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4.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來自大明的男神

歷代英雄眾多,但能成為超級英雄,通常有幾條硬標準:長得有特色,本事足夠強,花邊故事足夠多。無論是中國民間評書裏的楊家將,還是外國大片電影裏拯救世界的各種鋼鐵金剛超人的逆天怪物,基本都是這類型。

明朝十五世紀末的一位人物,也是百分百這類型。

以他家鄉的傳説,出生的時候電閃雷鳴大作,一聲炸雷,為大明劈出來這位奇人。

這人以《明史》裏的話説,就是“相貌奇偉”,武功更厲害。是能拉開三百斤強弓的牛人。還是個根正苗紅的文官出身:不但有進士功名,更是15世紀文化大師:幾乎後世的文學史研究者更一致認為:他的詩詞文章,對於整個明代文學的轉型,都有着里程碑意義。

而要論起一生功業,他更是顯耀到書寫歷史:北方囂張的韃靼騎兵,曾被他反覆吊打,去世的時候,親自為他抬棺護送回鄉的官員,是後來一代聖人王陽明。而王陽明那多謀盡妖的軍事才能,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被他在天之靈託夢,耳提面命教育出來的。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但這位人生幾乎濃縮了所有勁爆元素的男神,放在今天卻更有奇葩一景:他家鄉淇縣相鄰的浚縣,當地的民間戲台上,但凡有大壞蛋角色,幾乎都是他。一代代當地文藝工作者前仆後繼編着戲文罵,以當地老人的説法:他是大壞蛋這一傳統觀念,已經在這裏世代相傳五百年。

這位奇特人物,正是明朝成化至弘治年間的大明第一戰神:王越。

2,草根男神的奮鬥

明朝的政壇大佬們,苦出身的極多。但王越在其中,卻也稱得上極草根的一個。

王越字世昌,宣德元年出生在河南俊縣鉅橋鎮岡坡村一户農民家庭。像大多數窮人家出來的讀書郎一樣,十分辛苦十分忙。

而王越在其中,卻更有特不一樣的一條。照着明朝筆記作家黃暐的説法,就是天賜福貴。

這條在家鄉,一直特別有名:明明是個貧農子弟,卻出落得相貌俊朗。天賦卻更好,而且哪怕家裏窮,也要想方設法找書讀。刻苦聰明的表現,很快在當地遠揚。

王越的優良表現,也改變了讀書條件:在縣學裏得到重點培養,對浚縣家鄉的這份恩情,終其一生,他都銘記於心。但凡有綿薄之力,都會全意回報。

即使與那些後來名揚天下的神童相比,王越也有一個特殊之處:理想。

以王越自己的話説,還是個窮苦農家子弟的時候,最常讀的就是靖康之恥的悲慘歲月。後來他名滿天下。還與部下説起,自己這輩子最懷念的,就是農家子弟時,胸膛裏的那一股熱血。

苦練的王越,也陸續收到好回報。如果説科舉道路如慘烈選秀,他每次都精彩一次過:鄉試第三,會試第三十三。照《慶餘錄》裏的説法,他的考卷寫的激情四射,稜角分明。據説幾個考官看過,都清一色的冒冷汗。

最光芒四射的表現,在景泰二年的殿試上演了:王越走筆如飛剛寫完。誰知一陣狂風颳過,竟把王越的試卷刮的無影無蹤。但王越卻十分平靜,重新火速答完。就這麼個緊急應對,竟也考取了二甲進士。

更奇特的情景,是《罪惟錄》裏的記錄:幾個月後朝鮮使團來訪,説我們國家飛過來一張試卷,是你們一個叫王越的考生的。我們國王説這就是來自中國的文曲星,現在已經給供起來了……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第2張

在朝廷眼裏,看到的是一種極有前途的品質:這個二十五歲中榜的年輕人,竟有這樣深沉冷靜的心智。雖然成績只是二甲,卻必定極有前途。

帶着這則奇聞和無數的好評,王越進入了官場。先在陝西和浙江做了監察御史。開始進化成殺神。風風火火整頓貪腐,彈劾了一批腐敗分子。

這段衝動是魔鬼的日子,對王越來説,印象十分深刻。飽受攻擊的王越,在27歲那年,由於父親的去世而丁憂回家。之後的三年丁憂生活裏,他有很多詩,大體意思都是官場水太深,實在幹不動,還是在家好。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個退休老幹部

