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杜衍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杜衍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 ),字世昌。越州山陰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後。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進士第,補揚州觀察推官,歷知乾、揚、天雄、永興、並等州軍,以善於治獄聞名。宋仁宗特召其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內銓。歷任知審官院、知永興軍、樞密使等職。慶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支持“慶曆新政”,為相百日而罷,出知兗州。慶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師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師,封祁國公。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後,於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獲贈司徒兼侍中,諡號“正獻”。杜衍善詩,工書法,所寫正、行、草書皆有章法,為世人推重。《兩宋名賢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詩》錄有其詩。

有哪些與杜衍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軼事典故

安於貧素

杜衍為政清廉,平時從不營殖私產,以至於致仕後,連幾間像樣的房子都沒有,只好寄居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的回車院。宋代各地都建有回車院,有的作為官員卸任後等待接任者到來的臨時住所,有的作為驛站,相當於官員招待所。杜衍在回車院一住就是十年,吃住簡陋,卻從無抱怨。杜衍不好酒,即便有客造訪,也不過“粟飯一盂,雜以餅餌,他品不過兩種”,簡簡單單,絲毫沒有玉食笙歌的做派。

不事張揚

杜衍一向為人低調,致仕後的他,更是樸實如田夫野老,有人勸他着居士服,他卻説:“老而退休,哪能以高士自居呀!”他或出遊,或讀書,或吟詩,還開始練習草書,追求精神的豐富,不追求物質的奢華,過着清貧自樂的生活。

然而,低調做人的他,在退休的日子裏卻發生了兩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據宋代朱彧《萍洲可談》記載,一次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舉行宴會,杜衍應邀出席。酒席筵前,杜衍戴着居家便帽,穿着深色便裝,端坐一隅,不作聲響。

當時,有位本路的發運司管勾文字(官名)到。大家紛紛向他打招呼。運勾少年得志,見只有一位老頭既不打躬又不作揖,像釘子一樣釘在凳子上不動,不禁火冒三丈,厲聲問:“足下前任甚處?”杜衍頭也不抬,輕聲回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年輕的官員頓時面紅耳赤,呆若木雞。

還有一次,一位新科進士被朝廷安排到邊關出任副職,路經應天府,守臣王舉正得知他才華出眾,年少登科,估計前途無量,便把府裏那些“牙兵、寶轡、旌鉞”全部安排出來,為這位新貴禁衞開路。應天府的街道上頓時熱鬧了起來,只見彩旗飄飄,鼓聲陣陣,場面盛大,引得老百姓側目圍觀,紛紛猜測這是哪位朝廷要員來視察。

正好杜衍出門歸來,與新貴的隊伍狹路相逢,無路可避,杜衍便拉下帽檐,豎起衣領,放慢馬步,靠邊讓路。兩個僕人也拉住馬,停於路旁。然而,新貴卻因杜衍一行沒有下馬而十分惱怒,沒好氣地問身邊的隨從,這是誰呀?隨從回答,這是已致仕的宰相杜太師。

有哪些與杜衍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鬚髮早白

杜衍還未到四十歲,已鬚髮盡白。清代陸以湉在《冷廬雜識》中將他與東晉大臣王彪之並列,認為“氣血衰則鬚髮易白,每於此徵年祚焉”。

人物評價

蘇舜欽: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資;臨事迂疏,必無能成之策。塵污近輔,貽誚多方;績效不揚,譏議上徹。居常悚慄,日俟竄投。而陛下收臣於賤朽之中,拔臣於毀謗之內;以謂石慶老而彌謹,趙禹孤而能立,掩闕失而不問,惟忠鯁之是稱。(《杜公謝官表》)

歐陽修:①蓋(杜)衍為人清慎而謹守規矩,(範)仲淹則恢廓自信而不疑,(韓)琦則純正而質直,(富)弼則明敏而果鋭。四人為性,既各不同,雖皆歸於盡忠,而其所見各異,故於議事,多不相從。……此四人者,可謂天下至公之賢也。平日閒居,則相稱美之不暇;為國議事,則公言廷諍而不私。以此而言,臣見衍等真得漢史所謂忠臣有不和之節,而小人讒為朋黨,可謂誣矣。(《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②公自曾、高以來,以恭儉孝謹稱鄉里,至公為人尤潔廉自克。其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為忠,推於人以行己取信。故其動靜纖悉,謹而有法。至考其大節,偉如也。 (《太子太師致仕杜祁公墓誌銘》)③翼翼祁公,率履自躬。一其初終,惟德之恭。公在子位,士知貪廉。退老於家,四方之瞻。豈惟士夫,天子曰諮。爾曲爾直,繩之墨之。正爾方圓,有矩有規。人莫之逾,公無爾欺。予左予右,惟公是毗。公雖告休,受寵不已。宮臣國公,即命於第。奕奕明堂,萬邦從祀。豈無臣工,為予執法。何以召之?惟公舊德。公不能來,予其往錫。君子愷悌,民之父母。公雖百齡,人以為少。不俾黃耇,喪予元老。寵祿之隆,則有止期。惟其不已,既去而思。銘昭於遠,萬世之詒。 (《太子太師致仕杜祁公墓誌銘》)

王稱:事有矯拂於人之情,而吾獨不愧於中者,公而已。衍相仁宗,抑僥倖,修紀綱,而囿以至,公一時怨府有所不(闕)也。昔姚、宋罷斜封官而開元之盛實歸之,衍亦多封環內降,而仁宗賴以絕濫進之階,慶曆之光明俊偉,衍與有力焉,嗚乎,衍之賢,其知為治之體者,與其得為相之道與。 (《東都事略》)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於列聖,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範質、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準。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御試策試》)

有哪些與杜衍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3張

周葵:願陛下以仁祖為法,大臣以杜衍為法。(《宋史》引)

呂中:①以慶曆、元祐之盛,而杜衍之任怨,呂大防之盡忠,且欲汰吏而不可得,況若士、若民、若兵、若官乎?是虛文之習難革故也。(《宋史全文》引)②杜(衍)、富(弼)、歐(陽修)、餘(靖)以邸獄而盡去,始者所行之人雖盡廢黜,而陳執中既罷之後,諸賢復召,而或異之鈞衡,或列於論思,氣類相感,竟不至傷吾保泰之和,諸賢何憾哉?(《宋史全文》引)

黃震:公治京師,權要不敢幹。居審官銓,吏不得與。為宰相,封還內降,至人主籍以杜私謁。而戒門生小吏,乃使無露圭角,惟默而行之,無愧於心,此意豈淺丈夫可識哉?方議大舉伐夏,雖韓公亦不疑,獨公以為必不可。契丹與夏戰河外,雖範公亦以兵從,獨公以為必不來。可謂有大過人之識。公清苦自律,而均給下僚。歷知州、提、轉、安撫,未嘗劾一官。此又大臣之德量然也。然公越人也,自十五六詣河陽,七十而致仕,寓居南京十年薨,豈未嘗歸越與? (《名臣言行錄》)

陶宗儀:廉潔自刻,考其大節,偉如也。 (《書史會要》)

脱脱: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四人風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知白、衍勁正清約,皆能靳惜名器,裁抑僥倖,凜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賢相,莫盛於真、仁之世,漢魏相,唐宋璟、楊綰,豈得專美哉!(《宋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