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口中的第一清官于成龍:死後只剩下一件官服

康熙口中的第一清官于成龍:死後只剩下一件官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8歲的康熙克承大統後,除鰲拜平三藩,收台灣設府設縣,抵禦外辱簽訂尼布楚條約,編纂《康熙字典》等典籍,60年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開啟了康乾盛世,有專家曾稱他“千古一帝”。這個説法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康熙一生勛業的確值得稱道。

近些年流行一個團隊管理的理論,即“不會帶團隊,你就幹到死。”點名了管理者授權分配資源的重要性。封建王朝同樣如此,康熙作為國家的大BOSS,、深知自己一人能力有限,必須藉助有能力的臣民協助統治才能共創偉業,所以採取的管理方式就是“仁愛”,顯然是吸取了儒家孟子的理念進行管理實踐,懲治貪官,表彰清官,這個方式非常有效,康熙一朝出現了多名清官,如於成龍、張伯行、彭鵬等優秀代表,萬古流芳。

如果在諸多清官中百裏挑一的話,廣西羅城縣知縣于成龍當仁不讓。于成龍祖籍山西永寧州,今山西呂梁方山縣。在剛上任時,他面臨的是一個亂攤子,羅城縣被羣山環繞,交通不便,加上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甚至連縣衙都沒有。于成龍迅速穩定局面,選了三間茅屋作為縣衙臨時辦公,召集流民恢復生產,寬免徭役,強力推行保甲制度,將山區戰亂之地逐漸發展成為經濟發展之所,成為羅成百姓口中的“父母官”,深受愛戴。由於政績出色,在康熙六年于成龍被擢升四川合州知州,百姓問訊,依依不捨,如泣如訴。

于成龍平日只吃菜,不吃肉,人送綽號“於青菜”。幾乎沒有什麼家當,因此赴外地上任輕車簡從,身上的盤纏甚至都不夠川資路費。

康熙口中的第一清官于成龍:死後只剩下一件官服

羅城縣城裏的一個瞎子找到了于成龍,請求知縣一定要帶着自己同去合州。于成龍不解,問何故。瞎子誠懇的説,老爺為官清廉,家底甚薄,這一路行程千里,盤纏定會捉襟見肘。別看老朽眼盲,但身有起卦本領,還能賺些銀兩貼補老爺一路,平安抵任,也算老朽回報老爺平日照顧之恩。

于成龍很感動,接受了瞎子的好意一同赴任。果不其然,多虧了瞎子一路算卦占卜求些銀兩才順利到達任上。主政合州兩年,政通人和,招民墾荒成績顯著,快速滋長人丁,于成龍成為政壇的一顆明星,深得康熙帝嘉許。

後被調到湖北黃岡,黃州知府,政績斐然,又被擢升為福建布政使,直隸巡撫和兩江總督,仕途一路高歌猛進。在黃岡,他假裝乞丐深入賊窩,摸清敵情後周密部署一舉端掉;在福建,他集資贖出被囚禁在軍中的良家婦女……

無論在哪裏任職,他都是兩袖清風,嚴禁賣官鬻爵。官階愈來愈高,但他對自己的要求依然嚴格。他常説一句話,為官者,一定要帶頭儉樸,杜絕奢靡之風。平日裏粗茶淡飯,“於青菜”美名遠播。在他的帶動下,治下官員士紳紛紛脱下綾羅綢緞,換上粗布麻衣,大魚大肉也被儉樸飯菜代替,連飯館都很少去了。縣衙衙役甚至將衙門後面的槐樹葉子都摘光了作為飯食,槐樹成為禿樹,傳為美談,社會風氣大為好轉。

由於過度勞累,六十八歲的于成龍溘然長逝,死在了工作崗位上。死後,官員和百姓紛紛探望追悼。在整理他的遺物時,人們驚呆了。于成龍的家產幾乎為零,只有一件破舊的官服和牀頭的幾罐食鹽,別無他物,人們不禁潸然淚下,敬佩至至。為了追悼于成龍,百姓不約而同將其畫像掛在家裏祭祀,諸業停市,以示悼念。

康熙得知于成龍故去消息後也惋惜不已,稱:“于成龍乃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康熙親自為于成龍撰寫碑文,對其清廉一生卓異成就表彰。

于成龍45歲才進入官宦仕途,在23年為官生涯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造福鄉里,清廉自守,實乃官員楷模。他甘願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內心的準則,另一方面也是康熙皇帝對廉吏的大加讚許,不讓清官灰心,儘可能的保護他們。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