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溥儀退位後,他的禁衞軍去了哪裏?是什麼下場?

溥儀退位後,他的禁衞軍去了哪裏?是什麼下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0年,5萬多人的八國聯軍打進大清國,西太后和光緒帝在護軍的保護下倉皇出逃。

平時在皇宮裏,護軍是大爺,到了外面世界,才發現護軍娘西皮的都是孫子。

慈禧和光緒西逃途中,遭遇亂兵搶劫,光天化日之下,都搶到太后眼皮底下來了,護軍大老爺們連個屁都不敢放。這一次,金枝玉葉的慈禧和光緒帝可被這一羣羣無法無天的亂軍嚇懵逼了。

最後,還是仰仗着“將二代”岑春宣帶着兵,把慈禧一行安全送到西安。

溥儀退位後,他的禁衞軍去了哪裏?是什麼下場?

慈禧回到京師後,對護軍非常不滿,一怒之下,將宮裏的護衞權,轉由北洋六鎮和一鎮輪流擔管,這就是大清禁衞軍雛形。

直到1905年,編練禁衞軍的事才提到議程上。但是真正開始編練,是從宣統元年才開始,編練這事由攝政王載灃不滿20歲的弟弟載濤負責。

一直到辛亥革命爆發前夕,這支遲來的皇家禁衞軍才算編成。

清末的皇宮禁衞軍成軍於1911年7月,禁衞軍軍官多數來自以滿族為主的新軍第一鎮,兵源也主要是滿族人,蒙古騎兵等,最多時編有一師二旅12000餘人,裝備當時中國以至亞洲國家僅有的先進野戰重炮和馬克沁式重機槍。

雖然這些人身上有不少八旗子弟的舊習,但這支軍隊還是很有力量的。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被袁世凱任命為禁衞軍總統官,掌握了京畿防務大權。

馮國璋被袁世凱委任為主掌皇宮禁衞軍的統領,清帝退位,如何處理2萬人的禁軍是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禁衞軍大多都是是滿人,他們忠於清廷,擔心清帝退位後軍隊會被解散,從而影響到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引發兵變,進而影響到清帝退位的進程和京城的穩定與安全。

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時,遭到禁衞軍官兵的反對,致使議和條件遲遲不能發佈。

1912年初,馮國璋來到禁軍駐地,親自向官兵們宣佈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和禁衞軍的安置問題。

禁衞軍顧慮的問題有兩點:

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能否保證;二是禁衞軍的編制會不會取消;

溥儀退位後,他的禁衞軍去了哪裏?是什麼下場? 第2張

馮國璋答覆説:第一皇帝和太后安全今後仍由禁衞軍負責,;第二,無論自己將來走到哪裏,調到什麼位置,永遠不和禁衞軍脱離關係。並讓禁衞軍選出兩名代表,給他們分配了手槍。馮國璋讓這兩名禁衞軍常伴左右,如果發現自己與革命黨有勾結,可以直接將自己打死。

也就是説馮國璋保證對禁衞軍的編制及軍餉仍維持不變,馮國璋以性命擔保,並保證無論個人調任何職,必仍以禁衞軍自隨,阻礙清帝退位的禁衞軍風波由此被平息。

就這樣,馮國璋解決了禁衞軍心中的兩大顧慮,兵不血刃的就解決了阻礙清帝退位的禁衞軍風波,自此後,原大清禁衞軍也安心在他麾下為他所用。

從此事件來看,馮國璋確實也是個重信守諾的人。

民國成立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例,禁衞軍保留原編原餉,劃歸陸軍部編制,馮國璋繼續兼領禁衞軍。

1914年,禁衞軍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王廷楨任師長,禁衞軍自此搖身一變成了馮國璋的一支直系軍閥,宣告大清禁衞軍歷史正式結束。

1914年後,原禁衞軍拔出一個老弱團其繼續留在紫禁城保護清室貴族,直到1924年末代帝溥儀被趕出皇宮為止。

1920年直皖戰爭中,十六師戰敗,被張作霖的奉系軍閥撿了便宜,徹底把這支老禁衞軍吞併。

溥儀退位後,他的禁衞軍去了哪裏?是什麼下場? 第3張

再後來,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他們又臨場倒戈,又成為了直係軍閥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分散在東北的八旗騎兵,經過一番輾轉,成了狗肉將軍張宗昌旗下的兵。在後來北伐戰爭中,這羣“鹹魚部隊”算是被徹底消滅了。

這羣禁衞軍也挺不容易的,本是為保護滿清而生,結果剛一出來,滿清就亡了,這下好了,無事可做了,但他們硬是兜兜轉轉堅持了十五年的戰鬥。兵逢亂世,戰鬥在所難免,有戰鬥就有犧牲,消失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不管怎麼説,在炮彈下面熬了那麼多年,娘炮也變成英雄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