軍,即上軍,中軍,下軍。這裏泛指軍隊。用:施用,這裏指作戰。

[72]儳(chán):不整齊。這裏指沒有擺成陣勢的軍隊。

【譯文】

使戰士認識什麼是恥辱,教導士兵如何作戰,都是為了殺害敵人。敵人受了傷卻還沒有死,為什麼不能再次殺害他們呢?如果不忍心再次去殺害那些受傷的敵人,那還不如剛開始就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那些頭髮斑白的敵人,那還不如向他們屈服。軍隊是憑藉有利時機來進行戰鬥的,用擊鼓來助長聲勢的。抓住有利的時機就使用,在險要的地方攻擊敵人也是可以的。既然盛大的金鼓之聲充分鼓舞起了士兵的戰鬥意志,那麼攻擊未成列的敵人也是可以的。”

【評析】

首先交代戰爭背景,即楚軍為救鄭而攻打宋國。接着詳寫交戰場面,描繪了一個腐敗、愚昧的君主,既無審時度勢之能,又無慧眼獨具之才。竟然不自量力,與國力強盛、窺伺霸主地位已久的楚國開始了泓水之戰。結果又在戰爭中假裝仁慈,抱着“不乘人之危”的教條不放,不聽從子魚“揚己之長,避己之短,抓住戰機,先發制人”的規勸,故而錯失戰機,最終落荒而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