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白起之死:功高蓋主的隱患與君臣信任破裂

白起之死:功高蓋主的隱患與君臣信任破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長河中,白起的名字伴隨着無數戰爭的勝利而被傳頌。作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他戎馬一生,戰績輝煌,然而他的最終結局卻是悲劇性的被賜死。白起之死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功高蓋主引發忌憚。白起的軍事才能非凡,指揮大小戰役70餘場無一敗績,尤其以“長平之戰”最為著名,單場戰役斬殺趙軍超過40萬人。這樣的功績使他在秦國內部地位極高,累遷至武安君,權勢滔天。但正因如此,也使得君主對他心生忌憚。

2. 政治經驗不足造成矛盾。白起雖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但在政治鬥爭中卻顯得不夠圓滑。他與當時的宰相範睢產生嚴重不合,範睢出於嫉妒和對自身地位的擔憂,策動趙國割地求和,影響了白起攻滅趙國的計劃,從而使得兩人關係惡化。由於范雎與秦王關係密切,這導致白起逐漸失寵。

白起之死:功高蓋主的隱患與君臣信任破裂

3. 不從王命加劇矛盾。秦昭襄王在範睢的建議下同意議和,後重新發兵攻打趙國邯鄲未果,此時想用白起為主帥,白起卻以病推脱。之後,白起評論秦王不聽其言必敗,這讓秦昭襄王十分憤怒。白起被貶為民卒,發配遠方,在臨行前聚眾飲酒,這一行為被范雎告知秦王,最終導致秦王賜劍令其自刎。

白起的死反映了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在權力面前,即使是再顯赫的功勛也不能保證安全。當權者的忌憚、政治鬥爭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命運的脆弱性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白起悲劇性結局的深層原因。

總的來説,白起的故事提醒我們,無論在任何時代,那些身處權力中心或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都必須面對來自權力本身的考驗。他們必須在功與過、賞與罰之間尋找微妙的平衡,一旦失衡,可能就是致命的後果。白起的人生軌跡,正是這一歷史規律的生動註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