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的千牛衞到底是什麼組織?

唐朝的千牛衞到底是什麼組織?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的千牛衞到底是什麼組織?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千牛衞的“著名”完全仰仗虛擬人物李元芳的形象代言,其實它沒有那麼牛,工作內容也很乏味。不過作為皇帝的近侍,千牛衞升遷的機會大,但招生名額卻很少,所以人們趨之若鶩。

唐朝的千牛衞到底是什麼組織?

千牛衞是什麼組織

千牛衞分左、右千牛衞,是唐朝16衞之一,負責皇帝的宿衞、侍從和儀仗。

唐朝的軍隊分南北二軍,北軍駐紮在城北,亦稱北衙,南軍駐紮在城南,亦稱南衙;北軍六軍是由皇帝直屬指揮的御林軍,而南軍16衞則由外朝統領。

唐朝實行的是府兵制,即士兵“戰時為兵閒時為農”的兵農合一軍制。唐朝在全國設立了634個折衝府,士兵們的日常訓練和生活由折衝府管理,並定期前往指定地點服役。

16位分別是:左右衞、左右金吾衞、左右驍衞、左右武衞、左右威衞、左右領軍衞、左右千牛衞、左右監門衞。除了左右千牛衞和左右監門衞外,其餘12衞都是折衝府的上級管理單位。

從性質上講,御林軍是皇家保鏢,外朝結構插不上手,而16衞則是國家軍隊,領導權歸外朝宰相班子或親王。但是他們在工作內容上卻存在交叉,比如千牛衞,其職責就與御林軍存在交叉。

千牛衞的工作內容是啥

千牛衞的工作內容其實很枯燥,具體來説三項內容宿衞、侍從和儀仗。

唐朝的千牛衞到底是什麼組織? 第2張

宿衞:即皇宮的值宿警衞,他們跟御林軍的職責略有差別,御林軍負責外圍警衞,人數較多,千牛衞則負責內圍的貼身護衞,人數較少。

侍從:即皇帝的貼身服務員,職能與宦官、宮女有部分交叉,只不過千牛衞的侍從工作不固定,兼有護衞功能。

儀仗:皇帝上朝、出行時由專門的儀仗隊,12衞是儀仗的主力,千牛衞承擔部分儀仗職能,差別在於千牛衞始終跟在皇帝左右側。

由此可見,千牛衞工作內容雖然與其它部門有交叉,但也有明顯差異,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與皇帝“如影隨形”。

千牛衞的編制及招生對象

左右千牛衞各設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二人,從三品;中郎將各二人,正四品下。另各設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上;兵曹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

千牛衞兵種又分為三種:

千牛備身各12人,職責“執御刀宿衞侍從”;

備身左右各12人,職責“執御刀弓箭宿衞侍省”;

備身100人,職責“掌宿衞侍從,侍列於御座之左右”(不帶武器);

儀仗150人,職責“守戎服器物”。

左右千牛衞合計人數不足600人。

由於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有資格擔任千牛衞的一般是貴族子弟,因此其兵源不大可能出自折衝府,而是來自“五府”或者千牛衞下屬的“中郎將府”。

所謂五府即“一個親府、二個勛府、二個翊府”,性質等同於折衝府,只不過五府的士兵不是“一般戰士”,而是由皇親國戚、勛臣舊屬、朝廷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構成。

唐高祖李淵就給姨夫隋文帝當過千牛備身,瓦崗寨的李密也擔任過太子楊勇的東宮千牛備身。

千牛衞的歷史沿革

通過以上的介紹可見,千牛衞其實沒什麼神祕的,工作也很無聊,基本上是貴族子弟出仕前的實習期。只是因為他們整天圍着皇帝轉,顯得更尊貴。

人們對千牛衞的神祕感來自於兩點:

其一,《神探狄仁傑》的鼓吹。

電視劇至少犯了兩個錯誤,首先中千牛衞並非掌握絕技的武林高手,甚至他們的軍事素養都不如府兵,不信你問問李淵和李密就知道了。其次千牛衞不可能去保護狄仁傑,人家是皇帝御用。不過請注意,“李元芳”檢校千牛衞大將軍是有可能,這裏的“檢校”就是個“加官”,不是實職。

其二,千牛衞的名稱很古怪。

人們很難把“千牛”這個詞跟官職聯繫起來,事實上這個職位存在的時期也不長,這兩個因素導致人們對它很陌生。

“千牛”源自於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千牛刀”,它是皇帝隨身攜帶的武器,相傳名稱來自於莊子的《庖丁解牛》,意思是這種刀很鋒利,足以宰殺千牛。

北魏時期,千牛刀從御刀“降級”為皇家侍衞的武器,於是攜帶這類武器的侍衞就被稱為“千牛衞”。西魏和北周時期,千牛衞歸左右府統領,隋朝它又劃歸12衞中的左右驍衞,唐朝時期設立了獨立的左右千牛衞。

唐玄宗時期隨着府兵制的名存實亡,唐朝的軍隊呈現出“內輕外重”(藩鎮兵力遠超中央),和“南輕北重”(南衙府兵衰微北衙禁軍崛起)的特性,作為南衙16衞之一的千牛衞事實上逐漸走向沒落。

因此,“千牛衞”其實牛氣沖天的時候並不長。到五代十國之後,千牛衞就成了榮譽職務,元朝以後它被永遠“封存”,從此人們對它的印象逐漸模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