而拋卻這些失落中的牢騷,王越期間寫的最多的,還是邊塞詩。始終不曾丟的,還是胸中那一腔熱血。

不但不忘,他一直在用各種手段,去實現這個夢想。

三,青雲直上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第3張

等到天順元年,王越丁憂期滿,重新為官的時候,水平已經完全升級。這個昔日憤怒的青年,現在人際關係十分成功。無論是狡詐鐵腕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寇深,還是潛力股禮部侍郎李賢,都和他相處的極好。尤其是後者,更是長期鐵桿。

在鐵桿的關照下,王越一年連升三級,當了山東按察司。到天順七年春,河套草原持續入侵大同,大同損失慘重,好脾氣的明英宗也忍夠了。為了保證自己不再被抓到草原啃羊肉,大同巡撫必須換人。

關鍵時刻,王越的老朋友李賢,終於挺身而出,説出了那句從此改變王越一生命運的話:越可為之。

然後就是明英宗親自把關,王越舉手投足英姿颯爽,按照許多筆記的説法,因為太過光彩照人,以至於退下的時候,明英宗還盯着他的背影痴痴看半天。明朝大臣尹直更暗地裏吐槽:朝廷用人,多取儀表。用現代流行語説:美麗就是正義。

皇帝滿意,盟友力挺,王越正式接管大同巡撫。到任之後他更證明:他不止有美麗,更有實力。到任後大刀闊斧,新的騎兵部隊組建起來。先前被韃靼騎兵虐的不成樣子的大同,這下又成了鐵壁防線。

三年以後,即成化三年,王越的好友李賢,已經是內閣首輔,再次關照了王越:王越受命贊理寧侯朱永,發動對河套韃靼部落的征討。這是奮鬥了多年的王越,第一次來到距離夢想最近的地方:建功沙場。

王越擔當了這個重任,成了這支明朝大軍的參謀長。但等着他真正上任,才知道這是一個多大的坑。

當時朝野的大佬們都很難想象,明朝的軍隊已經退化成了什麼樣子。而更大的挑戰,卻是王越搭檔的領導。

大明在那年頭,軍事主官大多是勛貴子弟。這幫人祖上是獅子,這一代基本是肥羊。王越攤上的朱永,更是肥羊中的懶羊羊。等着拉上戰場,吃了幾個小敗仗,就乾脆甩手掌櫃,讓王越想辦法。

對這種平時不幹事,遇事躲的快的渣男行為。王越的態度,以他自己回憶錄裏的意思講,是特別的興奮。立刻二話不説,接管了所有的工作。

而他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糊弄:妙筆生花的彙報戰事,敗的再慘,也能挖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把朝野上的愛國人士感動一把。

但主帥朱永的犯二水平,也在繼續升級:一次帶兵出巡,剛好和韃靼兵遭遇,嚇得朱永哆哆嗦嗦在馬上不敢動。幸虧王越及時出手,先射殺了一個韃靼兵,然後命令部隊排成戰鬥陣型和敵人對峙,就這樣哆哆嗦嗦的,竟把韃靼兵嚇退了。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第4張

經過這次嚴重考驗,朱永徹底喪膽了。王越就輕輕鬆鬆的,接管了所有的大權。這個在朱永眼裏唯恐避之不及的爛攤,就成了大展拳腳的平台。

隨後的王越,也做出了正確的抉擇:大軍分散部署,大量修築堡壘,囤積火器物資,韃靼兵碰了幾次壁後,再集結兵力藉機反擊,先後在鎮羌寨等地打了幾個勝仗,也讓朝廷很高興。

但饒是王越再會糊弄,最後也糊弄不下去了。眼看朝廷猛花錢卻戰果慘淡,立刻雪片般的奏摺飛來,把明軍從態度到戰鬥力,輪番罵了個遍。一直糊弄的王越,也再次不幸中靶。這次是結結實實的背鍋。

但王越卻一直在默默的幹事:精心選拔精壯士兵,重新組建精鋭的騎兵軍團。這些得罪人的事,靠着他良好的糊弄與背鍋,明軍鬆散的戰鬥力,被他重新整合成一隻強力的拳頭。

成化九年九月,打出去的時候到了!

