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行説為漢朝帶來了哪些禍端?漢文帝為何執意派他出使匈奴?

中行説為漢朝帶來了哪些禍端?漢文帝為何執意派他出使匈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行説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漢文帝得罪的這個宦官,名叫中行(háng)説(yuè)。説起來,中行説也是一個可憐人,雖然他的祖上也曾闊過,在春秋時期是晉國的貴族,但到中行説之時,連基本的生存都難以保障,只能閹割之後到宮裏當宦官。

對於一個男人來説,沒有比這個更屈辱的事了。讀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想想司馬遷受宮刑之後,“腸一日而九回”的痛苦,就不難理解中行説當時的心境。但沒辦法,不能體面地生存,就只能屈辱地苟活。中行説已經做了屈辱而平凡地過一生的準備。

但就是這麼一個低賤的願望,對中行説也成了奢侈。漢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冒頓單于去世, 老上單于繼位, 漢文帝決定遵循自高祖劉邦以來的對匈策略,從宗室中選一位族女,尊以公主的名分,去匈奴和親。公主和親匈奴,不是一頂小轎兩人一抬就去了。為了照顧公主日後的生活,也為了彰顯大漢威儀,必須得配以上百人的送親隊伍。漢文帝這次就派中行説陪同前往。

中行説是一千個不願意啊!匈奴苦寒之地,資源貧乏,生產落後,哪裏比得上中原舒適安逸。但他只是一個小人物,去或者不去,由不得他,漢文帝就強令他非去不可!

中行説為漢朝帶來了哪些禍端?漢文帝為何執意派他出使匈奴?

漢文帝為什麼執意派中行説出使匈奴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中行説是燕人, 和匈奴接壤, 熟悉匈奴風俗習慣;二是早在呂后臨朝聽政時就已選定中行説出使匈奴,只是此次沒有成行而已。三是因為中行説只是一名宦官, 讓他久居匈奴,並不覺得可惜。將軍欒布就認為:“陛下之所以使中行説者, 不過以匈奴驕恣, 必不能善待漢使, 或留之則非我所惜, 從而棄之耳”。

中行説很不情願, 臨走時留下狠話:“必我行也, 為漢患者。”

壞人不可怕,就怕壞人有文化。中行説就是一個有文化的可怕人,他狠起來,整個漢帝國都害怕。

中行説積聚了對漢廷的所有怨恨, 到了匈奴後,立馬就投誠老上單于,隨後成為匈奴幾代單于的重要謀士、匈奴的對漢戰略專家,中行説的下半生都致力於“倒漢”事業中。

對漢朝來説,中行説是個禍患;對匈奴來説,中行説是天賜之福。老上單于也是一代梟雄,在對待人才上,不拘一格。雖然中行説是個閹人,對其卻十分信任和優待。這讓本身就仇視漢朝的中行説感到了温暖和自我價值的認同,從此更是一心一意輔佐匈奴單于。

他首先做的是降低匈奴對漢朝的物質依賴。當時的漢朝雖然軍事上難敵匈奴,但是經濟文化遠比匈奴發達。匈奴人很羨慕漢朝的絲綢服飾和飲食習慣。中行説警示單于:匈奴人口不及漢朝的一個郡,但之所以比漢朝武力強大,就在於服飾、飲食與他們不同,這樣匈奴才不需要仰仗漢朝的供給。為了更有效地説服,中行説讓人穿起漢朝的絲帛衣服,到草棘中奔跑或者策馬馳行,結果這些衣服不但很容易就撕破了,而且還很不利於騎射。他的事例讓單于深感胡服騎射之重要,此後每每得到漢朝的衣食,單于就命統統扔掉。

其次是強化匈奴的文化自信。當時,漢朝使節很看不慣匈奴食腥羶、逐水草、着氈裘、疏禮儀、妻後母等風俗制度,中行説對此進行了辯護。他説:“匈奴人食腥羶、逐水草,戰事緊急的時候人人都練習騎射,戰事緩的時候人人享受和平生活。生活少約束,且簡便易行,君臣關係簡單,卻如人的身體一樣協調。漢朝雖自稱禮儀之邦,君臣之間卻相互猜忌。漢朝大量使用勞力去修築宮廷樓閣,耗盡民力。這樣使得百姓在戰事緊急之時沒有時間練習攻戰之事,和平的時候又不能休養生息。”對於匈奴倫常混亂的婚配風俗,中行説説:“匈奴雖然倫常紊亂,但卻確保了宗族的延續。而漢朝雖遵守倫常,可是親情疏遠,為權力父子、兄弟互相殘殺。”

中行説還教唆單于在外交上強硬。漢文帝致信匈奴,用的是一尺的木札,開頭很禮貌地寫着“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的字眼,下面寫着賀禮的單子和客套的話。中行説讓單于找了一塊一尺二寸的木札給回信,上面書寫:“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連印章的尺寸也要大於漢朝的,以此宣示匈奴單于高於漢朝皇帝。中行説還威脅漢使説:“漢朝送來物品必須數量充足,質量有保證,否則等到秋高馬肥,就要大舉南侵,鐵騎踐踏了。”

在幫助匈奴對付漢朝方面,中行説可謂是兢兢業業、盡心盡力。他“日夜教單于候利害處”,為匈奴出了不少劫掠漢朝的主意,匈奴單于屢屢依照他的意見侵入漢境,殺戮百姓、劫掠牲畜,給漢朝邊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中行説幫助匈奴劫掠自己的國土和國人的言行,讓漢朝人為之切齒。賈誼就曾在一篇文章裏表達了對中行説的痛恨:“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伏中行説而笞其背。”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