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魏武帝曹操為何要殺死替身加親家翁崔琰?

解密:魏武帝曹操為何要殺死替身加親家翁崔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代人八卦新聞看多了,替身,這兩個字乍聽起來,好像是現代娛樂圈和世界政壇的專用詞,不過實際上這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很早以前就有了。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就有過一個替身。不過他這個替身並不是為他擋刀槍而死,而是被曹操親自下令殺死的。這是為什麼呢?

東漢末年,羣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後,聲威大振,獻帝因而下詔,曹操由魏公進爵魏王。此時的曹操可謂是春風得意。而此時,匈奴派使者覲見漢天子,使者聽説曹操進爵為魏王,就提出要向魏王拜賀。曹操允許之後卻覺得自己長的不夠氣派,卻又想在外族人面前顯顯威風。想來想去,就叫尚書崔琰做自己的替身接見匈奴使者。崔琰乃漢末名士,在朝野很有聲望,而且崔琰的侄女還是曹操的四子曹植的妻子,曹崔可謂是親家關係。崔琰不但身材魁梧偉岸,而且一把鬍鬚長達四尺,有美髯公之風。陳壽的《三國志》對崔琰的容貌描述是:“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由此可見其容貌決非一般。《世説新語。容止》一書曾講述此事: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衞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接見完畢後,曹操派人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説:“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側捉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由此可見,這位匈奴使者也決非等閒之輩,他能夠通過崔琰表面的“雅”,看到他深層次裏的缺陷:威武不足,亦即沒有曹操那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英雄氣概。這話傳到了曹操耳朵裏後,讓他很是得意。

自然,曹操找崔琰當替身説明曹操是很器重崔琰的。《三國志。魏書十二》記載:曹操做了丞相以後,封崔琰為東曹掾,並對他説:“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故授東曹,往踐厥職。”贊其稱得上是時代的表率。曹操被封為魏公後,當時還沒有立太子,曹操就讓官吏們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這是一件大事,所以眾官全都閉口不答,只有崔琰暢所欲言:“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稱五官中郎將曹丕不但是長子,而且仁孝聰明,應讓他繼承大業。我崔琰就是死也要堅持這個原則。眾人原以為崔琰會支持他的侄女婿曹植,想不到他居然能夠支持曹丕,曹操貴其公亮,喟然歎息,封崔琰為中尉。

解密:魏武帝曹操為何要殺死替身加親家翁崔琰?

不過崔琰儘管極具威望,且又和曹操互為親家翁,又為曹操當過替身,但終被曹操所害。

越到暮年的崔琰,放達不羈越為明顯。曹操稱魏王,崔琰曾舉薦過的一個人發表稱讚功伐,褒述盛德。崔琰説了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崔琰説這句話的本義是很難考證了。三國志講“琰本意譏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也”,也只是陳壽的臆測。三國志中又稱“有白琰此書傲世怨謗者”,曹操也便是因這個原因殺了崔琰。有意思的是,曹操讓獄吏暗示崔琰自己了斷,沒想到崔琰完全會錯了意,照舊在獄中接待賓客,談笑如常。當曹操又傳來明確的旨意時,崔琰當即從獄卒手中接過鋼刀,以一種比今人點一枝煙更瀟灑自然的姿勢,抹斷了自己的脖子。當時人們對崔琰的死多表歎息。正像易中天在《品人錄》中所説:崔琰用死證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證明自己是奸雄。

如果説當初曹操殺孔融,那是因為孔融鮮明的擁護漢朝,譏諷曹操;如果説曹操殺許攸,是無法容忍許攸得意忘形四處吹噓抹黑曹操;如果説曹操殺婁圭,是因為婁圭竟然説“居世間,當自為之,而但觀他人乎!”別人看到曹操父子一起騎馬意氣風發,羨慕的不得了,婁圭卻説何必羨慕別人,自己也可以如此啊,隱隱然也想學曹操,甚至説像推翻曹操。對於曹操來説,這三位才子確實該殺,甚至不得不殺。那麼崔琰到底是什麼原因得罪了曹操呢?

其實崔琰之死的直接原因,是和曹操稱魏王有關。當時,有一位叫做楊訓的官員,為了表忠心,於是上了一道表章稱讚曹操的功勞,言語之間當然免不了有幾分肉麻。曹操看了當然身心舒暢,別人聽了未免起一身雞皮疙瘩。當時不少人議論紛紛,嘲笑楊訓做人太丟分,順帶連曾經舉薦過楊訓的崔琰也批評起來。不過這些人也就是私下裏説一説,沒誰敢端到枱面上説。可唯獨崔琰公然寫了一封書信給楊訓,書信的內容是“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你的表章我崔琰已經看到了,事情辦得不錯罷了。時代啊時代啊,總是會改變的啊。陳壽有段記載説“琰本意譏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也”,陳壽認為崔琰的本意不過是譏諷那些議論的人過於苛刻,不通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