這年九月,王越捕捉到了一條價值千金的線報:韃靼可汗滿都魯正集結兵力,準備對甘肅發起侵擾。而他的老窩紅鹽池,卻正是兵力空虛。在反覆判定情報無誤後,王越果斷拍板:打!

參與這次行動的,是王越親自率領的五千精鋭。這是六年窩囊中,王越苦心練成的一批好兵。大軍高速行進八百里,還沒摸到敵人,就先遇到了大風暴:深夜草原上突然狂風大作,刮的人都看不見東西。繼續前進?還是後退?

這時候,一個軍中老兵站出來説: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乘着大風攻擊,必然可以獲得大捷。

聽到這話的王越,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在獵獵大風中,他果斷的下馬,鄭重的向這個老兵行禮,然後公開宣佈:從現在起,你就是千户。

士氣爆滿的明軍,就這樣強硬的穿越了暴烈的颶風,風捲殘雲一般,殺入了毫無防備的紅鹽池。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第5張

猝不及防的韃靼軍頓時崩潰。這個被韃靼軍多次用來南侵的大本營,這次被王越徹底的搗毀。而後的情景,就是蒙古國史書裏常説的一幕:滿都海的大軍,在悲情的嚎啕後,渡河撤出了河套平原。

然而大勝換來的,卻是鋪天蓋地的口水。被打了臉的朝中憤青們,對王越的攻擊,更是變本加厲。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了。當時王越的老友李賢過世,高層文官洗牌,有些人也就想着挪地方了。王越的反應也出奇快,雖然明憲宗嘉獎他,還給了他一個前所未有的官職:三邊總制,但其中的味道,他很快品出來,立刻上奏請求回京。果然明憲宗很高興,不但立刻收回他兵權,還漲了他一級工資,讓他回都察院當都御史了。

雖説這待遇也不壞,可王越的心裏,到底還是憋屈:出來這幾年,朝中都換人了。內閣和兵部,全都是生人。想再回去打仗,看來是格外難。事情的嚴重性,王越自己也知道,臨走前交接工作,和部將們依依惜別,説再見都不知道啥時候,弄得那些大大咧咧的漢子,各個都哭聲一片。

而他原先部下的一個小兵,卻給他牽來另一條線:不難,你找他就行。

這條線,便是電影《龍門飛甲》中的雨化田公公原型:明朝權閹汪直。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第6張

四,草原戰神

一個文武雙全的男神,一個蠅營狗苟的權閹,王越和汪直,本來沒啥交集,又是怎麼湊到一塊去的?

直接起作用的,是王越昔日麾下的小兵,後來調到京城,在汪直身邊任親信的韋英。主動倆邊搭橋,幫着建立了聯繫。

這位汪直,當時是執掌西廠的特務頭子,明憲宗寵愛的心腹,坑害起大臣來更心狠手辣,為人出名的飛揚跋扈。年紀輕輕,就拉了一堆仇恨。

而對王越這位男神,汪直卻仰慕已久。知道這個文臣手段厲害。既擅長練兵,駕馭那些驕兵悍將,更是手段輕鬆有效。多麼野蠻兇悍的人物,都能叫他治的服服帖帖。

而最令汪直動心的,卻是王越麾下戰士們,那打了雞血一樣的戰鬥力。相關的精彩戰例,早被韋英繪聲繪色講述過很多遍。他更驚訝的發現,這位文臣中的奇葩,竟和自己有相同的理想:建功沙場。

而等到親切會面,這倆位更迅速來電:王越早把這傢伙研究個透,知道這個傳説中愛錢的大貪,骨子裏最愛的是面子。於是見面就彬彬有禮。甚至還不顧尊嚴,行起了跪拜禮。這一下就把汪直感動的不行:好好幹,兄弟挺你。

這關係一牢靠,王越官位刷刷的漲,到成化十三年,竟成了奇葩景象:既是太子太保,還擔任兵部尚書,更掛着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名號,順手還提督御林軍,風光無限。

同樣有立功沙場願望的汪直,也和王越密切配合,由王越提督軍務,汪直監軍。哥倆聯手提兵北上,成為韃靼人不可逾越的屏障。

而他人生中最有深遠意義的一戰,更在成化十六年上演了:該年韃靼渡過黃河,意圖侵佔河套,王越率領兩萬精鋭奮然迎戰。而在兵臨大同的時候,卻突然獲得意外情報:韃靼可汗的老窩,正在威寧河子。也就是今天綏遠興和縣。

一如當年襲擊紅鹽池一樣,王越再次做出了果斷的抉擇,全軍改道,抄韃靼可汗的老窩!

這決定好做,路卻更難走。此時正是風雪漫天的嚴冬,暴烈的風雪席捲整個草原,這是比當年奔襲紅鹽池更惡劣的戰鬥條件。而且敵人兵力如何,裝備如何,全都毫無準確信息。這是一次百分百的冒險。

但和王越一樣,這支早被王越苦心摔打出的明軍,沒有半點猶豫。這支軍隊的將領們,平素都是些桀驁不馴的刺頭,卻早在常年相處中,被這位統帥百分百折服。這些勇敢的士兵們,更跟隨他經歷過多少次浴血的廝殺,從沒有一次輸過。他們早已堅定的相信,追隨這個人的身影,也許會失去生命,卻永遠不會失去值得用生命去換取的東西:軍人的榮譽與勝利。

以堅定的忍耐和一往無前的勇氣,洪武永樂時代大明鐵騎鐵血的精神,在王越的麾下徹底的甦醒:穿過苦寒的風雪中,明軍以悄無聲息的速度,順利完成了對韃靼軍的合圍,慘烈的總攻打響了,而就連王越都想不到,他這次面對的,是一個怎樣傳奇的對手。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第7張

這時盤踞威寧海子的,正是韃靼可汗巴圖蒙剋夫婦,雖説這位“可汗”,此時只有六歲,但他二十六歲的老婆,卻是今天蒙古國依然傳頌不已的女神級英雄:滿都海。此女子武藝高強,用兵靈活,一度在草原上戰無不勝,相關美麗傳説,更如天上繁星般燦爛。

而她與王越之間,更是極有淵源:紅鹽池大戰中被王越痛打的滿都魯,正是她的前夫。這次改了嫁,卻再次觸到這次對頭。

戰鬥打響後,精鋭的韃靼騎兵,雖然反應迅速。但王越對騎兵的指揮,早已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迅速將猝不及防的韃靼軍衝得七零八落。以一些台灣學者考證,明軍在此戰中,甚至還動用了一種由戰馬馱運,可以快速拆裝的火器戰車,戰鬥中火力轟鳴,徹底將韃靼軍打垮。這種説法若成真,那比起歐洲最早的古斯塔夫騎炮兵戰術,王越也足足領先了二百年。

這説法有待商榷,但韃靼軍陷入火海,卻是實打實的真實。

敗局已定的時候,面對明軍洶湧的總攻,滿都海,這位草原傳奇女子,演繹出她生命中最後一段傳奇:她命令部下親兵,火速將六歲的“丈夫”送走。自己則帶領殘餘部隊,發起了最後一次悲壯的衝擊,並在明軍的攻擊下斃命。

威寧海子大捷,就這樣以王越的完勝而落幕。在清朝人編修的《明史》中,對明軍這次的戰果,做了最大程度的縮水。就連與明軍交戰的韃靼部落,也不知所云的換成了亦思馬因太師。還是蒙古國的史料給正了名:被王越痛擊的,正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傳人,黃金家族可汗巴圖蒙克及其妻子滿都海。

而明朝當時的反應,更是十分高興。王越個人的榮耀,也到了人生頂點:受封威寧伯。這是明朝自朱元璋時代後,僅有的三次文臣封爵的事件之一。當然風光之中,也不是沒有遺憾,由於巴圖蒙克的逃脱,明朝最接近活捉蒙古可汗的機會,就這樣不幸的錯失。

但這一戰對於明朝北部邊防,意義卻相當重大:本來在巴圖蒙剋夫婦的兼併下,蒙古草原眼看就要結束四分五裂的局面。一個瓦剌也先之後再次統一的強大草原政權,就要崛起於大明北邊,卻被王越一箭穿心,再度打零散了。

但戰功卓著的王越,由於和汪直的特殊關係,卻也從此名聲盡毀。士大夫中間非議他的,從來就不少。甚至還出了雷人一幕:明憲宗在宮裏看戲的時候,一個叫阿醜的戲子,也藉着演出的機會吐槽:皇上手裏有兩支鉞,一隻叫王越,一隻叫陳鉞。

這裏説下陳鉞,確實是汪直的十足走狗,替他幹了很多壞事。但王越卻完全不同,他結好汪直,只是為了能得到支持,放開手腳保家衞國。汪公公幹過的壞事,他真從沒攙和。非但沒攙和,還見縫插針做好事。汪直要坑死直臣強珍,王越知道後二話不説,命令親信部下許進去劫人,硬是在流放路人把人給搶回來。事後汪直出於共同利益,咬牙捏着鼻子認了。

但清流們卻不管這些,威寧海子大捷後第三年,汪直由於意外犯錯,失去了明憲宗的寵信,給打發到南京養老。王越也慘被株連,隨即被免去一切職務,發配到湖北安陸監視居住。

其實對王越的才能,當時的明憲宗是認賬的。以他自己的評價,王越論軍事才能,不在衞青霍去病之下,論文學才能,更不在范仲淹韓琦之下,堪稱文武雙全的合體牛人。

可這麼能耐大的人,若是和失寵宦官有勾結做壞事,風險也才叫大。能落個被監視居住的下場,也算是萬幸了。

但這個打擊對王越本人,卻依舊十分痛苦。據説剛接到聖旨的時候,還想着自殺明志,還是他一手提拔過的大臣屠庸勸他,説你要真這麼死了,可就鐵案難翻了。這才咬牙繼續活。此後的很多年裏,被軟禁的王越,只在反反覆覆幹一件事:寫信喊冤。

就在王越不停喊冤的時候,北方的對手,卻再次質變:在威寧海子逃脱的小可汗巴圖蒙克,迅速脱胎換骨早熟,成為草原上又一位橫掃四方的青年統帥。他不但延續了蒙古黃金家族可汗的法統,繼瓦剌也先之後再度統一草原,被蒙古稱為“達延可汗”。更在明朝有了個恐怖的稱號:小王子。

而到了明憲宗過世,明孝宗繼位的弘治年間,小王子的破壞力,更是強悍到空前:先打死了甘肅都督許欽,而後大舉入侵大同,一路聯營二十里,沿途明軍竟遠遠躲避。

當然在他心中,最盼望打敗的,還是曾與他有殺妻死仇的王越。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第8張

五,最後的絕唱

自從明孝宗朱佑樘登基後,小王子就沒斷了鬧。為教訓這個兇悍的傢伙,明孝宗全國海選,北方邊將輪流上,誰知卻是上去一個,就被胖揍一個。長城沿線的戰火,常年連綿不斷。

就在明孝宗急的沒招的時候,當年由王越慧眼識英提拔,此時已官至吏部尚書的屠庸,總算説了句良心話:用王越吧。

作為開創“弘治中興”的一代明君,明孝宗也是個明白人,立刻果斷同意:弘治十年十月,王越終於官復原職,回任三邊總制,成為執掌延綏,寧夏,甘肅三省軍政的封疆大吏。

但這次剛上任,就招來罵聲一片。本來明朝在這事上,還弄了次全國選拔,一共推薦了四個人。但屠庸一句話,明孝宗立刻變卦,先前的選拔全推翻,用了個從沒進候選名單的王越。如此暗箱操作,自然惹的集體不服。於是到任後的王越,啥事還沒幹,就被好些言官追着罵。

而在任沒一個月,老對頭小王子就殺來了。二十四歲的他,等這一戰,已經足足十八年了。而王越,此時已是七十二歲高齡。

這次韃靼人帶來的,是規模空前的侵擾,不再是過往的散兵遊勇,而是紀律性極強,戰術十分靈活的騎兵衝鋒。比成化年間的戰鬥力,完全提高了一個等級。

這次的小王子,更是咬牙切齒,像一個擂台上紅着眼睛要報仇的愣頭青一樣,拳腳並用的瘋打,蒙古軍兵分多路,在西北各省來回出沒,多地遭遇燒殺,邊關一片戰火。

但王越的反應,卻是十分窩囊,管你怎麼打,我就是不動。只是下令緊鎖城關,收縮防禦,擅自出戰就要論罪。

這窩囊態度,更叫羣臣找到了理由,朝堂上口水亂飛,天天都在噴。連舉薦王越的屠庸,甚至都悲情陪罵,回家的路上,都有言官追着一路狂噴。

正當大臣們熱情高漲,噴到七月末的時候,一個炸雷般的消息,再次震撼了京城:賀蘭山大捷!

作為一個深謀遠慮的老軍事家,王越當然知道小王子要幹什麼。神出鬼沒的襲擾是虛招,把自己引出來打才是目的。叫對手牽着鼻子走,那就不是王越了。一拳搗中對手的鼻子,才是王越的真水平。

於是經過縝密的偵查和判斷,在鬧哄哄的亂象中,王越果斷捕捉到了小王子的要害:賀蘭山。七月十五日,明軍全體出動,這是一次漂亮的四路圍襲戰,前三路先以不同的方向,迷惑小王子,然後在路途中央突然轉向,完成對小王子的合圍,而第四路則由他親自帶着,直接進行攻堅。七十二歲高齡的他,依然如壯年時一樣,最難打的仗,衝在最前面。

這場戰鬥的效果,也堪稱摧枯拉朽,牛氣沖天的小王子,再次遭受狠狠一擊,只帶着親兵們倉皇逃竄。

這場戰鬥漂亮的作戰過程和轟動效應,或許只有岳飛《滿江紅》的一句詞可以形容: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這場經典的勝利,成為一生橫掃四方的小王子,少有的一次悲慘戰敗。締造輝煌經濟文明成就的弘治中興,也正是王越這一戰打下保障。政治軍事意義,都是無比深遠。

但唯獨沒有改變的,卻是王越的處境。捷報剛傳來,把一羣清流打了臉,不久之後,宮內宦官李廣病故,又牽出了他和王越勾結的猛料。這下羣臣們來了精神,繼續連篇累牘大罵。

王陽明抵禦外辱保家衞國 卻被家鄉人罵了五百年 第9張

可遠在邊關的王越,卻已在之前的那一場戰鬥中,耗盡了全部的精力,連辯白的力氣也不再有。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他病故於甘肅張掖任上,享年七十三歲。

對於他的過世,明王朝表達了極大的痛惜,明孝宗專門為他輟朝一日。這是明朝三百年間,文臣難得會獲得的榮寵。後來的大聖人王陽明,親自主持了他的葬禮,其子孫也得以蔭補官職。該給的榮譽,算是都給了。

而他輝煌的一生,也成為明代的傳奇。以《明史》裏的話説,王越活着的時候,大家都熱衷罵他的缺點毛病,直到王越過世之後,繼任的邊將,水平比他差遠,這才越發明白:曾經有一個多麼優秀的王越,活躍在大明的舞台上。

而除了影響深遠的文學成就外,他的各種光輝事蹟,也在明代文人的筆下廣為記錄。嘉靖年間的暢銷小説《偉人傳》,正是以他為主人公。甚至晚明還有更神話的説法,説他其實沒死,而是化身為神。大才子袁中道就曾言之鑿鑿,説他做夢都見過王神仙。明末清初的國學大家錢謙益,對他的詩文更愛不釋手。甚至清軍破城,這傢伙擺姿態説要殉難時,還不忘了吟誦王越的詩歌打氣。當然錢大師最後殉難沒膽,轉眼就投了降,真是玷污了王越的英名。

在他過世後的一百五十多年裏,整個大明後半段,他的豐功偉績,都是無數後人十分迷戀的傳説。

而到了清代,雖然編《明史》的時候,也給他立了傳,但清代的學者,對他卻是各種高級黑,總是抓住他勾結汪直的事不放,至於他的累累戰功,不是故意縮水,就是選擇性失明。這位明代的傳奇人物,也就越發名聲寂寂。

而更意想不到的,卻是王越生前做過的一件小事:王越官居尚書的時候,家鄉浚縣老鄉,為一樁和鄰縣淇縣的土地官司,求到了王越頭上。對這件事關家鄉發展的大事,重感情的王越自然鼎立相幫,硬是幫着家鄉拿到了這塊地。

沒想到這下可惹了大禍:恨死了他的淇縣人民,充分發揮文藝特長,世代編戲罵他。各種河南豫劇裏的經典橋段,終於把他醜化成了壞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